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ty
Matty

Matters 社區官方帳號 Official account of Matters Community For English community: @Matterslab Everything related to Web3

傳真社查「太子站」始末,一份不能完整解開疑團的調查報道

Matters沙龍現場,主持人張潔平

831太子站事件過去四個月,當晚有沒有人死亡,大家心裏有不同的答案。對於一出難以求證的事件,每個人深信自己所相信的版本是真的,這個狀況對運動的持續是極大的推動。傳真社 FactWire 歷時三個月,發佈了一系列有關「831太子站」的重磅調查文章。

調查證明「傷者人數10變7」的原因,解答某些被認爲有人死亡或沒人死亡的問題,但終因關鍵證據的缺乏,調查報告未能完整解開所有疑團,難以給出決斷性的答案,調查還遠未結束。下文為傳真社 FactWire 編輯Wing,在 Matters主辦《 Fact Check 》沙龍的講述:

傷者人數為何「十個變七個」?

我們該怎麼做 fact check 呢?首先要證明是否有人死亡,最簡單的是找到屍體。但是茫茫人海,無從做到。而且,假如這件事真的沒發生過,我們該怎麼證明它沒發生呢?假如真的沒有發生,而我們又無法證明它沒有發生,那豈不是增強了謠言或謊言的可信度?可能花費很多資源都沒法得出結論,但傳真社始終要做這個調查,因爲實在太重要。

無論你是相信有人死亡,或相信無人死亡,心中都有一些原因來支撐這個信念。覺得有人死亡的原因可能是,看到有人血流滿面,昏迷不醒,之後不知去向,網上也有傳聞說「他」出事了,很多天沒出現。「十變七」的傷者人數,大家認爲消防員和救護員不可能會數錯。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因素讓人相信沒有人死亡,例如懷疑爲何他的親人朋友不出來(控訴)呢?

我們沒辦法回到太子站的時空去做 fact check,我們只能從大家覺得有問題的地方入手來還原事件,當然我們也曾嘗試去尋找屍體。有幾件事情我們成功做了 fact check。我們找到六名普遍被認爲「出了事」的當事人,我們檢驗了他們的身份,並取得其《被告人士通知書》,以預防僞裝的情況。

很早期我們已經開始嘗試去解答爲何傷者人數會由十個改爲七個的問題。一開始很多人認爲,在這起如此重大的事件中,必定每一位救護員都會非常認真的數數,一旦數目不對,一定會找回那名傷者。按操作流程,在這些有大量傷者的事件中,是應該有一名救護員將一些代表不同傷情程度的黃色、綠色、紅色牌子掛到傷者身上。但在當時的情形下,原來只有一名見習救護主任能夠成功説服警方,進入地鐵站救護傷者,他當時亦沒有帶掛牌。我們調查後了解到,確認與他接觸過的傷者只有一人,而且有十多名被捕人士不適或受傷無即時送院,辨別傷者的過程或許並沒預期那麼順利。於是,我們得出了結論,他真的數錯數了,雖然大家可能不接受這個事實。

我們對傷者的傷勢進行核對,最後發現「十個變七個」,並不是不見了三個嚴重的傷者,而是兩個輕傷的傷者。因爲當時滯留幾個小時後,部分流血或頭暈的傷者都有好轉,傷者級別也隨之下降。

站內每一位當事人的眼睛,都是CCTV,找到他們

但我們還沒看清楚全部的事實,CCTV才是最好的證據,時間、地點、人物、經過,都可以用影像清楚呈現出來,但是我們沒有。我們不僅嘗試在站內尋找CCTV,而且站外也找過,如果有屍體,肯定需要搬運,但我們沒有成功取得。

還有什麼可做呢?我們認爲,站內每一位當事人的眼睛,都是CCTV。於是我們就萌生尋找他們的想法,用他們的眼睛去還原當時的事發經過。當然,人的記憶有很大限制,所以在尋找的過程中,我們便列出許多問題給這些當事人,包括當時環境怎樣?身邊有什麼人?大概是在哪個時間?活動的位置在哪?有哪些人在附近説了什麼?有否看見有人昏迷不醒?有否看見救護員?

尋找他們的過程也不容易,因爲運動中前綫人員的身份都很敏感。由於他們必須到警署報到,我們便到警署等候,最後在52個被告人中成功找到47個。我們詢問了一系列大家關心的問題,用這47雙眼睛還原出一個大概的故事,最後相信52名被捕人士當晚都活生生地從地鐵站送到警署或醫院裏出來。然而,在此事件以外,到底有沒有出事呢?

報道發佈後,有人傳來一些截圖質疑傳真社的調查結果無法證明太子站內無人死亡。但我們從來沒得出過這樣的結論,報道清楚説明,那六位大家以爲遇害了的人都沒死亡,三位重傷者也沒事。

當晚到底在大堂抓捕多少人?警方未回覆

與此同時,還有很多問題待我們找到答案:太子站有沒有其他不尋常事情發生呢?爲何封站30個小時呢?有沒有人抬走了屍體呢?這是一系列我們解決不了的問題。

我們發現在大堂有人被抓捕,送上警車,警方一直公佈傷者是(用地鐵)送到荔枝角站再上車,我們也看見了,但卻沒有公佈過前者,這是爲何呢?警方公佈有52人被捕,在大堂被捕的,經我們統計為7人,再經與受訪者核實,有45人被送往荔枝角站,剛好就是警方公佈的52人,但鏡頭所見大堂有其他人被制服,不知道最後有否被捕,有沒有第53個人呢?我們不知道。

我們很早已經詢問過警方,到底在大堂抓捕了多少人,警方一直沒回答。從9月初開始做此項調查,直到11月29日發佈,我們不斷向警方尋求資料,過程中雖然有數據錯誤,但他們基本合作,唯獨這個問題三個月都沒有答覆。所以在太子站事件中,是否有死人,或是否有一些不能公佈的事情,我們也無法做出肯定的定論。

另外,我們知道有一班列車送被捕人士到了荔枝角站,這裏面有多少被捕人士、在車廂中大約位置等,我們大概能夠掌握,但如果有除52個人以外的有關人士要離開太子站,理論上至少需要一班列車,否則從重重把守和圍觀的太子站出來,肯定會有人看到。我們詢問了港鐵,到底有沒有第二班列車,同樣也是三個月都沒答案。

調查盡力還原現場,但無法回答最終疑惑

正是這些原因,使這份調查報道和以往的很不一樣,我們在報道中也説明,這是未能完整解開所有疑團的調查報道。但我們還是覺得需要公開,因爲它能夠解答某些大家認爲有人死亡或沒人死亡的問題。

調查報道發佈時,我們也是戰戰兢兢的感覺,擔心發佈後會誤導他人。我們沒法回答到底有沒有人死亡,我們只是還原一些當時有發生的事,來回應大家的疑惑。最後,報告登上了蘋果日報的A1版,文匯報也登上了A2,大家各取所需。整篇報道都沒提到一句「太子站無人死亡」,但藍絲網站鋪天蓋地發佈這個消息,還做成了很多圖片,說「傳真社證實太子站無人死亡」。

我們不希望這個事件在三十年後還在討論到底有無死人。相信大家都不希望事情不明不白,事件我們會繼續跟進,有資料歡迎提供。

沙龍現場答問:

Q:在運動中,大家各有政治立場,各有資訊渠道,等到 fact check 結果出來,又是否能夠動搖大家對於真相的判斷呢?

Wing:新聞工作者用到的 fact check 技巧及工具較多,一般市民未必需要付出這種心力,在此有一些與 fact check 有關的心態可以與大家分享:

 i. 不輕易盡信任何資訊,從內容有否真憑實據、來源是否可信、發佈人的動機、內容與發佈機構的利益關係等,去評估資訊的可信性

ii. 對資訊持開放態度,不盲目排除任何可能性

iii. 發現錯誤,勇於接受結果,果斷推翻誤判

iv. 真相並非少數服從多數,堅守尊重事實的原則

v. 資訊不是非真即假,有時候的狀態可以是未能作出總結

(Matters《Fact Check ——當個追求真相的調查者》與會講者為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朱順慈;g0vhk 發起人黃浩華;傳真社FactWire編輯 Wing;Facebook 大中華區新聞媒體合作負責人吳子敏;台灣事實核查中心總編審陳慧敏。沙龍其他講者的發言內容將逐步發佈,請關注)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