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e 的折腾日记
Joe 的折腾日记

设计各类工具的不知名产品经理,产品与生活手记。

阅读手记:如何才能《非暴力沟通》

这是我第三次重读这本书,第一次读之前,我对自己天然习得的野路子沟通能力信心满满,虽不至口吐莲花,但与人沟通也应该是游刃有余。然而,读之后觉得,沟通真的是一件值得重新学习的人生技巧之一,于是,不仅开始重新审视日常沟通,也逐步调整和培养作为产品经理这样的中介角色应有的非暴力沟通意识。

很多人说,「大道理我都懂」,但我个人认为,这句话只能算是「大道理我都看过」,真正懂的大道理应该是揉碎了,换成自己的语言塞到自己的意识里,此番操作虽然不会让人立马脱胎换骨,但至少可以形成冲击并转化一点点,这一次,我准备再速读一次,并写下我的理解,也希望可以顺手帮到一些人。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我自己将其划分为三部分:

第一,为什么要非暴力沟通?

第二,如何做到非暴力沟通?

第三,什么阻碍了我们进行非暴力沟通?

其他属于细化或者延展的部分,可暂时全局性忽略。或者,等到下次再重读时,我再补上。


第一、为什么要非暴力沟通?

语言是沟通的最重要呈现形式,如果语言不能成为沟通的窗户,那么它就会成为沟通中的一堵墙。作者在文中描述他童年遇到的充满敌意的环境,其实这部分我们在日常也非常容易遇到,不管是工作还是在家庭,让沟通失去焦点的情绪很容易让周围的环境陷入暴力或者冷暴力的氛围。而非暴力沟通可以改善这些:

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这样,在每一次互动中,我们都能聆听到自己和他人心灵深处的呼声。同时,它还促使我们仔细观察,发现正影响我们的行为和事件,并提出明确的请求。


第二、如何做到非暴力沟通?

首先,学会区分观察与评论。文中提到一位印度哲学家的名言,「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不能苟同太多。且不说先入为主的观念已经是沟通最大的屏障,我们在描述时也总是急于表达自己的评论和想法,甚至完全混淆事实本身,我最喜欢的媒体特性也是如此,曾经畅想,是否存在某一天,媒体传播信息不带立场和观点,而只是讲述看到的经过验证的事实。媒体尚且如此,那么未经训练的读者和听众就更难再行动上分清描述的事实和观点了。

非暴力沟通本身并不追求非常客观的描述,但是一旦我们懂得如何相对客观描述观察到的事情,那么沟通也会更为顺畅,比如常见的方法,5W1H 中的 5W,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对什么对象在做什么,除此之外的信息都可以暂列为评论或者想法。

经过上面的解释,区分观察和评论我们似乎可以理解,但做到这件事本身却很有难度,天性让我们总爱表述部分事实以及带上自己的看法或者观点,比如文中提到的一句有趣的短诗。

我从未见过懒惰的人;我见过有个人有时在下午睡觉,在雨天不出门,但他不是个懒惰的人。请在说我胡言乱语之前,想一想,他是个懒惰的人,还是他的行为被我们称为“懒惰”?

以及常见的混淆的案例:

如果要尝试改变这种现状,需要有意识的将沟通慢下来,从尽可能描述事实开始第一步。

其次,看到了观察到的事实后,我们会产生「感受」,非暴力沟通需要我们清晰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学会区分感受和想法的不同。是的,即使到了感受的描述,想法和评论也总会过来干扰沟通,我们需要时刻提醒自己。比如「我觉得」这类常用的口头禅开头的句子大多是用来表述想法而不是感受。感受应该是诸如开心、愤怒、伤心、绝望、满足、振奋、乐观等等。

有些词表达的是想法,而非感受。例如:被抛弃、被羞辱、被虐待、被打扰、被拒绝、不受重视、被束缚、被欺负、无人理睬、得不到支持、无人赏识、被利用、被贬低。

然后,越精准表达的感受越容易方便我们审视「感受」背后的真正需求,或者反观他人感受背后未满足的需要。我们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我……」这种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需要的关系,比如我感到很失望,因为我希望在今天可以收到生日礼物。

最后,就是非暴力沟通中最后的关键性步骤,一旦我们真正理解自己的真实需求,我们可以尝试通过请求别人的帮助来获得满足,以达到良性的沟通。这里的需求并不是功利主义里的需求,而是我们尝试去通过非暴力沟通挖掘沟通背后每个人的诉求,并朝着如何解决的方向前进,从而避免被情绪和语言暴力所侵染,也就是非暴力沟通真正希望达成的效果。

但表述诉求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对语言敏感度较低的人,经常会用一些未曾觉察到的错误用词来让接收帮助请求的人产生不必要的情绪。比如常见的,中文的「请」和英文的「please」在口语里的效果是相差很大的,很多「礼貌」的人甚至客服人员也经常乱用「请」,本来很好的陈述句莫名其妙变成了祈使句。

我自己经常听到,诸如「我这个人说话很直」之类的借口,其实大都是因为对语言用词本身的不敏感,比如日常的产品经理工作中,我自己或者我的同事用错词就会让沟通变得极为尴尬,尤其是新人刚到,还没有信任基础的时候。比如,不介绍任何背景,直接走到其他部门同事面前,说,你把什么什么给我。沟通本来就是一种语言上的行动,少用祈使句是一种比较好的开始,多用问句,把主动权交给对方。

还有一种提出诉求时最有用的小窍门 ——— 有意识压低话速到日常说话的程度,语速的减缓会变相让沟通中易燃的情绪变得相对平稳,因为,沟通中情绪的失控会让沟通本身完全失去可行性。


第三,什么阻碍了我们进行非暴力沟通?

如果我们已经了解了非暴力沟通的原则和方式,为什么我们仍然很难进行非暴力沟通呢?这其中有一些根深蒂固的原因。

从小就学着以貌似客观的语言表达自己。一旦遇到不喜欢的人或不理解的事,就会想别人有什么不对。

另外,情绪是沟通中最大的障碍,甚至经常让参与沟通的人变得不负责任,任由情绪主导语言的输出,比如用不合逻辑的理由来表述自己行为的动机。而我们所使用的语言也大多倾向于评判、比较、命令和指责,而不是鼓励我们倾听彼此的感受和需要。


最后,附上此篇文章的思维导图笔记。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