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
思考

筆名 思考 //好讀書,偏向人文歷史地理,然後胡思亂想,繼而在網絡留下片言隻語。正職為無線電訊工程師。 //Blog: https://hkxforce.net

《民主在退潮》讀後感——民主為人民帶來甚麼?

近年由於工作關係,接觸了不少內地的同事。很多人是真心地相信專制是符合內地需要,而自由與人權是次要的、可以被犧牲的價值觀。高速經濟增長,貧窮人口顯著下降,城市生活質素大幅改善,國家軍事力量及國際影響力提升等等,都讓他們感到驕傲及滿足。

早前看《民主在退潮》,裹面提及《One Economics Many Recipes》一書分析了一批獨裁及民主國家的個案,發現兩者在經濟發展皆有成功及失敗的例子,而且比例相約,顯示政治制度與經濟發展並沒有必然關係,更重要的是經濟政策是否切合該國環境。過去歐美推銷「政治自由+經濟自由=社會發展」(又稱「華盛頓共識」),之後又深信中產階層增多可以推動政治改革,讓很多民眾單純把政治及經濟發展劃上等號,結果是兩步錯棋。雖然推翻了不少獨裁政權,但由於美國推動民主往往只重選舉而輕視其他必需的社會制度,欠缺法治及廉潔有效的政府,結果是貪腐迅速擴大,人民生活成本反而上升。加上全球化對本土經濟的衝擊,不少人民選擇性忘記獨裁政權的殘暴,中產階級更倒過來開始質疑民主。

到了二十一世紀,中國在世界金融危機中展現經濟實力,並乘勢推廣專制資本主義的「中國模式」——經濟局部轉變為自由化,吸納外國資金,國有產業私有化的同時政府以新的名目維持對主要產業的掌控,又學習歐美以非關稅壁壘推動戰略性行業。對各種媒體、弱勢少數族群及反對聲音維持嚴密監控及強力打壓,干預以至架空司法機構,讓聽話的人享受經濟成果,令急速成長的中產階級反正成為獨裁政府最大的支持者。對其伙伴鄰國,則透過國有銀行的金融貸款令企業大幅投資其盟友,沒有政治改革條件的貸款令中國的吸引力比歐美更高。更進一步,以中國及俄羅斯為首的獨裁國家在各種國際組織內不斷重新定義「自由」與「人權」,宣揚其只衡量經濟因素、無視政治及言論打壓的價值觀。

「中國模式」的最可怕之處,在於其成功不單止吸引獨裁國家爭相學習,而且連原本步向民主的國家亦開始模仿。由中亞到東南亞,漸漸形成一種聯盟,國家之間默默支持對方打壓反對聲音,協助對方驅逐少數族群,但各國很多中產階級都默許犧牲人權與政治自由,以換取經濟發展。歐美上兩世紀以經濟宣傳民主的策略好壞參半,但現時中國以經濟宣傳獨裁的策略卻是異常成功。

既然民主並不必然帶來經濟好處,那麼還有甚麼理由向獨裁國家推銷民主呢?有甚麼理由能説服人民忍受民主改革初期很可能出現的經濟波動呢?我想沒有人能提供非常肯定的答案。但是歸根究底,民主的最直接的本意在於人民有制衡政府的權力,在於可以盡量保障每一個人的權利。既然已證明用經濟誘因作為民主的賣點這條路行不通,倒不如切實回歸起點,宣揚人權的重要性才是正途。

不過,對於現今的中國大陸,以及眾多仰慕中國發展的國家,不少人民開始逐漸接受這種新興的專制資本主義模式,甘願放棄人權。「中國模式」最恐怖的地方,是令民眾漸漸自願放棄自由與人權。筆者不禁在想,爭取民主或許真的必需要人民自我覺醒,要等待時機成熟,當地人民形成主導爭取力量,才有機會成功,如道家順勢而為的思想。在時機未到之時,也許只能散播自由思想的種子,期待能一點一滴開花結果。若強行以外交或經濟緩助條款等形式迫使別國民主化,反而可能引起長遠的反效果——尤其是如果令當地人民厭惡民主,那麼只會讓獨裁更加堅固。

原文刊於筆者blog https://hkxforce.net/wordpress/4068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