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房
張子房

Sad but True

馬拉人問我香港亂不亂,我這樣說⋯⋯

遊檳城怡保,每位華人見面便問我

香港亂不亂?
亂。我答。

哎呀,還亂,還得了,都沒人敢去了。

「沒人叫你去呀!」我心想,當然只能心想,不能宣之於口,不然他們會踢我下車。

藍絲的假象或真相?

香港把政見作黃藍之分,黃者,願意接受社會變革,要求政府回應訴求。藍者,反對一切變化,支持權威施行暴力。

藍絲在香港永遠貶義,在馬拉卻未必。它代表保守勢力與華人的中堅力量。

出發往檳城之前,因為某些需要,在臉書檳城吹水站留言,誠徵導遊。留言居然瘋狂地多︰「香港廢青逃來檳城」、「不歡迎香港廢青」、「廢青來搞亂大馬」、「黑衣人入境檳城」等等。

我相當好奇,因為我的FB的大馬朋友裡面,99.9%黃絲。換個社群,竟是藍絲多數,一片罵聲。9 至10月我混進這個圈子裡,發現這個10萬多人的群組,黃絲比例約為5%,言論極速被藍絲淹沒。更有甚者,互罵,被踢群。情況與微信小粉紅群,不遑多樣。

在我認知當中,大馬華人自晚清末年,支持反清革命活動。檳城有一個方尖碑,紀念檳城華人參與革命抗戰。雖然有時候分不清楚,他們是否有清晰的政治意識,或者純粹出於愛國。但從我有限的學術知識和朋友圈,不會認為大馬華人是一批像港人藍絲,一樣的保守勢力。


大國代表藍絲心

大馬華人擁有長久的支持中國革命的歷史。清末民初,大量華人移居馬來西亞,大馬華人與中國家鄉關係密切。許多在馬國做生意成功,打工賺到錢的「豬仔」,都會回家鄉大興土木。世遺之一的開平碉樓,便是一例。

血緣甚深,使得中國大陸發生的一切,他們自覺有份。可是經歷百年歷史,這份情感減淡許多。新一代的馬華,土生土長,他們認同中國文化,卻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他們明確說,自己是馬來西亞人,第幾代華人。

馬國文化疲弱甚久,以華人為例,他們接受台灣、香港文化成長。對於許多未出過國的馬國人而言,台灣、香港和大陸是一個中國。他們知道台港地理位置,知道香港講廣東話,台灣講閩南話,卻不認為是不同的地方,因為馬國華人懂多種華語者大有人在。他們亦未必了解,繁體字和簡體字之別。

加上華人政治地位低下,他們仰望著詔詔大國,滔滔江河,反觀自己在國內弱勢,自然會因中國感到自豪。我覺得類似一些移民西方國家,但永遠呆在唐人街的華裔移民,他們自覺飽受歧視與欺凌,因而為祖國自豪。

檳城韓江家廟代表著地緣身份認同

藍絲的第一層就來了,凡是動亂者皆屬反中。中國有甚麼好反的?我們在馬國受政治欺凌,你們在那邊至少是自己地方,破壞既有秩序,不可原諒。

第二層與一般藍絲無異,怕亂,怕動蕩。因此他們頭一句問︰「香港亂不亂?」他們怕亂。亂,經濟便差,遊客不敢去,他們也不敢去。問他們這麼關心香港事務,常去香港?

無呀,廿年前去過,但我知道香港是好地方,人們很有禮貌,廣府話很好聽,不似得我們講得不標準。

第三層是,他們連結的「中國」,乃書寫簡體字的泱泱大地。他們歷史感相對薄弱,祖藉潮州、廣州、福建者甚多。他們是依靠地沿和血沿判定自己的華人身份,而不是繼續中華文化的正統論者。

再深入的政治知識和糾紛,他們毫不知情,處理不來。他們閱讀的華文媒體,以簡體字為主,與中國官媒立場接近,總之與中方保持相同口徑。這是他們認真的香港,資訊不足的新聞報導。

我的黃絲朋友:我和那些仆街不同

吉隆坡榮少說,檳城是藍的,吉隆坡比較黃,但大馬人普遍偏藍。

我問他:「網路新聞那麼流行,Facebook一開就看到資訊,為何藍色力量,這麼堅實?明明你們也參加過2016黃衫軍。」

榮少立即與他們割蓆:

我和那些仆街不同。

榮少形容的吉隆坡黃色力量,主要集中在他身邊的年輕朋友。他們在台灣讀大學,接觸過港澳僑生。而且讀文學院,培養出符合現實的兩岸三地政治觀念。

這些具備學歷和技能的歸國學生,聚集吉隆坡或新加坡。他們網絡圈子裡,不乏黃底港人、台獨份子。這樣的背景,使得他們看到的新聞資訊,與我沒甚麼兩樣。留學經驗,他們充份地體會到,當地人對中共、對政權的感受。

你問我這類型的人,在馬國多嗎?我不敢講,沒經過統計。不過這是我接觸到的印象,一位吉隆坡做地產經紀的華人C女士,她也支持香港運動。

她告訴我,大馬國策長年親共,國家本土以為對自身沒有影響,認為可以從中獲利。他們只是沒能預見中國資金大舉入侵房地產巿場的苦況。中國人比較愛新加坡,甚少移民大馬,大馬人一般覺得暫時未受影響,另一方面卻忽視略了這一點︰

藍絲們支持的國家的人民,愛新加坡不愛大馬。

海底撈創辦人張勇入籍新加坡,而不選大馬。馬國人的情感如何?我身邊的朋友普遍對此沒有感覺,無論藍黃。我只能推測,他們並不會因為中國人怎樣對待馬國華人,而作出反應和感想。

另一個我覺得最為了解香港情勢,不論藍黃的智慧老人,是怡保朋友的爸爸。他從前是公務員,現已退休,每日盡覽香港、台灣新聞,劈頭問︰「香港怎麼了?」

「亂囉。」我似為老人家會罵我,不敢多講。他要是和我割蓆,我就無法逃了。

「政府會回應五大訴求嗎?」

我搖頭說機會渺茫,我非常驚訝,他能夠講出「五大訴求」。普遍檳城人、怡保人,無法說出這名詞。

普天儍逼莫非藍絲?

改變馬國藍絲,可能嗎?不可能。

轉述朋友和個人的體驗,而非數據和資料支撐,想要達到一個效果︰

大部份人的觀點和意見,來自感覺,理性判斷的甚少。

看見暴力畫面,怕了,覺得要趕快平息動亂。看到學生受傷,覺得學生儍,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看見一切的示威遊行,縱使和平,他們的想法不是民主自由真好,而是不累嗎這麼搞,怎麼做生意呀!

很像是不是?

每當他們問及我,關於香港局勢,他們並不想知道進展,不想知道背景,只是抒發情緒。進一步告訴他們局勢,他們搞不清楚。

硬來肯定失敗,經過五日之後,我找到了一個不算方法的方法——讓他們理解到自由的代價。總體而言,馬國相對新加坡自由,我會舉一些例子說︰

  • 香港目前還好啦,仍有某些自由,不似得新加坡,批評政府,就要坐牢。

他們體會得到的,因為大馬可以罵政府,新加坡不行。

  • 談警察貪污。馬國華人,多多少少受過警察不公平對待。稍稍打聽,你們警察有沒有這樣呀?他們多半會講一些自身,或朋友之間的經驗。

此時,切入,是呀,我們本來不這樣的,ICAC你知道嗎?有看港劇嗎?有呀。香港以前不是這樣,只要有甚麼事情,一定由相關單位調查,如今無法無天!

講到這邊他們大概能體會我的情緒,是否理解香港發生甚麼事,看個人修為囉。但至少能把他們的情感拉近。

情緒感召,縱使不完全是事實

動之以情往往比說理容易。過去幾個月香港向世界傳出大量文宣,擁持相同信念的自由主義國家,毫無疑問支持港人追求自由民主。

然而許多東南亞國家,華人後代聚居。反而對港人的同情心、理解香港狀況的能力,更為薄弱。儘管他們從小看TVB、唱廣東話,談及政治或社會民生,仍然停留在中國人傳統的政治冷感之上︰我們不懂政治。

只要把政治化為生活,他們便更容易理解。

數字有助說理,身在異地的人們卻感受不到。他們只會覺得,無論數字多寡,亂,是一個事實。暴力,是一種現象。原因,過於高尚。

我在FB貼了一張照片,內容關於朋友最近購入屯門菁雋納米樓,面積120呎左右,供樓佔薪水50%,大馬朋友的反應是:

我搞錯了,面積約是128平方尺

把社會運動歸吝於地產霸權,並不完全準確。然而講到切身問題,香港民不聊生好多年了,政府無能,甚至不想解決。變本加厲拿政治權威,壓迫我們的自由民主。

這,大概能懂一些,可是我等於耗上一堂通識科的時間,跟他們討論。

同理心淺薄,他們的確不是中國人

說服大馬華人聽香港故事的難處,更在於他們歷史感薄弱。教學上面,歷史從來不是他們重視的科目。當地的華人史敘述,往往以大中華的中心視角延伸,從鄭和下西洋,講到二戰後近代東亞社會發展。造成馬華邊沿感,不似得香港和台灣,擁有一套以本土研究為中心基礎的史學架構。

他們亦普遍不認識歷史,往往把華人、印度人、馬來人的歷史分成三組時間線敘述。我的學妹小媚與吉隆坡華人歷史博物館有聯繫,常斥責當地人無知:「回去翻一下歷史書。」

馬華自立國以來雖然遭受多方不平等,學術教育抗爭亦屢見不鮮。但終究沒有像港台那樣的再殖民經驗,以及再殖民政府的屠殺事件。他們難以理解,也是正常,畢竟他們真的不是中國人,而是同一個文化圈的移民後代。情感上我固然希望,所有同文同種,甚至世界上每個角度響往自由民主的個體,都站在雞蛋一方。很可惜滾水若燒不到邊陲子民,他們終究對此無感。

經驗告訴我,跟大馬人討論,不要否定亂,因為他們已經肯定了「亂」這個事實。反而要強調,只要政府妥協,就不會亂。有些人懷疑,有些人相信。這也是常態。坦白說,香港就700萬人而已,來到今時今日,不禁有點「大中華膠」的想法,單靠自己的力量,能得一時平靜,無法追求更長遠的將來。

相信民主的力量,相信自由的感染力。費點心思,把情緒傳染出去。未必能改變得了一個人的立場和想法,至少埋下伏線。讓他們知道,每個人都擁有追求自由的靈魂,承擔痛苦的背後除了表面的混亂,還有普世價值和高尚靈魂支持著我們。

嘛⋯⋯也是有人認為我們被西方帶偏了才追求那些不切實際的理想主義並打著高尚靈魂的旗號支持暴動。那種人,眼不見為乾淨。



關於各地華人資訊歡迎留言討論,也請關於我的facebookmedium,了解更多時事以外的生活資訊。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