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有史
馬有史

你有聽說過澳門嗎?請讓我娓娓道來一個又一個關於澳門的歷史故事~

中國第一座博物館 — — 澳門不列顛博物館

現時普遍認為由法國天主教耶穌會會士韓德祿在上海創立的徐家匯博物院為中國第一座博物館。不過,根據台灣中研院史語所學者戴麗娟的最新研究指出,上海的徐家匯博物院並非中國第一座博物館,中國第一座博物館應在澳門。

1746年,清帝國嚴令廣州的外商除每年十月至翌年三月的貿易季外,不能留在廣州,更不能攜帶女眷。於是,外商選擇澳門作為貿易季外的居住地。當時澳門英人社群是繼葡人社群之後的重要社群,他們在澳門慢慢發展出各種文娛活動,包括1829年2月22日成立的小型博物館 — — 「在華不列顛博物館」(British Museum in China)。

據傳教士馬禮遜所述,成立博物館的目的為收藏中國及附近地區的自然史標本與工藝珍品,讓人多了解中國及附近島嶼的自然史。從現有的文獻中顯示,博物館放置了多種鳥類標本、人類骨架、武器化石等展品,還有一個小圖書室。此外,現時並沒有確切的資料表明博物館的所在地。學者戴麗娟從各種資料推敲博物館在現時慈幼中學附近。

博物館主要由東印度公司澳門分部的職員負責營運(雖然主要營運人員都是東印度公司澳門分部職員,不過博物館與東印度公司澳門分部無直接關連),例如第一任館長瓦契爾,他是公司的牧師、博物館秘書小李富士則是茶業檢查員、而博物館財務是公司書記克拉克。1834年,隨東印度公司澳門分部結束澳門的業務,博物館也因此停止營運,其中一部份展品被英商英格利斯送往加爾各答的亞洲學會博物館。

澳門不列顛博物館雖然只存在了短短數年,但學者戴麗娟認為它是一段英、印、澳自然文化交流的重要歷史。首先,博物館起初成立的參照對象,是加爾各答的亞洲學會博物館,它被認為是亞洲第一座博物館,可見英人把印度加爾各答博物館的經驗帶來澳門。其次,還有英、印、中的植物交流,當時英國政府會派人員前往中國收集植物,生活在廣州與澳門的英人社群通常會協助收集。他們先在廣州與澳門收集植物,再轉運印度,最後運往英國。除了中國的植物送往英國,英國的植物也會送往中國,澳門博物館有一部份的標本就是這樣來的。從這樣的角度來看,澳門不列顛博物館其實就是整個中、印、英自然文化交流網絡其中一環,發揮了物種散播與文化交流的作用。

原文:https://medium.com/@horsehavehistory/中國第一座博物館-澳門不列顛博物館-5ca6eb27aec1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