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道心
麥道心

單純希望鍛煉文筆 分享日常見聞 無事為生活呻吟 期望是筆下世界深入淺出雅俗共賞 能輕輕的每天游過你的日常

跟facebook分手

從前父親每個朝早都會買一份報紙坐在走廊配上一杯熱奶茶,他也會鼓勵我們看報紙,說是了解社會的最新狀況,不要做個井底蛙,我很多時也會側側膊快快走開,因為不太喜歡報紙的沙沙聲響,也不喜歡每次讀後雙手變黑,但又不想坐著佯裝在看。

爸爸通常一次買兩款,一份是東方日報,另一份是蘋果日報,依稀記得早年還有太陽報。回到學校,學校則可以訂閱星島日報校園版,但我沒有訂過,我有向爸爸提議不如訂星島日報?主要是因為星島日報會配備一些兒童如我也看得懂的版面,但爸爸說明報和星島日報是屬於知識份子的報紙,內容相對沉悶,沒什麼看頭。我不明白為什麼要買東方日報和蘋果日報呢?爸爸說因為東方日報立場是偏向建制,但不失中肯,而蘋果日報固然有嘩眾取寵,但抱有特別觀點也就可以看到一些東方日報沒有提及的東西,兩邊都看就可以了解多一點點,雖然我點點頭表示明白,不過我還是沒有建立出有序的閱報習慣。

長大後,我曾經嘗試過每天去買實體報紙而不看網上新聞,維持了兩個星期後,始終失敗。接著我改為買電子版信報、明報和經濟日報,這些都是香港現存的主流報章,但買了一年,我根本無法每天坐著一小時去閱報,最後都是放棄訂閱了。

近年隨互聯網變成與生活幾乎難以割裂之後,我感到自己接收資訊的方式實在過於狹窄,除了有時會自主性去看一下香港電台放到YouTube 的影片,很多時就只能透過Facebook 或者是yahoo這些渠道看時事,而最大問題莫過於社交媒體圍繞的都是一些認識的人,在物以類聚的情況下即等於我很難看到其他相反或者南轅北轍的觀點,同時社交媒體好像也洞悉我的喜好,時時彈出我感興趣的資訊,基本上我覺得自己有點像一隻等待被餵飼資訊的小豬。

於是過去一年我學著跟Facebook 分手。分手需要方法,最好的方式就是讓我跟Facebook 的互動變得冷淡,Facebook 有一個see first 功能,於是我將所有外文報章的page 都調到為see first。此後,我再也看不到朋友圈的帖文,即使有也是滯後幾天才顯示,初期我如常日日上Facebook,後來因為看不懂外國媒體的帖文,也懶得按下翻譯按鈕,又看不到其他人的帖文,如是者越看越沉悶沒趣,自自然就越上越少,戒掉了。

網絡世界一方面好像令我可以無邊界接觸到香港甚至香港以外的資訊,特別是從google 搜尋中,它真的好像無所不知,然而我卻時時對資訊的真實性,報道的真確性抱有懷疑,一個like一個share 成本太小,代價卻可以好高。而一旦離開掌中框框,抬頭望望四周就會感到現實世界所帶來的實在感與網絡世界仿似實在的環境形成強烈對比。

就在此時,我想起爸爸在ICQ、MSN年代總是責備我:「有咩要傾約出黎傾!三口六面講清講楚!唔好日日掛住同部電腦講!」

面對網絡帶來新的社交模式,我終於都明白了多點見面相聚的意義。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