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ty
Matty

Matters 社區官方帳號 Official account of Matters Community For English community: @Matterslab Everything related to Web3

編輯做客・線上問答:人類學成了出版顯學?我也可以出版田野筆記嗎?

無處不田野——這是人類學研究者愛說的話。推而廣之,這裡的「田野」,早已不再是人類學或質性社會學的研究專利,不只是去異文化沉浸式生活調研幾年寫的古典民族誌,而是一種認識世界、迎向他者的目標、視角與方法,許多學科都可以用這個視角,去開展自己的「田野」工作。

但當然,田野工作有好壞之分。《辶反田野》一書中,有個非常形象的說法:「好的民族誌是骨肉靈魂,不好的民族誌是血肉模糊。」

怎樣才叫好與不好呢?近年來,人類學社普寫作大熱,掀起這一門「瞭解人類」的學問的出版風潮。人類學的田野筆記與民族誌,從學術研究的標準,和從大眾閱讀的標準,好與壞,又有什麼樣的不同?學術研究與適合大眾閱讀的「書」之間的差異是什麼?如果研究者有意走向出版,他該從哪一步開始?

來自台灣左岸出版社的編輯孫德齡 @DLsun 應 Matters 之邀,來站上跟大家聊聊。德齡本人也是人類學學徒,她畢業自政治大學民族系,目前在左岸主要負責人類學與精神醫學的書系。

台灣近年的人類學出版品,其中有幾本就是由德齡擔任編輯。她負責過的書包括台灣本土的人類學寫作《辶反田野》《田野的技藝》《芭樂人類學》等;還有知名的經典翻譯著作,包括《桑切斯家的孩子們》《我在底層的生活》《失控的正向思考》等。

《辶反田野》跟《田野的技藝》這兩本書,因為「賦予了有知識門檻的學術作品一個親切的面貌」,也讓德齡入圍了今年台北國際書展大獎的「編輯獎」,《辶反田野》一書同時入圍今年書展的「非小說獎」,獲得出版界的高度肯定。

圖片出處 https://okapi.books.com.tw/article/11849

鏡頭轉回 Matters,馬特市的寫作主題相當多元,有許多從自我、他人、社會視角出發的寫作,加上匿名創作、永久保存、交流氛圍濃厚的特點,使 Matters 在過去兩、三年累積了許多重要現場的寫作觀察。

長久下來,Matters 吸引了一群從人類學視角出發的寫作者們,他們可能本身就是人類學專業出身,或者走了比較多的路,因而能為讀者帶來觀察世界的獨特視角。Matty 也在與作者們互動的過程中發現,這群作者對於「出版」特別有興趣,有些作者可能正在進行詳細的寫作計畫,有的作者則希望探索出版的可能性。

Matters 過去也做過許多精彩的即時線上問答,這次我們邀請德齡編輯來跟我們做一場「非即時文字互動」,歡迎大家留下你對人類學寫作與出版的相關提問(什麼都可以問)!

進行方式

提問時間從今天開始到 8 月 16 日,歡迎大家直接在本篇文章評論區留下你的問題,Matty 會彙整後整理給編輯,邀請編輯另文回答~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