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醺时刻
微醺时刻

走过路过,游过玩过,品过尝过,思过想过,一笔带过。

宁扬游—国民革命烈士墓

这座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是中华民国时期的国殇墓园,国家级烈士纪念场馆,也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纪念性公墓建筑群。公墓由墓门、牌坊、祭堂、第一公墓、纪念馆、纪念塔等建筑构成,形成南北约有一公里长的中轴线,两边还对称分列第二公墓和第三公墓。公墓最早建于1929年,国民政府为告慰阵亡将士英灵,在即将竣工的中山陵陵区范围内,确定以明灵谷寺旧址为阵亡将士公墓墓址,将公墓建在陵区内。选择在灵谷寺旧址,是因为在此修建可以借助原有地形、建筑、风水优势,起到突出的效果。墓园内安葬的多数是北伐及淞沪抗战中牺牲的将士。1949年之后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被改为灵谷公园,内里的墓葬多有被损毁或改作他用。

这些阵亡将士,都是中国革命的先驱和英烈,理应受到国人最为崇高的敬意。因事前没有准备,周边也未见任何相应的小卖部,我只能在肃立片刻之后,轻轻走过红山门,进入墓园,走在同样是浓荫蔽日长长的青石甬道上。

1927年,北伐过程中,国民革命军占领南京后,国民党中央决定定都南京。此时,有一件事情就进入了决策者们讨论的议程,就是安葬国民革命历次战争中阵亡的将士,“藉以彰革命之功勋而慰先烈之幽灵”,“乃拟搜集阵亡将士骸骨,建筑公墓,安慰忠魂”。这也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为全体阵亡的普通军人建立的墓园,由此才能彰显出新的时代特色,让所有英勇的官兵们感到,他们并非炮灰而是新时代的革命军人。

1928年,三年的北伐战争结束了,数以万计的将士流血牺牲,抛尸疆场才赢得北伐的胜利。同年11月,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为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建造公墓,设立建筑阵亡将士公墓筹备委员会,由蒋介石、何应钦、陈果夫、叶楚伧、刘纪文、林焕廷、熊斌、刘朴忱、李宗仁、邱伯衡等12人组成,着手筹办公墓建设事宜。蒋介石多次实地勘察公墓墓址。公墓筹委会于1929年3月召开的第五次会议决议,选灵谷寺旧址作为公墓墓址,以便与明孝陵东西对峙,与中山陵、明孝陵“鼎力而三,同为民众所崇拜”,共同构成中山陵园的主要景观。为了这恢弘巨制般的大型纪念建筑群,千年古刹灵谷寺也只能让出自己的旧地盘,在隔壁另起炉灶。同时,聘请美国建筑师墨菲(Henry K. Murphy)担任公墓建筑师。1930年又聘请刘梦锡工程师为监工,梁鼎铭为艺术专员。自公墓墓址选定后,筹委会由中央党部迁到灵谷寺内。

墨菲是一位毕业于耶鲁大学的建筑师,1924年来到中国从事教育事业,1928年受聘于国民政府,参与拟订了南京建设的纲领性文献《首都计划》。他的设计基本沿袭了明清时期灵谷寺原有格局,改金刚殿为公墓正门、无梁殿为祭堂;新建呈钝角三角形布局的三座公墓和纪念坊、纪念馆、纪念塔各一座。这个设计方案在筹备委员会内先后开了17次论证会,直到1931年3月初才获通过。几天以后,蒋介石到灵谷寺听取汇报、审阅公墓设计图样并进行实地查勘,当看到第三公墓选址的地势低洼,他提议改建在原址西南方向的一处高地上。

阵亡将士公墓从1931年3月动工,至1935年11月完工,工程总造价92万元。1935年11月20日,在公墓举行了盛大的落成暨公祭典礼。1936年7月,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移交总理陵园管理。

在公墓建设期间,墓葬便开始同时进行。因阵亡官兵名额太多,公墓不可能全部容纳,经筹备委员会研究,决定采用“代表葬”办法,即以师为单位,从每个军阶阵亡将士中抽签选出一名代表入葬。1933年3月18日举行了抽签仪式,抽定入葬代表603人、副代表6522人。之后,筹备委员会派出32名墓地调查专员,分赴各地寻访阵亡将士代表、副代表遗骸下落。其间,国家又发生了新的战事,因而加入了1932年1.28淞沪抗战、1933年长城抗战中的部分阵亡士兵骸骨和名刻。淞沪抗战阵亡将士代表于1933年6月2日入葬,第十九路军阵亡将士代表78名、第五军阵亡将士代表50名,合计128名,以象征纪念“一·二八”之意,并表示出了坚定的抗日决心;华北长城抗战阵亡将士代表也经抽签确定,于1934年底入葬公墓。

由此,这座安葬了国民革命烈士和抗日烈士的国家级烈士纪念场馆基本建设完成。但随后抗战全面爆发,日本军队占领了南京,公墓遭到部分破坏,尤其是纪念馆损失严重。在汪精卫南京政权期间,这座公墓中占多数的北伐将士也仍然被祭奠。在抗战胜利后,墓园进行了维修。后来于1947年,公墓内又增加修建了戴笠墓及孟良崮战役第七十四师殉国官兵的纪念碑。

1947年6月,国民政府制定了“春秋二季致祭阵亡将士办法”,定每年春祭日期为3月29日,即黄花岗起义纪念日;秋祭日期为9月3日,即抗战胜利纪念日。从此,国民政府每年都要在阵亡将士公墓举行隆重的公祭仪式。在国民政府退守台湾之前,最后一次秋祭的举行时间是1948年9月3日,主祭人为蒋介石。1949年3月29日举行春祭的时候,由代总统李宗仁率领一班文武官员来到阵亡将士公墓,举行了真正的最后一次祭奠。

1949年后,公墓便逐渐被人遗忘。阵亡将士公墓改为灵谷寺公园,首先拆除了戴笠墓及孟良崮战役第七十四师殉国官兵纪念碑,第一公墓改为花坛草坪,第二公墓改建成邓演达墓,第三公墓被彻底废弃。

风云变幻,时过境迁,旧事仍在物已非。这座原本可与美国阿灵顿国家公墓相媲美的战士墓园,在后来轰轰烈烈的运动中更遭劫难,许多墓葬遭到破坏。再后来,虽然恢复了部分外观,但许多墓葬的内里,我相信早已是空空如也了。而且,这座公墓的公众记忆,也不复存在,被远远地遗忘在历史的烟尘中。

许多人和事由于政治的原因,被歪曲,被涂污,但战士还应该是战士。虽说我并不认同弃合法议会道路而用暴力血腥征服的方式来统一,但无论如何,公墓中的战士,他们是为了民族事业而奋战并为此牺牲了生命,都应该获得后来人们的崇敬和纪念。

《青山依旧之灵谷胜境》2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