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有史
馬有史

你有聽說過澳門嗎?請讓我娓娓道來一個又一個關於澳門的歷史故事~

「僑生讀書,美國埋單」:冷戰時期台灣高等教育發展

冷戰時期,美國為了防堵共產主義思想擴散,金援屬於「資本主義陣營」的盟國,其中馬歇爾計劃就最為人熟悉。美國除了支援歐洲盟國,同時也有援助亞洲盟國,包括中華民國(台灣)。

美國原本打算放棄由國民黨所領導的政府,不過韓戰的出現,令美國改變主意,幫助中華民國抵抗中國共產黨的威脅,協防台灣等最後的領土。美國的援助可謂十分全面,除了軍事、經濟等領域外,連文化教育領域也一併給予巨額的金額。這大大影響了台灣各方面的發展,台灣的高等教育也得到大力支持,促進了軟硬件的提升。

美國援助台灣高等教育大致可分為三種形式,第一種是非營利基金會的贊助,最著名的例子有亞洲基金會與洛克菲勒基金會;第二種是點對點形式,即美國某所大學與台灣某所大學建立伙伴關係,例如加州大學就與台灣大學建立了關係,支援台大的發展;第三種是美國政府直接負擔台灣所有僑生的費用,讓他們在台就讀大學。三種形式中,以第三種最為重要,因為金額和規模都最大。

美國願意出錢幫助台灣高等教育,當然不是為了單純的學術交流,而是有其政治目的。冷戰時期,中共為了吸引海外華人前往中國大陸就讀大學,不只免學費,甚至連旅費也幫你付單。美國擔心這些在中國大陸讀完書的大學生回國後,會宣傳共產主義,赤化亞洲國家(如馬來西亞、印尼等)。為了防止這樣的情況出現,美國決定出資台灣,讓海外華人轉而選擇台灣的大學就讀。

台灣公立大學每收一位僑生,美國就付一筆錢,所以僑生收越多,得到的經費就越多。這一方面使日治時期就成立的公立大學有更多的資源,另一方面令「在台復校」的大學有資金去建設。例如政治大學於1954年在台灣復校,剛好遇上美國支援台灣僑生的時期(整個計劃由1954年到1965年),使政大有資金由零開始慢慢發展起來,否則能否成功復校是一個很大的疑問。

美援針對的對象雖然是海外華人(僑生),但受惠的不只是僑生,而是台灣的高等院校,以至台灣社會,影響十分廣泛。不過這段歷史鮮有人去發掘,比如僑生在台灣接受「反共教育」後,是否回到僑居地就抗拒共產主義?這是一大疑問,需要更多人去研究發現。

直至今天仍然有十分多的僑生來台灣高等院校就讀,他們並不如前輩幸運,有美元的幫助,不過依舊選擇台灣為留學地點,可見台灣高等院校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有一點似乎沒有改變,中國與台灣繼續在爭奪海外華人來自身大學讀書,甚至爭奪對方的學生,歷史有時就這麼有趣!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