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牧師 Hiram Koffee
飛行牧師 Hiram Koffee

曾經想當牧師,結果不小心去開飛機。 在這邊寫寫一些自己對人生的想法, 一些看過的書、一些去過的國家。

《你所不知道的中文文法》

大家認知中文沒有文法這件事情,我有到書局去找有關中文學習的書籍,所有的中文教學書,都是以例句的方式教學,沒有一本書提到中文文法這件事,也沒有獨立的中文文法教學書(網路上是搜尋得到,但數量非常少)。前面提到中文並沒有「太明顯」的詞性/時態變化,言下之意即是,中文有詞性和時態變化的,只是人們沒有意識到,以下提供三個我的發現和各位分享。

許多人常說中文沒有文法,因此中文除了聲調和漢字之外,不用額外負擔文法的學習。這個觀點是錯誤的,每個語言都有文法,如「語序」就是屬於文法的範疇。中文和英文裡我們說:「我愛你」;在日韓文和拉丁文中要說:「我你愛」;在閃米特族語如阿拉伯語或是希伯來語則是「愛我你」。

那麼為何中文使用者常常說中文沒有文法呢?是因為中文相較於其他語言來說沒有太明顯的詞性和時態變化,像是各位所熟知的英文中有惱人的現在式三人稱單數加s、過去式、現在完成式、過去完成式……

先題外話一下,因為以前讀文藻五專有機會接觸到許多不同的語言,深深覺得英語是一個相對簡單且低等的語言,為何現在大家都在學英文,我想是因為大英帝國的強盛,殖民了許多國家,讓英文在全世界流通起來,另一個原因就是因為英文「相當簡單」。你覺得現在式的三單變化已經讓你很頭大了是嗎?哼哼,看看西班牙文,一個時態有六個變化,是的「一個」時態,現在式一組,過去式一組,未來式一組……這還不夠,西班牙文還有一種東西叫做「虛擬語態」,簡單來說就像是鏡中世界,許多時態都有另外一組詞性變化。更別提名詞陰陽性(德文有陰中陽三性,而且還不通邏輯,如太陽是陰性的,女孩是中性的,男孩是陽性)......而我的西班牙語學習生涯也就停在這兒了。

延伸閱讀:英文繪本購買推薦:Book Depository 買書直送台灣/全球免運費!

回正題,大家認知中文沒有文法這件事情,我有到書局去找有關中文學習的書籍,所有的中文教學書,都是以例句的方式教學,沒有一本書提到中文文法這件事,也沒有獨立的中文文法教學書(網路上是搜尋得到,但數量非常少)。前面提到中文並沒有「太明顯」的詞性/時態變化,言下之意即是,中文有詞性和時態變化的,只是人們沒有意識到,以下提供三個我的發現和各位分享:

一、「了」/「過」 ~ 過去式

英文中的過去式/過去分詞會在字尾加上ed或者做不規則變化,如「玩」 = Play, Played, Played,而「咬」= Bite, Bit, Bitten,撇除不規則變化不談,基本的過去式變化就是字尾加ed。中文也是如此,中文描述過去發生的事件時,會加上「了」或是「過」,現在給各位一個功課,請翻譯以下這段英文:

I ate an apple.

如果說中文沒有時態變化,那麼翻譯應該是:

我吃一顆蘋果。

是不是覺得有點蹩腳?好像少了些什麼?沒錯就是「了」!正確的翻譯應該是:

我吃「」一顆蘋果。

常常在飛行前,後艙的姐姐會問我們飛行前有沒有要喝什麼,為了提神大多都會選擇黑咖啡,而有些教官會自備保溫杯,可以一次裝比較多咖啡,就不必想喝時還得打擾人家工作只為了點一杯咖啡。有一次我也是自備保溫杯,並且和一位日籍姐姐說我待會有自備杯子再拿給她們。

後來日籍姊姊進來用還算流利的中文說:「教官,你的杯子給我了。」我頓了一下,因為我根本還沒拿杯子給她,但她卻在句子後面加上「了」,讓我懷疑了一下我到底有沒有拿保溫杯給她。但我馬上意會過來,她應該是要說:「教官,你的杯子給我。」雖然這比較是基於日文的語序,中文語序應該是「教官,給我你的杯子。」然而由此可知,「了」字會影響我們對於時態的認知變化。

除此之外,英文中的被動式是 Be動詞 + PP

He was killed/bitten/hit.

他被殺了/咬了/打了。

是不是完美複製了英語的用法阿?

「過」也有類似的功能,在某些時候也可以取代「了」,但他們又可以並存,如「我吃過……」和「我吃過……了」,就我的認知是,動詞加「過」比較像是過去分詞的用法,用以描述經驗。

延伸閱讀:英文思維閱讀法:5個循環步驟培養英文語感力

二、「有」~ 現在完成式

學習英文時另一個讓人頭痛的就是現在完成式,什麼have/has + Past Participle (P.P.),到底為什麼要加個have rrrrrr~我也想問為什麼中文要加個「有」rrrrrr

I have been to Taiwan!

一個老外很熱情地告訴你他來台灣的經驗,請你翻譯這段給不通英文的人,你會?

我有去過台灣!

嗯?你幹嘛加個「有」?還有你幹嘛加個「過」?中文不是沒有時態詞性變化嗎?

你老媽問你,吃完飯後有沒有吃藥?你怎麼說?

我有吃藥了。

我在學其他歐洲語言時發現,許多語言都有「有」的概念,西班牙文、德文、法文,或許這式印歐語系的特色,但我在想中文是不是也有?然而我必須說,中文的「有」和印歐語系的「有+PP」是不太一樣的,中文的「有」是偏向用來描述經驗,而經驗通常是時間帶而比較少是時間點的概念,所以會類似於have + P.P,但兩者其實不完全通用。

粉絲專頁:鷹式家庭 https://www.facebook.com/projecteaglet

三、「就」~ 過去完成式/未來完成式

另一個讓人苦惱的就是過去完成式,也就是所謂的Had + P.P,其實中文也有這個概念,如:

我到的時候他在那邊等我了。

He had been waiting for me when I arrived.

你明天來我家的時候我完成專案了。

I will have finished the project by the time you come to my house tomorrow.

試試看描述這類情況時不加「就」字會如何?感覺少了些什麼對吧?

「就」也不只用在描述時態,也可以用在假設語態中的連接詞,如:

如果你打我,我打回去!

以上的分享是基於我在生活當中的觀察,並非認真研究語言學之後「學術正確」的規則,語言和語言之間會有類似的概念,但很少能夠完全相等,除非是來自相近的語系,更別提漢藏語系和印歐語系差了十萬八千里遠,但透過這些有趣的小發現,相信會對於正苦於學習英文的朋友們帶來一些樂趣。(燦爛笑)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