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kTHHO
TakTHHO

中年大叔一名,土生土長香港人。斷斷續續寫文超過20年。從最初個人的信仰反思,到香港時事評論,還有零星的書影視歌評。現在的我很想早點退休,多些時間睇書、寫文。而我仍會繼續寫下去。

誰殺了甘迺迪?一宗五十年前的懸案

(编辑过)

Mr. X, “Why was Kennedy killed ? Who is benefited ? Who has the power to cover up ?”
 JFK (1991) Oliver Stone’s film

1963年11月22日是一個特別的日子--那是美帝第35任總統約翰.甘迺迪(John Fitzgerald Kennedy, 1917–1963)逝世50週年。當年這位年輕的政治領袖到訪德州達拉斯(Dallas)時遭到鎗手暗殺。直到今天,這宗行刺事件仍是本世紀最大的政治懸案。

到訪達拉斯
1963年11月22日美帝中部時間上午11:38,空軍一號降落在達拉斯的機場。甘迺迪在德州州長康納利(John Connally, 1917-1993)陪同下,乘車前往達拉斯市中心街道接受市民的歡迎,然後再到達拉斯貿易博覽會發表演說。

由於在民權問題的立場以及對蘇聯的取態,甘迺迪相信他在南方州的分較難取得來屆總統選舉的勝利,故此他決定到訪德州爭取選民支持。然而早前美帝駐聯合國大使到訪達拉斯時遭到右翼保守人士的戲弄和人身威脅,當局估計右翼分子也會在甘迺迪到訪期間舉行示威活動,所以有評論曾經憂慮甘迺迪這次到訪是否一次明智的決定。另外當日甘迺迪乘坐的汽車本來也有安裝防彈罩,但是為了讓達拉斯市民一睹總統及第一夫人的風采,同時表示對達拉斯市民的信任,甘迺迪沒有讓特工安裝防彈罩。

遭到暗殺
中午12:30,甘迺迪的車隊到達德州教科書倉庫大樓(Texas School Book Depository)附近,車隊從迪利廣場(Dealey Plaza)駛上休斯頓大街(Houston Street),剛好正面向著倉庫大樓。然後車隊左轉上了榆樹街(Elm Street)。當時整個車隊已完全暴露於倉庫大樓的右側。正當甘迺迪向人群揮手微笑時,廣場上響起了一下鎗聲,甘迺迪用手掩住了喉部 — — 他被擊中了脖子。緊接著又響起第二鎗,這次擊中了他的後腦,部分的頭蓋骨即時飛脫,鮮血和腦漿混在一起噴出,濺滿了後座車箱和隨車人員。當時康納利州長也同時受到鎗傷。司機聽到鎗聲後即加快車速,讓甘迺迪盡快離開。

中鎗後甘迺迪馬上被送到帕克蘭紀念醫院(Parkland Memorial Hospital)。至下午1:00,醫院正式宣布甘迺迪的死亡:「因頭部和頸部受到多處鎗傷而不治。」甘迺迪遇刺後,不久副總統詹森 (Lyndon Baines Johnson, 1908–1973)在空軍一號宣誓就任新一任美帝總統。

兇手是奧斯華?
甘迺迪被行刺後,當地警方馬上展開搜捕行動。案發後兩分鐘,一名巡警收到通知到了德州教科書倉庫大樓,在管理員的陪同下進行搜查。巡警在二樓的餐廳見到李.哈維.奧斯華(Lee Harvey Oswald, 1939–1963)。當時奧斯華的表現十分平靜,並且管理員也認出他是大樓的職員,所以巡警不以為然。及後警方在六樓的窗台找到一份吃剩的午餐盒、一個啡色紙袋、三箱子彈和一支步鎗。這時奧斯華已經離開了倉庫大樓。

下午1:15,一名達拉斯警察在巴頓大道北 (North Patton Avenue)的附近發現了奧斯華,由於他的外型跟警方的電台廣播描述的行兇者十分相似,於是警察上前向他問話。結果奧斯華鎗殺了該名警察。1:40一名鞋店老闆看見「形跡可疑」的奧斯華進到德薩斯戲院,於是報警。1:50警方在戲院將奧斯華拘捕。晚上7:10警方正式起訴奧斯華謀殺該名達拉斯警察。延至凌晨1:30後,奧斯華被加控謀殺甘迺迪。

當日在倉庫大樓發現的步鎗,事後經調查後得知早在1963年3月,有人以「A. J. Hiddell」的名字透過郵寄方式訂購這支步鎗。後來奧斯華被逮捕時,警方從他身上搜到一張寫着「Alex J. Hiddell」的假身分證。鎗管上也有奧斯華的不完整指紋。另外一枚報銷的子彈在康納利州長的擔架上被發現,經過彈道學的驗證這枚子彈與倉庫大樓發現的步鎗十分吻合。

不過奧斯華卻否認鎗殺了甘迺迪,並且表示:「我只是代罪羔羊。」然而這名被控鎗殺甘迺迪的疑兇,最終卻沒有接受法庭的審訊。1963年11月24日早上,也是甘迺迪被鎗殺後的兩天,警方準備用裝甲車將奧斯華從警局押送到監獄時,達拉斯夜總會的老闆傑克.魯比 (Jack Ruby, 1911–1967)突然走出來向奧斯華開鎗,奧斯華當場死亡。開鎗過程被電視台現場報道,數百萬名電視觀眾也見證了這次事件。

華倫報告
為了徹查甘迺迪被鎗殺一案,詹森親自任命了一個特別委員會,由美帝首席大法官厄爾.華倫(Earl Warren, 1891–1974)擔任委員會的主席,所以這個委員會也被稱為「華倫委員會」。1964年9月27日,華倫委員會發表報告,對於甘迺迪被殺一事提出以下要點:

  • 奧斯華是鎗殺甘迺迪和鎗傷康納利的兇手。
  • 三發子彈從德州教科書倉庫大樓的六樓窗口射出。其中一顆使康納利受傷。
  • 沒有發現其他人或集團參與了暗殺甘迺迪的陰謀。
  • 沒有發現奧斯華為外國政府服務、受資助、或做間諜的證據。
  • 沒有發現奧斯華與美帝共產黨或古巴政府合謀謀殺甘迺迪的證據。
  • 奧斯華並非聯邦調查局、中央情報局或其他任何政府部門的探員或職員。
  • 沒有奧斯華與傑克.魯比相識的證據。
  • 任何官員都沒有參與對美帝政府的密謀或顛覆活動。

簡言之,華倫報告只確認奧斯華是唯一行兇殺死甘迺迪的兇手。基於步鎗要準確地射出兩枚子彈最少需要2.25秒,報告認定甘迺迪和康納利州長的鎗傷並不可能由兩發子彈造成,而是由一枚子彈造成。報告總結兇手由德州教科書倉庫大樓射出三枚子彈,其中一枚沒有命中目標,一枚擊中甘迺迪後再傷及康納利,最後一枚射中甘迺迪的頭部而引致死亡。

然而許多美帝國民並不相信這個結論。特別是報告提出由一枚子彈傷及甘迺迪和康納利:子彈需要從60尺的高處射出,先射中甘迺迪背部的脊柱右方兩英寸位置,然後由他的脖子穿出,再射入康納利的右腋窩,再以向下10度的方向傷及康納利的第五條右肋骨,然後子彈由右乳下方穿出,再穿入康納利的右腕,最後穿出右腕再射中康納利的左大腿。然而以「一枚子彈理論」解釋上述造成的鎗傷,卻受到不少懷疑論者的批評。今天不少美帝國民甚至相信參與暗殺甘迺迪的疑兇並不止於奧斯華一人。

其他令人存疑的地方
最初認識這宗世紀懸案始於奧利華史東(Oliver Stone)於1991年拍攝的《JFK》(驚天大刺殺),當然電影的內容有一定爭議性,甚至是加上了一些虛構的情節。不過甘迺迪被鎗殺的背後卻有一些令人存疑的地方,其中包括:

  • 疑兇奧斯華是美籍古巴人,思想傾向共產主義,早年也曾經在蘇聯住了兩年。不過有人曾經懷疑奧斯華進入蘇聯是為美帝中央情報局進行間諜活動。他亦曾經被發現與聯邦調查局的探員有一定的聯繫。
  • 甘迺迪被鎗手暗殺後,警方不足兩小時便成功將疑兇拘捕,效率之快實在鮮見。事實上一個有預謀的鎗手卻「不小心地」將兇器留在現場,所以不排除奧斯華被人賊贓嫁禍的可能。
  • 案件中一些重要證物事後不翼而飛或被銷毀。其中最重要的是當日甘迺迪所乘坐的汽車,卻在案發後的兩天被下令清洗乾淨--這樣做法等同將兇手犯案的紀錄一併洗掉。同時康納利的衣服據稱事後也被洗淨,所戴的帽子和手鏈事後也不見蹤影。同時奧斯華當年服役的檔案亦於1973年被銷毀。
  • 鎗殺奧斯華的兇手魯比被發現與警方和黑手黨有一定的聯繫。事實上在眾多警察包圍的情況下,魯比卻可以成功混入人群中,並且近距離射殺奧斯華。後來魯比因為癌病死於獄中。不過魯比臨死前曾聲稱被人下毒才患上癌症。
  • 當日甘迺迪的遺體從帕克蘭醫院送到空軍一號。過程中達拉斯驗屍官沒有對遺體進行法醫鑒定,這是違反了德州當地法律的做法。

另一方面,甘迺迪在任期間推動了《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Partial Test Ban Treaty, PTBT)。條約禁止在地面、大氣層以及水底下進行核試(地下核試除外),旨在減緩冷戰時期的軍備競賽,以及防止核武試驗造成過量的放射性塵埃。在甘迺迪的推動下美帝、英國和蘇聯於1963年成為最初的簽約國。這件事情再加上之前發生的豬灣事件(Bay of Pigs Invasion)和古巴導彈危機(Cuban Missile Crisis),當年甘迺迪應對蘇聯的立場已經引來不少極右翼人士的激烈反對。

對越戰的影響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甘迺迪被暗殺前後美帝對越戰的立場,這也是歷史學家爭論不休的事情。1963年甘迺迪將美軍在越南的數量從800人增至16,300人。然而當時的國防部長麥納馬拉(Robert Strange McNamara, 1916–2009)多年後卻表示甘迺迪曾經想在1964年的總統選舉後從越南抽身出來。而甘迺迪亦在1963年10月11日以其國家安全措施備忘錄(National Security Action Memorandum, NSAM)第263號文件下達了在1963年年底前撤軍1000人的命令,最終達至1965年年底所有美軍從越南撤出。

甘迺迪從越南撤軍的決定無疑是影響了美國政府內外的軍事工業集團(Military Industrial Complex)--包括國防工業承包商、五角大廈以及政府的立法國會及行政部門所構成的聯合壟斷關係。不過當甘迺迪被殺後三日,詹森卻以NASM第273號文件推翻了甘迺迪之前撤軍的決定。隨著1964年「東京灣事件」的發生,日後詹森更獲國會授權可以動用武力來應付越南的問題。最終詹森派出大量美軍參與越戰,促成了美帝近代史上一次最沉痛的教訓。

有關暗殺的文件陸續被公開
1964年當華倫報告的紀錄被送到美帝國家檔案館時,其中當時沒有公開的部份基於美帝國家檔案的政策被要求封存至2039年。然而在《信息自由法案》和1992年《甘迺迪檔案法案》的通過下,華倫委員會的檔案已陸續可以開放給公眾人士。

同年美帝成立了暗殺檔案複核小組工作(Assassination Records Review Board)。從1992年到1998年間,大部分華倫委員會的檔案除了那些與稅務估計有關或由稅務局簽發的文件,其中六萬份文件也全部向美帝國民開放。至於餘下有關甘迺迪暗殺案的相關檔案已在2017年公開。

雖然有關的官方文件陸續被公開,然而直到今天,甘迺迪被殺一案仍有很多令人懷疑的地方,那麼究竟是誰在幕後主使這次驚天大刺殺呢?黑幫?中央情報局?聯邦調查局?軍事工業集團?甚至是詹森?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 約翰.甘迺迪
維基百科 — 甘迺迪遇刺案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