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10
HP10

探熱計

拜武漢肺炎所賜(?),我終於從遠古的Analog世界踏進了Digital年代,同時也意味著我可以擺脫昔日探熱時那如坐針氈的感覺。

話說小時候我便知道水銀是有毒物質後,每次我從媽媽手上接過探熱計後便覺得自己接過的是一枚已連線的炸彈。玻璃造的探熱針已經夠滑不留手,幼幼的設計更讓人難於緊握,而這些彷彿還不夠危險,在使用前我還要用力地揮動探熱針好讓水銀能夠「歸零」,我又不敢用拳頭緊握、深恐掌溫會令水銀無法歸位,於是我只好膽戰心驚地用「三陽指」捏著探熱針在空中亂舞。好不容易水銀終於歸位,我便惶恐地將它放進口中然後坐得紋風不動,甚至不時摒住呼吸以防稍一不慎弄破探熱針,同時腦海裏不住浮現自己因為吸入水銀而中毒身亡的想像畫面(七竅流血的臉容… …),結果那短短的一、兩分鐘就總如一世紀般漫長,而那擔驚受怕的經歷便成為昔日生病其中一個最鮮明的記憶。

當時的我不能理解發明口用探熱針的人* 怎麼會想到用致命的水銀製成探熱針,然後還要將這麼劇毒的東西放進我們最柔軟最沒保護的舌底下,雖說是隔著玻璃** ,但是總覺得稍一不慎就會中毒身亡。我不知道有沒有發明家在做試驗時因此而殞命,但不論他們有否壯烈犧牲他們的勇氣大概都媲美神農氏嚐百草吧(?)。

沒想到是德國貨…
雖然自小已使用水銀探熱針,但我一直都不懂看讀數(因為經常轉太快留意不到水銀),大概快要中學畢業時才終於掌握到看水銀的竅門… …

今天我拿著這枝全新的探熱槍,在作了一些設定後試了一下,「嘟…嘟…嘟…嘟…嘟嘟!」不出三秒,單色螢幕便彈出了「36.7」這一組數字,同一時間手機上也以色彩豐富的畫面顯示同一個讀數,整個過程乾淨俐落:不需揮動探熱針來重設水銀、不需含在口裏讓它慢慢感受滾燙的體溫、更不需拿著纖幼的探熱針轉呀轉呀的去尋找那若隱若現的水銀柱,取而代之就是那數聲尖銳的電子聲和畫面上泛著冰冷藍光的精準讀數,而溫度計自此也不再有溫度,當下的我大概有半秒懷緬起兒時那惶恐的探熱記憶吧。

註 *︰Daniel Gabriel Fahrenheit(就是制訂華氏溫度的科學家)率先發明用水銀來製造溫度計,但由於體積巨大、量度時間亦甚長,所以未獲廣泛使用。往後不少科學家繼續改良設計,直至19世紀末,Thomas Clifford Allbutt設計出一款約6吋長的水銀溫度計,這輕巧的體型方便醫護人員隨身携帶,同時也可以放入口中量度體溫,故成為醫學用探熱計的設計典型。

註 **︰有趣的是,當年在診所或醫院探熱時,基於衛生的考慮探熱針上多會套上用完即棄的膠袋,而這薄薄的一個袋子卻多少減低了我探熱時的不安情緒(笑)… …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