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ty
Matty

Matters 社區官方帳號 Official account of Matters Community For English community: @Matterslab Everything related to Web3

請多指教| Matters答客問(進行中)

過去一段時間,很多用戶對Matters提出疑問,從功能使用、社區定位到前景。

大家的每一個問題,Matters團隊都看到了,我們把大家的疑問整理在這裏,請不同的團隊成員來具體回覆。

很歡迎大家在這個帖子下面繼續你們的發問。很可能有些問題Matters無法現在給出明確答覆,希望未來能與你們一起探索出答案。

謝謝大家。

Matters香港辦公室一角


1. Matters 到底是什麼?

@Comet S 提問:想知道我們該如何定位 Matters。作為一項產品,我們是應該更多把 Matters 當作1) 討論區用,還是當作 2) 發表文章的平台?(作者有更多闡述在此)


2.如何在Matters找到有質量的內容

1) 不少matty擔心,隨著註冊開放,內容質量會降低

@Hymnsin :如今全面开放创作权限,本来就不够深入的讨论环境可能会雪上加霜,用户愈发没有耐心静下来看长文章……这样一来,与创作难度不成比例的回报,将鼓励用户创作更多短小而低难度的内容,加之「人均首页面积」肉眼可见地缩小,这样下去,Matters 在未来变成另一个知乎或PTT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吳敦義 :高質量的作者總是少數的。即使是沒開放的matters,高質量創作也只佔大概70%。開放之後比例會更低,而且高質量的創作可能也會被其他創作給淹沒。

@三足乌目前的作者水准参差不齐,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有发,想看些特定的专题新文章,只能一篇篇的翻。此次开放创作者资格,其实我还是有些担心,让人不堪卒读的文章很有可能会越来越多,筛选好文章会越来越费时间和精力。

2)那麼,Matters應該如何幫助好內容被更多人看見?

@Hymnsin :隨著用戶增加會出現版面擠佔和曝光度降低的情況。所以我想能否對創作想ptt那樣給一個最低字數規定(50字或許?),設立一個低矮的門檻,過濾掉那些低質量的創作

@吳敦義 :建議限定一個發文字數,而matters的篩選功能目前很不完善亟需加強

Matters產品經理@小月 的回應:隨著內容越來越多,「讓大家找到自己想看的內容」就是一個大問題。內容選擇的偏好可以依靠個人自定義間線 or 篩選內容 or 優化追蹤機制等等來解決,平台會逐步提供這樣的功能。更進一步,可以再考慮內容專題歸類或者是分區。我個人認為(至少目前)matters 平台不應限制生產端,例如長短文/字數/內容品類等等。實際上因為平台調性初成,難免潛移默化影響生產端的情況,這也是部分用戶進來會覺得 matters 發文「門檻高」/「不敢發」的原因。我比較希望社區的內容調性是一個社群用戶自己慢慢搭建的過程,不太想在還比較早期的時候介入太多。不過隨著內容越來越多,「讓大家找到自己想看的內容」就是一個大問題。內容選擇的偏好可以依靠個人自定義間線 or 篩選內容 or 優化追蹤機制等等來解決,平台會逐步提供這樣的功能。更進一步,可以再考慮內容專題歸類或者是分區。坦白講, matters 才剛剛開放,我們都還根本不知道新加入的朋友會展現怎樣的創造力,我個人希望能給予足夠的「野蠻生長 自在表達」的空間。


3.作品關聯需不需要原作者同意?

“作品關聯”已經成為了很多讀者發現新內容的重要入口,目前關聯作品需要獲得原作者同意,而不少Matters寫作者認為,應該開放自由關聯作品的選項。

@偷光 :个人认为,作品关联反而应该允许更为自由的关联方式,因为怕“蹭流量”而限制关联的标准未免有些因噎废食。

@lishuhang :建议继续完全开放关联权限,只是在排序上做文章,如权重高的关联先显示什么的。防spam这些问题建议通过事后惩罚机制实施。我觉得按权重和相关度推荐优质的关联,其他的折叠下去会比较理想。

@林宏信 :關聯文章不應該經過原作者同意,第一,這會降低關聯意願,第二,這不合理。如果原作者認為被曲解,應該做的是澄清管道,而不是禁止關聯。


5. Matters 安全性/IPFS使用

@lincoln :有没有人能够解释一下这个IPFS,以及网路安全相关的措施...

ipfs是 Matters 的内容存储方式,全稱是星際文件系統(InterPlanetary File System),它是一個p2p、去中心化的內容傳輸網絡,文章上載到 IPFS 後,會生成一個專屬的文章ID,即「指紋」。每篇文章僅對應一個指紋。你可利用 IPFS 的公共節點配合指紋對文章進行查看和傳播。

關於網路安全,Matters工程師@刘果 的回答:Matters(及任何平台方)能够做到的是,连接加密,并且保证用户数据不被第三方获得。目前Matters平台中,邮件与密码是敏感数据、不会被第三方获得,但文章、评论则都是在平台上公开的。所以作者需要的应该是匿名性,让自己的账号无法与真实世界身份对应起来。Matters注册不需要手机号,所以可以采用一个私密的邮箱,并且注意保护自己的IP,例如通过Tor。@UglyBull写过一篇很棒的教程,希望有用。


8. MAT的未來?

讓創作者獲得實際收益,是Matters堅定要做的事情。引入虛擬貨幣是一個可行的方案,但如何引入呢?

@林宏信我認為,在「養活創作者」的層面上,使用 LikeCoin 會是比較好的方案;而內容評價上,則應該使用「無法串接法幣的MAT幣」來做「法幣無法達成的價值」。不同用途,使用不同貨幣。

@ckxpress判斷內容好壞、回饋作者這兩件事合併為一處理比較好;透過某些算法和方案,一方面反映付費用戶該有的影響力,畢竟付費的確是一份貢獻,我不認同金錢潔癖;另方面,避免有錢人能完全主導的情況,可以比如錢的影響力設計成往下的曲線,給到某個程度,就多給很多,才能有很小的影響力;又比如說像讚賞公民,正正是為了處理你提到的擔心,所以只能給 USD5/月,就算想多給都不讓,但特別有錢有心的人可以做配對基金,就是說,錢是他來付,讚是人家負責給,所以就算多有錢的人,也只能有 USD5 美元的影響力(除了開幾個小號用不同信用卡來買等情況,不過這樣開“小號”門檻很高就是)。還有更多更多相關的設計,比如選出一個由資深記者、內容工作者組成的編委會,給他們一定的權重等。


9. Matters的文章為什麼不能修改?

很多matty提出在Matters發表文章後不能修改這種體驗非常反人類(當然也有人贊成不能修改的設定),謝謝宏信寫文解釋了文章上了ipfs之後不能修改的原因,簡單來說,其實並非無法修改,而是當一篇文章被放到 IPFS 上時,它的「指紋」和文章有唯一的對應關係,因此當你修改後,會得到和之前不一樣的指紋,哪怕你只改了一個字。讀者如果用舊的指紋去找,他看到就會是舊的內容。

@Hymnsin :提出的建議是:完成修改后,重新发布内容上 IPFS,并将新的 IPFS 地址重定向到原有的 Matters 地址(HTTP)上就好了。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Matters團隊內部也有不同意見:

@刘果 的回覆:更新了文章版本之後的確可以重新更改HTTP鏈接的指向,但是之前的指紋就還是指向舊的版本。忽略這部分的版本不一致的話,是可以實現的,但是擔心會帶來更多的困惑。

@Ran:指纹传播和传统http传播,如果我们暂时无力做到两种都完美,那么中短期就至少完美其中一种先,另一种留一个口子给geek们。传统http传播中,可修改是重要的体验。我们一直强调的那种“出版”后不可撤销的解释,被微信公众平台实现了,但在微信公众平台,是有一个完整生态服务于这种“出版感”的,而Matters目前尚不具备(还是个论坛)。用各种理由向用户解释、教育“不能修改”的重大意义,一开始肯定是对的,但如果反复被用户反弹,解释也不被用户接受,那么就是我们的认知和决策出了问题,就应当迭代我们的认知,把让用户可以修改提上日程。我们迟迟没有这样的决心是关键,技术上的障碍反而不是关键。

關於是否應該和如何讓文章可修改,也渴望大家更多的建議。


7. 對未來功能的建議

@patroclus变知乎的以答主个人为话题中心的模式为以话题本身的逻辑展开为中心。

  • 设立一个资料区,收纳关于该话题作者已经上传的各种文本、图片、音频视频资料。供所有作者统一引用,补充和质疑;
  • 根据话题的内在结构设定流程,包括逻辑线索、证据链、重要节点等等,对作者是一种引导和吸引;
  • 把作者的文章按照性质分类,有些人是在讲述亲身经历,现场感受;有些人是运用某些专业知识工具进行研究。那么就可以把“事”归属于“理”之下,作为案例和事实证据(这里有很多问题其实,比如同一篇文章里往往既有事,又有理,那可以怎么办?
  • 比如设立一位内容整理者的角色,负责整理归类内容,检查话题讨论进度、需求和缺失。(但这又面临着是否要分割作者原文,在严谨和可读之间做平衡等等问题)


Matters團隊會在評論區針對不同問題進行回答,也歡迎大家在這個帖子下面繼續你們的發問,我們會及時回覆!很可能有些問題Matters無法現在給出明確答覆,希望能與你們一起探索出答案。

大家也可以通過關聯文章按鈕的方式,來拓展這份“Matters大哉問”。

再次謝謝!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