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蘊心
張蘊心

自由工作者/社工師/薩提爾溝通模式認證治療師/和諧粉彩正指導師/生涯設計師/長照諮詢師/A.PLUS優卓 & Wiley Everything DiSC®國際認證顧問/芳療保健師

日更365-20210904

小時候被要求要學會識大體,看臉色,在應對進退中要懂得拿捏,不該有的反應表現不可以呈現,於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感受就癱死在地上,成為大體了。

今天的薩提爾工作坊,上午進行溝通姿態的活動,我很喜歡這個活動,藉由體驗四種不同的溝通姿態,幫助自己去感受這些溝通姿態的感覺。我還是很喜歡打岔的姿態,因為可以遠離戰場,獲得一些安靜的空間,但同時我也一直關注著戰場,隨時有需要就會回去,有時候離開得太久,會覺得自己脫節被遺忘。本來我以為我的超理智很困難,但只要當討論的話題是我熟悉的,我的超理智就會非常的厲害,像是談到長照、談到健康,哇~那幾乎可以用「喋喋不休」來形容,原來我沒有我以為的那樣不聰明,只是我不熟悉而已。

最後進行一致性溝通,我可能已經很習慣一致性溝通的模式,也會期待對方有同樣的回應,或者說這成為一種公式,所以當提到面對到一致性溝通時,可能原本的生氣的情緒會趨緩,指責的手會放下,但要怎麼回應卻有點不知所措。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學過一致性溝通,因此在達到更多的連結之前,會有一段緩衝期,可能是超理智的應對,或是討好跟打岔的方式緩和氣氛,後續才會進到彼此連結。當看懂了這個緩衝期,也比較能夠理解對方為何會有這樣的反應,因為~需要下台階呀!得給原本氣焰高漲的對方有時間從高塔上下來。

下午課程談到感受,小時候的自己可以表達感受嗎?其實多數人是不可以的,生氣、憤怒、悲傷、難過通常很難被接受,不可以生氣,生氣是不好的;不可以悲傷,因為人必須要堅強,脆弱是不好的。這些過程養成了我們對於感受的處理方式是壓抑、忽略、否認甚至是丟給對方,要對方為自己的感受負責。我們跟感受很陌生,但感受從來沒有放棄被我們看見,我們忽視,但他會累積,不去看不代表他不存在,積累到極限時,就會爆炸,通常受害者往往會是最親近的人,可能是伴侶,也可能是孩子,接著面對傷痕累累的他們,我們又會有滿滿的愧對,自責,於是進入惡性循環。

本日金句呀!小時候被要求要學會識大體,看臉色,在應對進退中要懂得拿捏,不該有的反應表現不可以呈現,於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感受就癱死在地上,成為大體了。這個比喻真的很妙,我們都笑了,希望我們的感受可以起死回生,死裡復活,這樣才能讓我們與自我內在更合一,更貼近,更有連結,也能與他人連結。

每一次的學習,都是對自己新的看見,更認識自己。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