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tsgohiking.blog
letsgohiking.blog

記錄超過300條行山路線資料,可按時間或起步地點搜尋路線。當中亦有專題文章及在香港以外行山的記錄。 天的漸變藍、海的碧綠與草木的青嫩,就是我的治療系。

大埔公路>九龍副水塘>九龍接收水塘>石梨貝水塘>麥理浩徑第6段>九龍水塘>大埔公路

天晴 / 28.7-34.1度 / 濕度64-82%

交通:乘72或81號巴士至「石梨貝水塘」站下車 / 回程於大埔公路站乘巴士離開
感想:這條路線可以一次過遊覽九龍副水塘、九龍接收水塘、石梨貝水塘和九龍水塘,路線可長可短,且全部也是易走的山路,輕鬆又靈活。
需時 | 長度:約個半小時 / 2.89km

Tai Po Road>Kowloon Byewash Reservoir>Kowloon Reception Reservoir>Shek Lei Pui Reservoir>Maclehose Trail Section 6>Kowloon Reservoir>Tai Po Road

Transport:  Take bus no. 72 or 81,  get off at Shek Lei Pui Reservoir / Return by taking bus at Tai Po Road

Feeling: This trail is close to city centre, you can visit Kowloon Byewash Reservoir, Kowloon Reception Reservoir, Shek Lei Pui Reservoir and Kowloon Reservoir in one go. Easy hike with many retreat points along this route which is pretty flexible.

Distance and Average Hiking Time: 2.89km, around one and a half hours

這麼好天,為何沒有上山而去行水塘?事緣兩位姨甥女興致勃勃說要行山,孻姨當然樂意奉陪,但怕她們中暑,所以選了閒遊水塘。我們在太子乘81號巴士,在「石梨貝水塘」站下車。下車後不用過馬路,經長源路下去水塘。

行了不到十分鐘,便到達第一個水塘 — 九龍副水塘。

九龍副水塘水壩及水掣房於2009年12月18日確定為二級歷史建築。根據古物諮詢委員會網頁資料「九龍副水塘於 1931 年落成,屬於九龍水塘的附屬建築,亦是九龍供水系統的主要水塘之一。水塘由荔枝角谷一道混凝土重力壩及一條通路組成,主要儲存九龍接收水塘及九龍水塘的餘水。」(1)

橫過水壩,轉左走。經過燒烤場後,上石級轉右,沿圍網小路上行,便到達第二個水塘 — 九龍接收水塘。

緩跑徑依水塘而建,平坦易走。

這條緩跑徑讓我想起城門水塘的緩跑徑

沿小路下去近觀水塘,今天的天色和水色非常美麗。成為姨甥女第一個打卡點,哈。 

拍照後便返回緩跑徑。

九龍接收水塘水壩及水掣房於2010年12月21日確定為一級歷史建築。根據古物諮詢委員會網頁資料「九龍接收水塘位於荔枝角飛鵝山北面,是九龍供水計劃的四個水塘之一。水塘於1926 年 12 月竣工,由兩座堤壩組成,分別是石梨貝濾水廠對上小谷地的九龍接收水塘 (抽水壩),以及水塘左邊用作溢洪導流的小提壩。水塘大部份建築仍然妥善保存,其網絡四通八達的水塘系統更成為自然環境的一部份。」(2)

今天我們沒有往九龍接收水塘水壩,在分岔路便轉右上石梨貝水塘。

今天非常熱,姨甥女忍不住問:「孻姨,還有多遠呀?」我笑著回:「我們才剛剛開始呢。」

看到水壩了。

石梨貝水塘水壩 (西南)、(東北)及水掣房於2009年12月18日確定為二級歷史建築。根據古物諮詢委員會網頁資料「石梨貝水塘於 1923 年興建,1925 年竣工。水塘座落在幽谷之間,由閥房及三個堤壩組成,分別是主壩、副壩和溢洪壩。水塘採用英式設計,閥門至今依然可用,並以人手操作。政府在 1929 年一場旱災後擴建水塘,將儲水量增至 1 千萬加侖。日佔時期 (1941-1945 年),英軍曾裝設高射炮保衛水塘免被日軍襲擊。水塘現在已成為郊遊人士的遠足及康樂地點。」(3)

此為石梨貝水塘西南水壩。

好天氣時,什麼地方也特別美。

接回山徑。

難得可以走近水位尺。

姨甥女說太熱,所以我們縮短行程,經過石梨貝水塘東北水壩,往九龍水塘。

接金山路,麥理浩徑第6段。我們在前方轉左下去水塘。

根據古物古蹟辦事處網頁資料「九龍水塘是本港的第四個水塘,於1901至1910年間興建,是因應九龍半島人口不斷增加而在九龍興建的首個水塘。九龍半島的供水方式隨著九龍水塘的落成而急劇轉變。居民的食水自此依賴水塘所儲存的雨水,正式取代了慣用的井水以及由油麻地抽水站所運送的地下水源。」九龍水塘五項歷史建構物 (主壩、主壩水掣房、溢洪壩、溢洪壩記錄儀器房及記錄儀器房於2009年列為古蹟。(4)

今天水位極低。

返回金山路,行往水壩。

在九龍水塘水壩上看副水塘。

最後沿麥理浩徑返回大埔公路乘車離開。

難得兩位姨甥女相約行山,當然要選些輕鬆易走的路線,郊遊後還會去吃大餐呢。行500吃1000總好過齋吃1000吧。兩位姨甥女年紀說大不大,說細又不算細,確是很珍惜跟她們一起的時間。今天大家邊走邊聊邊拍照及取笑大家,開心非常。九龍副水塘、九龍接收水塘及石梨貝水塘已接近有百年歷史,而九龍水塘則過百年了。除了遊大潭水務文物徑外,亦很值得一遊這四個水塘。

特別一提,若發現有人在水塘放生,可致電水務署<wbr></wbr>客戶諮詢熱線 (電話:2824 5000)。

今天由大埔公路起步,輕鬆慢走及拍照,繞一圈行經四個水塘花約兩小時。

附近的路線:
鷹巢山自然教育徑>筆架山>望夫石>紅梅谷燒烤場
鷹巢山自然教育徑>麥理浩徑第5段>筆架山>獅子山>沙田坳道>沙田坳邨
鷹巢山自然教育徑>尖山>鷹巢山自然教育徑
鷹巢山自然教育徑>龍欣道>筆架山>麥理浩徑第5段>獅子山>獅子山上村>天馬苑>龍翔道
城門水塘>麥理浩徑6段>金山家樂徑>九龍水塘>金山樹木研習徑
城門水塘>麥理浩徑第6段>城門戰地遺跡徑>金山>金山山火瞭望台>石梨貝水塘>九龍水塘>九龍副水塘

以下是今天上下坡幅度及路線資料。可參看或複製 let’s go hiking Trailwatch 路線圖,然後開著 TrailWatch App跟著走。

TrailWatch App (IOSAndroid) |網站:trailwatch.hk


(1) 「1,444幢歷史建築物簡要 (225)」,古物諮詢委員會。檢索日期:2021年7月12日。
(2) 「1,444幢歷史建築物簡要 (268)」,古物諮詢委員會。檢索日期:2021年7月12日。
(3) 「1,444幢歷史建築物簡要 (274)」,古物諮詢委員會。檢索日期:2021年7月12日。
(4) 香港法定古蹟,古物古蹟辦事處 (網上資料 2021年5月18日)。檢索日期:2021年7月12日。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