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蘊心
張蘊心

自由工作者/社工師/薩提爾溝通模式認證治療師/和諧粉彩正指導師/生涯設計師/長照諮詢師/A.PLUS優卓 & Wiley Everything DiSC®國際認證顧問/芳療保健師

日更365-20210822

一個孩子如何建構他的生命處境?父母跟師長來讓他理解他的現實世界,如果無法保有彼此的界限,他們會進入共生的的世界,孩子就會開始退化。(父母與師長把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

疫情打亂了所有節奏,直到第三天,小組導師才能九成出席,我們也終於回到小組,跟成員們好好打招呼,關心彼此這兩天的學習狀況。

每個人在課程中都有所領受跟體悟,我很喜歡現在的大家都把目光回到自己的身上,覺察自己的感受,有些明白,也有些困惑,這就是跟自己連結的歷程。有成員提問,到底什麼是「運用自己」?她有自己的一番解釋,她走過這一段路,經歷了感受了,而她分享她自己,她傾聽、陪伴,她放鬆地聽著,回應著,對方就被接住了,感受到溫暖,彼此的連結。

她說,她不知道自己有做什麼,因為沒有做,所以反而真的陪伴了。有時候來到我們面前的,不一定需要我們幫忙解決問題,每個人都是自己問題的主人,在說著說著的過程中,自己也慢慢有了答案,即便還沒有找到答案,他也漸漸梳理出自己的脈絡,以及找到自己的「想要」。

在課程中,老師提到「適當的界限」,一個孩子如何建構他的生命處境?父母跟師長來讓他理解他的現實世界,如果無法保有彼此的界限,他們會進入共生的的世界,孩子就會開始退化。(父母與師長把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

當初在八仙塵暴意外發生後,有些父母很心疼孩子受傷,處處照顧的無微不至,受傷初期沒有辦法自己吃飯,父母一口一口地餵食,幫忙做所有的事情,孩子只要說,就可以得到他們要的。後來出院了,雖然行走還需要復健,手部功能也需要復健,但其實是可以做得到的,也必須做,才能讓他們恢復原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父母太心疼孩子,捨不得放手,那時候我看著他們,年齡雖然20歲,但行為表現卻像是小學生一樣,需要帶的東西,都必須父母幫忙打點,他們退化了。

而父母照顧初期可以無微不至,照顧到後期,其實已經精疲力盡,孩子其實可以自己為自己負責,這個放手,我們花了半年的時間才做到。傷友們其實沒有覺察這件事情,畢竟被照顧在受傷住院期間已經習慣了,這些都進入潛意識,包括父母也沒有意識到,孩子其實是成年人了。

如實地接納他現在生命的狀態,不逃離,生命的呈現,身為師長,在旁邊陪伴著,這才是合理的現實世界。如果一個人他可以身體在流沙中,卻還能探出頭跟你說,「怎麼辦?請幫幫我」你可以坐在他的旁邊陪伴他,相信每個人都有自救的能力。而這個自救的能力也是為自己負責的展現,這也是自己的內在力量。

陪伴,不是袖手旁觀,陪伴是我與你同在,或許我也沒有辦法幫你解決這個問題,或許這個問題我也同樣感到很難過,很悲傷,但我能做的是跟你一起,就是陪伴。

我們太習慣解決問題了,但有些問題的答案,必須由當事人去找,旁人即便給了100個答案,都不會是他要的。問題解決很容易,最難的是「陪伴」。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