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蘊心
張蘊心

自由工作者/社工師/薩提爾溝通模式認證治療師/和諧粉彩正指導師/生涯設計師/長照諮詢師/A.PLUS優卓 & Wiley Everything DiSC®國際認證顧問/芳療保健師

[不上班的生活] 團體動力工作坊 Day 1

我好愛團體中的Flow

Day 272

二月底敲定了團體動力工作坊的課程,疫情的波動,根本沒有做太多的宣傳,雖然我也不認為宣傳會有多少人會參加,畢竟非商業性的課程,非心理師舉辦的課程,讓我都覺得社工背景是不是很沒市場啊><

本來期待的18人團體,最後變成5人團體,人數對我來說的差別就是...扣除場地費我可以給講師的費用會讓我覺得很虧待講師,所以還是自掏腰包補了一些,也補不了太多,至少我盡力了,數字也不會太難看。

當然可以說因為人數不足,直接取消課程,改去報名另一個人數眾多的團體動力課程,我想這就是我的私心跟堅持吧! 團體成員的不同,就可以看見不一樣的團體動力,所以咬緊牙,還是堅持了我所堅持的,結果顯示,我的堅持是值得的。

大學上過團體動力的課程,我必須承認我上課不認真,加上團體帶領經驗不多,我從小就知道我是個經驗學習者,光靠理論,我是一頭霧水,要邊做邊學,發現問題,提問,找答案,再驗證,我才會學習吸收。所以團體動力的理論已經離我好遙遠,但我有許多的經驗,隨時提問,在課程中梳理自己,有新的學習跟發現。

以前在團體中時常經驗「Social Matrix」,通常沒有經過暖身,這個過程就會感到很尷尬,很焦慮,也會很擔心被問到問題。今天的過程中,老師用了很輕鬆的方式進行測試,我們在過程中也很輕鬆自在,笑開來,氣氛就活絡了,團體的氛圍就轉動起來了。這對我來說是很棒的發現跟學習,以後就敢運用這樣的帶領來觀察團體的狀態。

或許因為團體的成員彼此熟悉(但也沒有到非常的熟悉),彼此間的默契出乎意料的好,過去在進行體驗教育的「齊眉棍」總是會耗上很長的時間,好難讓棍子往下,總是越抬越高,甚至會高到我搆不著。

今天大概在5分鐘內,我們就完成目標了,交換位置再來一次的過程中,我感受到團體動力的flow流過,很強烈的感受,雖然過程中我們一度打斷了這個flow,卻是我第一次看見他,太震撼了。在團體中有這樣的流竄是很美好的(多麼美好的體驗啊)

或許因為我們都是生涯設計師,我們對於覺察與發現這件事情是很熟悉的,所以在過程中我們不斷地分享自己的看見與發現,或是提問,整個團體的流動超級好,進行的很深入,彼此的表達也很清楚完整,有些對成員的好奇,進行核對,反思在擔任團體工作者的過程中是不是加入了自己的期待,有些設計是必須,有些引導語是必要,有時候讓團體的問題回到團體裡去處理。

我很認同老師對於角色的定義,團體工作者跟團體領導者是不同的,工作者適時給予引導,領導者可以由團體自行誕生,也不一定會是同一位成員擔任,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領導者。觀察團體動力的狀態,運用領導者的優勢,催化團體的進行。這個技巧真的非常值得學習。

我很喜歡 Kolb(1984)發展學習風格量表 的學習,雖然我本來就很了解自己,但這個量表不僅僅是看見自己,也可以看見他人,像我跟其中一個夥伴就是完全的互補,在課程中的經驗也是如此,她很善於組織分析結構式的表達,我很擅長舉例實證然後往前衝。我做出來的結果是 適應者類型

適應者類型:偏好具體經驗和主動實驗。擅長於動手做事情、實現計畫、參與新事務。適應者喜歡找尋機會、冒險和行動,常用直覺和嘗試錯誤方式處理問題,容易適應環境。適應者較適合的是同儕之間彼此互動學習的型態。

學習風格是會改變的,但我很接受我自己的樣子,我就是組裝機器不會看說明書的人,因為過去的經驗是看了也看不懂,自己兜兜湊湊反而可行。確實也在錯誤中學習,我蠻欣賞我自己的。

課程最後的回饋,朋友說了一句意猶未盡,大家都很有收穫,我感到超級開心,尤其朋友表示會來參加課程,是因為我推薦的課程都很好,有品質有口碑。(超感動的啦)

期待第二天的燒腦課程~我開始覺得團體非常有趣,也很期待帶領團體了。

謝謝我的好同學答應我這個收入不多的課程邀約,相信他上課的品質跟他所具備的知識與經驗,真心希望社工系的團體動力課程可以請他教學,這樣社工系畢業的社工就不會視帶團體如毒蛇猛獸了。

能量滿滿的,有動力繼續向前跑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