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kTHHO
TakTHHO

中年大叔一名,土生土長香港人。斷斷續續寫文超過20年。從最初個人的信仰反思,到香港時事評論,還有零星的書影視歌評。現在的我很想早點退休,多些時間睇書、寫文。而我仍會繼續寫下去。

Free Rider的聯想


剷草機父母 (Lawnmover Parents):為子女掃除他們的一切障礙

可能不少香港人也會有我以下的生活體驗:每天早上匆忙地送了阿女上校車,然後急趕地走到港鐵站搭車返工。期間迫在非常擠擁的車廂中絕不好受,可以的話也沒有人喜歡這樣的都市生活。

接送出門的日常
在同一時間,我又經常遇到住在同一幢大廈的某位年青人:孭著背囊一身輕便打扮,估計可能是大學生或是剛剛出來工作。見他每次也是匆匆忙忙出門,然後趕到屋苑的停車場門口,等候父親駕車接送。相對於我們每日也要迫車迫港鐵,可以成為Free Rider(搭順風車者)也是令人十分羡慕的事,至少不用每天在車廂中成為罐頭中的沙甸魚,直至到達目的地為止。

然而細心一想:迫車返學返工是大多數香港人生活的一部份。這位年青人卻在家人的悉心照顧下可以每天只作一個Free Rider,免去厭惡的迫車迫港鐵生活。從他個人的成長需要而言,究竟是好還是壞?當然Free Rider只是其中一個楔子,但引伸出的問題卻是當子女逐漸長大,父母應否仍舊提供到位的照顧?這也是我為人父母不時思考的問題。

子女從成長中學習
父母為子女提供生活的便利並非甚麼新奇事,不少中產階級也會接送子女返學放學。仍未成年的子女由父母安排接送當然可以理解,但是進了大學、甚至出來工作後仍需駕車接送,恐怕那不是必要的事。當然為人父母總會盡可能為子女提供適當支援,但是縱使我們的經濟能力許可,若是想到子女日後需要獨立生活,類似的Free Ride安排真的十分需要嗎?

坦言這位年青人肢體健全行動自如,要他不再搭順風車而改搭公共交通工具出門應該沒有問題。不過背後的改變卻是個人生活的時間管理:早一點起床梳洗、然後又要提早出門趕車趕港鐵,並要確保準時到達。過程中他要學習獨立應付生活的日常,體驗營營役役「艱難的生活」,卻間接地增強了他們應付生活困難的能力。

弱化了我們的下一代
反之若是子女一直在父母身邊有充足的照顧和百分百到位的貼身服務,無形中削弱了他們本身具備的獨立能力,剝奪了他們學習面對困境的機會,對於子女只會帶來更大壞處。慢慢他們養成了一種慣性的依賴:從小到大已習慣了貼身的照顧,結果漸漸喪失了離開父母獨立生活的能力。若有一天父母老去,這種貼身到位的生活要改變了,他們又能否在社會中繼續生活下去?

其實給予子女過多的保護和照顧只會影響他們日後的成長:將來變得被動、缺乏自信、同時欠缺解決問題和抗逆的能力,甚至無法抵禦外來環境及事物的衝擊。長久下去更會失去管理自己和時間的能力,更不懂得如何規劃自己的生活和人生。遇有任何問題只會求教於一直呵護他們的父母,若是父母也無法處理,他們或會選擇逃避一切。

或許我們以為給予充足照顧才是「愛子女」的表現,實質上那只不過是讓自己好過一點,以為自己在忙碌中仍然盡力照顧子女,減少我們的內疚。偏偏這是父母不成熟的表現,我們的內心依然隱藏著那極大的恐懼。

從怪獸家長到剷草機父母
多年來不同的社會也有留意這種過分呵護照顧的父母:包括來自日本的怪獸家長(Monster Parents)、美帝社會的直昇機父母(Helicopter Parents)等。直到去年他們再多了一個新名稱:剷草機父母(Lawnmower Parents)--這些父母著力地掃除一切阻著子女安全走在路上的任何障礙。

任何的教育制度也沒有「正式教授」我們如何獨立生活,從讀書到工作、從單身到已婚,我們需要學懂應付生活的各種技能,自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當然有時也需要朋友和家人的幫忙。經濟條件好一點可以有較多選擇,但是我們總有一天要離開父母獨立生活。為人父母的亦沒法活到120歲並一直照顧孩子到99歲,適當時候讓他們學習不離地在厭惡的生活環境中堅持下去,正是為人父母需要學習放手,讓子女自己尋找出路。

當然父母怎樣放手也是管教的藝術。或許我們先要處理自己的恐懼,將子女視為一個「人」多於自己的「心肝寶貝」,讓他們從跌倒中再次站立起來,成為他們在人生學習的過程。

(原文寫於2019年3月12日)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