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十洲 | 哲托邦
韩十洲 | 哲托邦

非职业转型研究者,前媒体工作者,致力于中国政治、文化和心理的转型研究、创作和教育。

未來家書 | 女兒,謝謝你的決定

親愛的惟儿:

你好呀!给你写信的计划,在你还在你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有了,并想好了名字——“未来家书”,你妈妈也很同意。在你出生之前,我实在是找不着“感觉”,脑子里有一些想法和关键词,心里却是空落落的,见不到真实的你,无法产生连接感;等你出生之后,见到了你,感触着你,照顾着你,我还是在找感觉,像是在为一首正在创作的歌曲找调子和定旋律,我越是重视呢,反而就越是拖延,和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越多呢,反而就越是不知从何开始,再加上其他事情的波波折折与心情的起起伏伏,以至于一晃你这就三岁半多了,还没开始。为这事儿,你妈妈可是没少嘲笑我呢。

我也实在是汗颜啊。不过呢,我自己很确定的是,拖延是够拖延的,但不管是什么事情,只要是我自己认准的,我一定会做到底的,除非我在过程中发现自己错了,或者,只有死亡才能让我半途而废。这不是什么宣言,也不是什么空话,而是我自己过去经验的一个写照。在我心中,给你写信这件事,是我很严肃的决定,也是我很郑重的承诺,我自然是会做到底的,也想做到最好。但我相信,凡事都有自己的起止、节奏与分寸,这急不来,也快不得,我只是在寻找那个起点,在等待那个契机,也在准备自己的心态。

说到这儿,我不由得想起了叔本华的一个说法,他是一位19世纪的德国哲学家。他说,一切事情都取决于人们是否从正确的一端入手,好比一团乱麻有许许多多的线头,也只有找对了线头才可以理顺这团乱麻,又像是一个迷宫,只有走进那个正确的入口,才能让我们抵达迷宫的中心。那么,不管是“在乱麻中找线头儿”,还是“在迷宫中找入口儿”,耐心显然是尤为重要的,我一直不厌你烦地对你说“要有耐心哦”,原因就在这里;两千多年前,一位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也说过,“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

你看,我为自己的“拖延症”找到了多么好的借口啊,我猜你妈妈一定会这么说我的,哈哈。不过,我现在是不能再拖延下去了。因为,契机来了,火候到了,我内心深处的那个开关已经被触发,再也没什么借口能阻挡我给你写信了。这个契机,就是你和我的一段对话。

惟儿:你为什么是惟儿的爸爸呀?

爸爸:是啊,为什么呢?我也不知道哦。这不是爸爸能决定的,也不是惟儿能决定的。

惟儿:我能决定,我能决定!

爸爸:那你愿意我成为你的爸爸吗?

惟儿:愿意呀!愿意呀!

爸爸:谢谢你啊!惟儿!

你说“我能决定”时的那种斩钉截铁的语气和毋庸置疑的神情,你说“愿意呀”时那种甜甜的声音和迷人的笑脸儿,让我很触动,很感动,心都化了,好像是你完全知道这句话的含义,懂得这一切,掌握这一切,而且是真的自己做的决定似的,我竟一时恍惚,是不是真的存在这种可能性呢?我不知道,我悬置判断,既不排除也不肯定这种可能性,或者说神秘性。这让我想起了一位日本作家写的《河童》的故事,其中有这么一个情节,在河童国里,所有胎儿都拥有自己要不要生出来的决定权,如果对父母或这个世界觉得不满意,就可以不同意出生。

不过,我还是打算在心中保留只属于你和我的“河童神话”:就当作你事实上能像河童那样决定自己的出生吧,你现在常常非要把“想象中”当作“事实上”(或反过来),我也学你一回。也的确,回想过去这几年,从确定你的“降临”,到你的出生,再到你成长到现在,我可是真的做不到拒绝“你的决定”,你总是能触动我心底最柔软、最温暖、最甜蜜的地方。所以呢,我谢谢“你的决定”,谢谢你愿意让我成为你的爸爸,谢谢你愿意成为我的女儿。我深感荣幸,甜蜜,也深知其中的责任,我必须为自己的责任负责,我必须努力做到不辜负、对得起、配得上你的这份庄严的人生托付。

这个写给你的“未来家书”计划,算是我的努力的一部分吧,我想传递给你一些我关于人生、世界与命运的思考,以及如何才能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体。人生是由一连串决定构成的,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决定,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有什么样的行动,就会有什么样的命运;而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决定。由此可见,思想有多么重要。因而,我们必须有能力区分出什么是“好思想”,什么是“坏思想”或“有毒的思想”,也要有能力与那些有毒的思想作战。当我们把“命运”解析为“思想”、“决定”与“行动”三个维度时,也就不难明白,“思想”究竟有什么功能、意义和危险了。

现在,你已经学会了并且经常会在恰当的时机说,“动脑子,想办法”,“独立思考”,“自己选择”。这很棒,很重要,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独立的思想,而不是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的思想的跑马场。一个人若是放弃了独立思考,那就相当于是把自己的命运拱手于人,那也就根本谈不上“掌握自己的命运”了,后果只能是身不由己,任人摆布,甚至宰割,就像现在流行的说法“内卷化”和“韭菜”。当然了,“独立”只是“思考”的起点,还必须做到“健全”、“成熟”、“有效”以至“高效”或“优效”,那你才有可能真正做到:自己的命运自己主宰,自己的人生自己说了算。

20年前,我刚上本科时,“成功学”著作刚刚流行,我也跟着读了几本,后来基本上都忘了,但有两条印在了我的心里:一个是“要有目标”,一个是“操之在我”。有了目标,才能激发出自己的潜能,并把自己组织为一个整体,所以,我会经常提醒你、你也学会了说,“不要忘了自己的目标哦”。操之在我,才不至于人云亦云或随波逐流,而是能始终朝着自己的目标集结前进。后来,由于出现了一些大忽悠,很多人又纷纷嘲笑“成功学”,但这相当于是“把洗澡水和孩子一起泼掉”了,这样的人到头来肯定是什么也“学”不会的。现在,陷入了“内卷化”和成了“韭菜”的估计也是这批人。我相信,你不会成为这样的人,我也会帮你避免成为这样的人。

如今,我已人到中年,并不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者,但在我自己所认定的目标上,我认为我获得了成功,建立了自己的自我认同和自信。我的一些经验与反思也值得与你分享。所以,我有很多话想跟你说,希望帮你识别一些“假”和“恶”,助你绕开一些“坑”和“井”。我也非常向往我们父女间的对话,这应该是人间信任度最高的一种交流了。现在,我们身处于一种到处都是不信任和“疑心病”的风气之中,那种充分信任而毫无心理负担的父女对话,现在光想想就够“解忧”了。所以,我要把这种“想象中”创造成为“事实上”,把这样的“未来”纳入“当下”的筹划,把这样的“理想”照进“现实”,引领现实。有一首歌叫《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我会跟你说,没有理想的人不会有远见和未来,今天的“成功”常常会酿成明天的悲剧。

但考虑到我比你大了整整40岁,你在一天天长大,我也在一天天变老,不是没有可能万里有个一等不到你长大成人,所以,现在就把一些想跟你说的话,写信给“未来的你”,这应该是一个明智的决定,而且,写完这些话后,我会变得更勇敢。又考虑到你要多年后才能读到它,读懂它,那时你可能已身处“下一个时代”,另一种语境,那我就必须保证自己的思考和文字不会过期,也就是必须具备一种经过了考验的穿越时代的“哲学质地”,也就能够聚焦于并揭示那些变化中的不变的东西,否则,那会浪费你的时间(爸爸写给你的信你一定会读的),也可能会误导你。

另外,我不得不向你解释的是:我之所以决定把提前写给“未来的你”的信件公开发布出来,一方面是因为,我认为它是有价值的,值得分享的,如果能为一两位父母或年轻人带来观念上的共鸣和启发,助力他们在这个惨淡的世界里绝不放弃使自己变得更好而不是任由自己堕落得更坏,那么,在你长大成人的过程与独自闯荡的征程中,这个世界就会多一分美好,少一分风险;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并不能完全保证自己的信念是无偏见的,言辞是无纰漏的,公开发布出来也是想寻找一些批评的意见,或扩展一些对话的可能,这反过来也可以让我在思维上更缜密,在表达上更严谨,那我也就可以把写给你的信写得更好。由此可见,公开、共享与对话是一种更优的选择,我要把“未来家书”做到最好,把“真的为你好”做到最好,也就只能是这么做了。

有一句话说,“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话虽俗,但很深刻,“你好”、“我好”与“大家好”,其实是互为条件、三维一体、缺一不可的,这也是我要致力于建构的一种新的政治哲学。那么,“我的努力”就必须是三重的,即必须兼顾“你好”、“我好”与“大家好”三个维度,为了助推你的人生越来越好,我就必须让自己越来越好,也要想办法把这个糟糕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好,我希望自己在临终之际可以无愧地对你说:“我曾经为了你生活的世界变得更好而努力过。”

当你读到我写给你的这第一封信时,也许每个字都已经认识了,但还是有很多语句看不懂,不知道我在说什么。其实,我心里特担心你读着会烦,觉得啰嗦,或者有什么压力。所以,能像唠家常那样的娓娓道来、通俗易懂肯定是我的目标。只是由于我觉得,在这第一封中需要有一个关于“未来家书”系列之总体构想的说明,以至于我只能把更多的权重放在了“抽象”而不是“具体”,放在了“致广大”而不是“尽精微”(这六个字合起来是你妈妈母校的校训,亦是你的名字意象的一部分),所以,还请你理解和谅解。这封信咱们就此打住吧,你妈妈会是第一个读者,肯定已经嫌我啰嗦了。用我们之间的另一段对话来结尾吧:

惟儿:我现在可以做很多事情了。

爸爸:那你最拿手的是什么事情呢?

惟儿:我最喜欢的事情是我最愛你的事情。

……

你的爸爸

2020.12.18~2021.1.1​​​​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