huangyikun
huangyikun

基督徒、不从国教者。

出版社真的需要区块链吗?

昨天关于区块链和出版业的文章,看上去比较理想化。虽然我自认对出版业的问题看得很清楚,区块链也可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一定是区块链技术吗?出版行业的机构和从业者一定愿意参与这场变革吗?不一定。

为什么我的立场似乎前后大相径庭呢?作为经历过创业失败的中年男人(今天收到了一个中老年娱乐app的推广短信),我不应该浪费时间在一厢情愿的想象中。

玩笑。重要的是区块链技术到今天还没有一个完全成熟的应用场景。技术能解决很多问题,但是更重要的是技术解决什么场景下的应用问题,以及技术如何做出取舍。

回到正题,区块链对出版带来的一些收益可能被误传了,这是今天这篇文章想要说几句的。

一个需要澄清的小问题是关于盗版的。很多人认为因为数据记录,永久不可篡改的特性,因此区块链可以防止盗版。这个可能是一个误会,确实一旦一个作品被记录在链上,确实可以保证以后不可能再被篡改记录,能够确定归属,但是首先要保证首次的记录是准确的,首次记录不存在抄袭、盗版行为,这不是区块链可以做到的。第二,即使首次记录、确权不误,但是一旦发生盗版、侵权行为,区块链只是提供了一个凭证,能否获得法律救济和区块链技术无关。

更大的问题在这里,对于一个版权区块链平台来说,最重要的是出版商们是否愿意加入这场游戏。

有位软件工程师leafwind提出了重要的提醒,维持一个分布式的网络需要成本,如果不能建立一个经济体系,区块链内容社区就会像BitTorrent 和 GNUnet一样难以持续。

所以这样的经济体系要建立,一定需要作者、读者、出版商、发行商、电影制作人等等一系列社会角色。有人想通过区块链技术来消除后面几种角色,我想实在是对去中心化的误解,把这个理念当做了一种意识形态。人和人之间因为拥有的禀赋不同,因而履行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如果认为这是一种不平等,实在是把所谓的“平等”当成了一种最大的不平等。这个我以后还会谈。

昨天我提到出版业业务流程中最大的问题是传播,面对的是用户数据的黑箱,很多出版业的朋友深以为然。但是这个问题是否真的严重到让他们一定要投入到这场新变革当中来呢?

未必。首先,基于数据的用户画像有用处,但是这样的分析终究是基于既有历史的相关关系函数(所谓的大数据分析),比如可能会告诉你,85%以上看《乔布斯传》的用户会为《长安十二时辰》点赞。确实很有趣,很有价值。但是接下来呢,你的下一本书如果是《凯恩斯传》,和《乔布斯传》之间的相似度有多少呢,都是人物传记,所以完全一致,或者一个是企业人物传记,一个是经济学家传记,或者一个是美国人,一个是英国人...

出版业就是这样测不准。不是因为这个行业测不准,而是人和人的思想、语言实在是变化繁多,一个人、人群,不同处境下的人又都不一样。有时候一个天才的作家、一个伟大的编辑对一个时代的书写和把握往往是超前的,无章可循的,但是却击中人心。

区块链是一种技术工具,但是恐怕难以直接取代优秀的编辑,或者立竿见影地解决书怎么卖的问题。所以可能对出版业来说,吸引力不是那么大。

但是且慢。今天出版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版图扩展的变化,这是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区块链可能会在其中扮演最后一棒的角色。

我们来看写作—编辑—复制—传播这样一个出版链条的变化。

在写作端,移动互联网和社区产品的存在使得写作者的人群大大扩展,更多人的写作可以被人看到。

在复制和传播端发生的变化更大,复制和传播成本趋近于零,使得内容可以以无摩擦的方式传播,移动支付的便捷和安全使得作品获得收益的方式也很流畅。

以上这些带来的行业结构的持续、深入变化。在欧美地区首先兴起了自出版平台,很多无法接触到书探、经纪人、编辑的普通人把自己的作品发布出来,在亚马逊、Kobo等等平台上发行,获得收益。

当然,自出版运动主要是从量上,而非质上改变着出版业。一个作者的天赋并不会因为在移动端写作,在互联网平台发布就发生变化,自出版运动降低了普通人写作的门槛,增加了他们被发现的机会。而音频、短视频等流媒体技术的成熟,使得一个普通人可以用多媒体的方式做个人出版。比如大家熟知的《火星救援》就是一部自出版作品。在kindle上发布的时候反响平平,后来被改编成广播剧之后终获成功。


这场变革在欧美被称为自出版1.0,是写作、复制、传播等环节的变化。如今他们正在进入自出版2.0的时代,传统出版机构的墙被打开,传统出版业的人力资源进入到与作者的连接当中,编辑(编审、校对、设计等等很多环节)成为个性化又标准化的社会服务。

我现在依然记得2016年自己琢磨这些事情的时候,突然发现欧美类似ALLI、Reedsy这样的平台正在思考和实践类似的事情,深感自己没有独行。

那么区块链能做什么呢。它将会对这场出版业的价值重组推波助澜。区块链技术能够建立一个分布式的价值网络,让所有人都可以看见。想一想,因为这个技术的存在,一位沉默的阅读者可能因为自己对小说的独特眼光,而拥有像传统出版社那样的权力——为不知名的作者赋能,是不是会很有趣呢?

本来今天写完这篇就可以了,但是发现可能又留下了一些线索,下次再说吧。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