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蘊心
張蘊心

自由工作者/社工師/薩提爾溝通模式認證治療師/和諧粉彩正指導師/生涯設計師/長照諮詢師/A.PLUS優卓 & Wiley Everything DiSC®國際認證顧問/芳療保健師

日更365-20210707

因為現在的我可以明白什麼叫做與自我連結,什麼是所謂的愛自己,我所需要的照顧,其實我可以自己滿足自己,當我真的有需要他人協助時,我也能表達我的需求,如果不能滿足我的期待,我還是可以自己滿足我自己。

忙碌地星期三,我終於把暫停好一段時間的EMDR課程再次打開,重新複習再面對危急時刻的孩子會出現的行為狀態,安娜老師給我們看一個談依附關係一定會看的影片,影片的內容,本來是媽媽在跟嬰兒玩耍,會對著嬰兒笑,然後突然面無表情,也不跟嬰兒有視線交集。嬰兒的反應,從一開始還是會笑著笑著希望讓媽媽笑,到後來表情也改變了,最後哭泣了起來,當媽媽重新擁抱嬰兒,嬰兒可以獲得安撫,變回穩定的狀態。有些孩子當發現媽媽不回應的時候,他拿起手中的玩具去打媽媽(攻擊),希望可以重新喚起母親的注意力。有的則依偎在母親的懷裡,安安靜靜的。

這些行為反應,也就是我們說的攻、逃、呆,也有些人會有討好的行為反應出現,目的都是希望可以喚起對方的注意力,渴望被看見、被重視、被在乎,這是每一個人共有的渴望。不只是發生在嬰幼兒身上,其實到了我們成年,這樣的行為模式也依舊存在著,彼此雙方的溝通舞蹈,說的是事件,是道裡,真正的期待與渴望反而都沒說出口,於是怎麼說都永遠在繞圈圈,有時候妥協,有時候指責,進入一個循環模式,改變的方法其實就是好好去看自己真正渴望的是什麼,期待對方怎麼做,告訴對方,彼此找到共識。

晚上進行網路諮商的演練,我扮演過去服務過的自殺個案,當我說著面對一切的無力無助,表達對未來的未知,以及面對身體的狀態的生氣跟討厭,我知道心理師不明白個案身體所經歷的一切苦難,但我可以感受到心理師很積極地與我連結,很真誠的關心我,在乎我。歷程中,她沒說,但是我自己覺察到的是,原來我的個案即便生命遇到如此低谷,她還是有很旺盛的生命力,她的表達其實就是在求生,她的各種失序的行為,其實是她對自己的自我照顧,看起來很荒謬,但當下我真的看見了,這是多麼不容易呀!

結束演練後,我回饋心理師,說著我心裡有多麼震撼、感動,如果當年的我可以幫助她看見她是多麼的愛著自己,多麼照顧自己,她所渴求的關愛,其實她自己就已經在滿足自己。當年那些走不過去的日子,如今感覺是好久好久以前,那時候覺得的困難,後來都已經突破,她的生存能力比任何人都還旺盛。

我想這個部份的看見,也是因為現在的我可以明白什麼叫做與自我連結,什麼是所謂的愛自己,我所需要的照顧,其實我可以自己滿足自己,當我真的有需要他人協助時,我也能表達我的需求,如果不能滿足我的期待,我還是可以自己滿足我自己。

*最近在上深夜的畫畫課,所以畫畫作品又開始出現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