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雁東南西北飛
鴻雁東南西北飛

不入流作家,用文字記人、記鬼、記食、記人生……

有錯字,Matters不給修改?!試試這2招,提升校對力

幾天前,帶老婆到Costco吃晚餐。因為人多,老婆先去找座位,我負責排隊買熱狗。在等待的過程中,我拿出手機,點進Matters,進入個人主頁,查看拍手狀況。當我看到那天稍早發布的文章〈致那些提前到站下車的朋友們……〉時--

「呃-呃-呃……怎麼會?」我不自覺脫口叫了出來,前面的顧客還轉頭看了我一眼,大概以為我變成喪屍,準備襲擊他,我這才驚覺自己一不小心「呃」太大聲了。

我看到了什麼鬼呢?

打錯字啦!!

因為使用嘸蝦米輸入法的關係,我在輸入「我」這個字的時候,少打了一個字碼,打成「後」。最悲慘的是,如果這個錯字藏在文章裡,別人倒不一定發現,但竟然是出現在第一句,要不被發現也很難……

明明檢查了好幾遍,都已經確認無誤了才發文,怎麼還是會出現錯字?眼睛瞎了嗎?

相信各位馬特市的市民朋友都有類似的經驗。

我們知道,由於Matters技術上的關係,上鏈以後的作品無法修改。坦白講,關於什麼IPFS的技術問題,我不是很懂,反正發布之後不能改就是不能改。不過,經由這次慘痛的教訓,也逼得我去正視這個問題──如何提升錯字校對力?

思考解決對策前,先來看問題的成因──

電腦軟體中有偵錯軟體,每當打錯字時它會立即顯示,提醒使用者修改。然而,人腦的運作方式可不一樣,大腦會專注於文字裡面所蘊藏的意義,而自行「腦補」,省略或加長字、詞,轉化為「大腦覺得應該是這樣」的模樣;這樣運作的目的在於節省腦力,提升效率。所以,在閱讀自己的文章時,我們已經知道全部的內容,會不知不覺陷入情境中。當錯字出現時,大腦會自動關閉錯字警報,把它轉換成正確的字,以免干擾閱讀,以致於明顯的錯字在前,卻視而不見。

簡單來說,你在Matters寫完一篇文章後,開始檢查,你以為你是在「挑錯字」,但事實上你是在「讀文章」,這是兩種不一樣的運作模式。說不定你還會陷入「我怎麼這麼強?寫出這麼棒的文章!」的幻覺當中,弱化了錯字校對力。

那麼,該怎麼樣提升錯字校對力呢?英國一位專門從事錯別字研究的心理學家史丹佛(Tom Stafford)建議我們:將文章變得陌生一點,用不同的方式檢視,騙過大腦吧!

有兩個我最近研發出來的方法,可以將這個原則應用在Matters發文上:

一、先發在其他平台,再發Matters

寫完文章之後,我習慣先發在方格子,過幾天再發Matters。因為方格子可以無限修改,當你修到完美無暇,有十足把握時,再複製貼上到Matters。

有使用過方格子的朋友都知道,方格子的版面、字體及行距都較大且簡潔,在執行校對時可以看得更加清楚,容易把字裡行間的魔鬼給揪出來。

而當你把其他寫作平台的文章複製到Matters時,因為平台風格的差異,文章的外觀會有所更動;這時,便會產生「陌生化」的效果,大腦會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同一篇文章,提高校對力。

二、使用不同載體進行校對

剛寫完一篇文章,當你還在情境中無法自拔時,最好不要馬上著手檢查。不然,你會中了這個情境對你施展的幻術,看不到錯字。

但是,假如你的發文題材是有時效性的,非得立刻發在Matters上不可,沒時間過一陣子再檢查或先發在其他寫作平台上。這樣的話,可以利用一個應急的方法製造「陌生化」效果來騙騙大腦。

我習慣在電腦上寫作,以前當我完成文章並檢查過兩遍之後,就直接發了。但現在,我會打開手機,點進Matters的草稿文章,進行最後的校對。因為載體不同,產生的視覺效果也不同,反而不會因為熟悉感而看走了眼。

就像前面提到的文章〈致那些提前到站下車的朋友們……〉,我坐在電腦桌前認真檢查了幾遍都沒發現第一句有錯字,結果排隊時拿出手機隨手滑滑竟然就抓到了!可見,並不是我們校對能力差,或是檢查得不夠認真,而是不懂得跟大腦鬥智,於是花大把的時間也揪不出一個顯眼的錯字。

還在為錯字扼腕嗎?──說不扼腕是騙人的,我到現在仍然為了這個被打成「後」的「我」而心痛,好像是針眼裡的膿頭,真想把它擠爆!──試試這2招,Matters不給改錯字,我們自己把錯字消滅掉!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