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AA

社會的失敗者,正向著成功進發。

我目標一年要讀100本書,不要搞笑

才怪


讀書,是我最大的興趣之一,因為讀書可說是最不需要條件就能做的事情了,其他興趣,高端的如打高爾夫或什麼運動,普及的如學樂器或畫畫,都不是隨時能做,有些需要指定的場地,有些需要指定的工具,或要有指定的空間,唯有讀書隨時可讀,尤其是電子書的普及,真的是有手機也能看了。

讀書也是很有益的活動,吸收知識還不有益?就算是看肉文,你也能吸收到不同形容外表的詞語或對不同動作的生動描述(我說真的,我真沒想過一個動作,可以有那麼多不同的描述手法,同一個器官,可以有那麼多不同的比喻),所以與其看IG,我情願多看書。

所以,我訂下一個目標,一年要看100本書。

才怪。

尤記得讀書時,學校已有每年看多少本書的小計劃,鼓勵學生多看書,我覺得這ok,因為用數量做定義是比較讓小孩子容易去定義,但這絕對不是一個合適的指標吧!好了,你一年看了100本書,然後呢?

閱讀的目的不是閱讀

大家常常說多閱讀,也有很多人認為閱讀很高尚很文青之類,但我想說閱讀的目的其實不是閱讀,而是從閱讀中吸收新事物。老實說,我閱讀也可以很快,我也可以一次看三行字,速讀嘛,so?有兩個結果,當我在看我幾乎不懂的新知識時,我速讀後也看不太懂,而當我在看我已經有認識的知識時,我就看得懂了,但這是建基於我本來就認識的,那麼,我快速的讀完這書,看完100本書,有那麼值得自豪嗎?我這是用100本書去鞏固我一個領域的知識,而如果我因為追求100本這數字的目標,而去囫圇吞棗的看完100本新領域的書,又哪有意義,看完後我都不懂,也記不得。

媒體也有責任

其實我覺得媒體也有責任,相信大家都看過一些關於名人、成功人士一年看100本,甚至500本書的報道吧,其實這些報道或訪問的內容都不錯的,有很多都講及數量不是目標,量變帶出質變等重點,只可惜那標題,在這個只看標題不看內容的年代,我相信有不少人都被誤導了,變得只重視數量不重視質量,其實媒體也無奈,文章要求有瀏覽量,就唯有在標題下點功夫,當然讀者也有責任,不應只看標題取義。

讀書數量是過程,不是目標

不過,我是認同讀書應該要越讀越快的,也有技巧讀得快,如果我們要做一個項目,突然需要短時間了解多個本來不認識的新領域,我們就需要快速的讀書,如主題式閱讀,或避免逐句理解,改以前文後理式理解來加快閱讀速度,不過我認為這是有需要時才用的閱讀,不需要在日常也用,更不應以此來追求數量的目標。

那精讀又有什麼不好?就是太慢了,哈哈,這句很廢話!好了,我們有時候很追求去完全理解一個細節,才去理解下一個細節,但這其實有一點浪費時間,不要對自己大腦那麼有信心,人的記憶或理解能力,並不是一次經驗就能完全鞏固的,就以開wallet為例吧,我們剛開始接觸crypto wallet,第一次肯定是很仔細的看教學去開wallet吧,但到了第二次開wallet,我們還不是不能100%肯定自己的步騒是否有錯?因為我們對知識或技巧的掌握是需要經過多次的實踐,才能在腦裡種下穩固的根,閱讀也是呀,試想想我們讀書時很牢固的記下了歷史書的內容,但到了今天你還記得嗎?不太記得吧,所以太精讀也是不好,與其用一個月仔細看一本書,可能同樣用一個月看三本同樣領域的書會更好,這就是所謂的量變帶來質變。

很矛盾,但其實重點不放在速度就不矛盾

我自己也覺得很矛盾,讀得快不好,讀得慢也不好,那如何才好,不理就好了,閱讀速度不是重點,從閱讀得到什麼才是重點,很簡單的以走路為例,我們小時候走路,有誰會care我們的走路姿勢?又不是當兵,能走能跑,又不是奇怪的姿勢就行了,慢慢的繼續長大,我們就會去微調自己的走路姿勢和方式,閱讀也是,多閱讀,就會慢慢的調整自己的閱讀速度,何時要快,何時要慢,只要我們閱讀的目的是正確就行,那就是能得到什麼。

閱讀多少本書從不是目的,你覺得閱讀了100本羅馬史的書厲害,還是你能對羅馬史如數家珍,甚至從中吸收經驗,好好管理自己的公司厲害?自然是後者。所以,閱讀數量從來只是過程,閱讀的成果才是目標。

好了,以後不要再把「閱讀多少本書」作為新一年目標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