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e 的折腾日记
Joe 的折腾日记

设计各类工具的不知名产品经理,产品与生活手记。

随想:无用的想法们

夜深人静的时候,试着就一个无用的想法在 iPad 上写写画画了好久,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理清了逻辑,随手又丢进了笔记里,这大概是第 N 次重蹈覆辙。

我不太喜欢限制自己的胡思乱想,一开始的想法都是无用的、廉价的甚至非常拙劣的,这需要自知之明,但是想法的诞生都是伴随一到两个方向上的亮点,不过早评价想法,反而应该努力助其在当时尽可能完善,完善其构思,完善其与现有个人其他记录的连接与分类关系。

这些想法会成为自己的素材,成为思考的一个新节点。

这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看到看到的关于创造的视频:【创作的本源】一切都是混搭(Everything is a Remix)。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JPERZDfyWc(YouTube)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2s411Z7en/(Bilibili)

也许,换一种说法,这些成为素材或者思考新节点的想法也成为了自己可以混搭(Remix) 的新的创作本源。

所有这些产生出来的想法,会发酵,会莫名其妙激发新的连接和思考。

得益于有记录,可以很容易发现,很多现在正在和朋友讨论甚至在执行的方案,都可以追溯到早期非常拙劣的版本,甚至来源于好几个不同的想法,大概印证了那句话,一个成熟的方案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无中生有的。

而为了帮助想法的自我迭代,我会选择分享和讲述,跟同事跟朋友,一遍一遍去讲,再根据反馈一遍一遍修改,一般迭代四到五个版本,已经可以变得相对比较完善。

总结一个无用的想法的生命周期:

  1. 阅读、浏览抑或瞎想产生了一个想法,记到待办里,打上标签。(记到待办里的原因是,这个事情还是需要完成的,哪怕是丢弃)
  2. 逐步在想法下补充零零散散的思考
  3. 等到大概差不多了,也就是直观上像是可以组合出一个稍显完整的想法,开始在 iPad 上用笔画一画,推算一下,甚至画出草稿,补充一些必要的细节
  4. 如果觉得当前无法继续推进,丢到笔记里,随它去吧
  5. 如果觉得想法可继续推进,开始给朋友或者同事讲述,收集反馈,再一遍一遍改
  6. 更改之后依然无用,继续丢到笔记里,随它去吧
  7. 更改之后可行性增加,开始推进,撰写方案,游说与启动
  8. 未来的某一天,在另外一个项目中构思方案时,突然检索到以前的多个想法,或是时机成熟,或者组合起来更有可行性,合并起来,重新构思。

比如,这篇文章也是之前某些想法的一个组合,只是还不甚成熟。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