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 CHUN CHAO
MAN CHUN CHAO

繪畫、影像、刊物製作皆為創作媒材,近期則以身體的書寫開展作品的文本。 現階段作品發想多與飲食相關,以「食」與「物」作為線索,抵抗或傳承,透過行動、影像及聲音,穿梭個體與集體疊合的複數空間之中。

飲食「家」- 創作者趙永寧(Anas Chao)訪談記

當我們思考以食物作為主題的創作者們時,常發現他們背景多元,也不一定精通料理技藝(但絕對不是永寧,他既很會也熱愛料理!)。 除了擁有多重工作能力有時已被指認為當代風景,同時也揭露了食物作為傳遞訊息的載具、得以建立交流甚至相互溝通的樣態。
Hummus。照片提供/趙永寧

藝術家?

在爬梳過永寧的作品並與他進行線上訪談之前,腦內自動導航將他定位在「藝術家」這樣的身份之上,但永寧認為自己在 2021 年橋洞計畫中執行的作品《進食禁食》才是一個比較像藝術作品的作品。這樣的意識也間接透露出當我們思考以食物作為主題的創作者們時,常發現他們背景多元,也不一定精通料理技藝(但絕對不是永寧,他既很會也熱愛料理!)。除了擁有多重工作能力有時已被指認為當代風景,同時也揭露了食物作為傳遞訊息的載具、得以建立交流甚至相互溝通的樣態。

趙永寧作品《進食禁食》(2021) 於「橋洞 Bridge Hole」藝術計畫。照片提供/趙永寧
趙永寧作品《進食禁食》(2021) 於「橋洞 Bridge Hole」藝術計畫。照片提供/趙永寧
趙永寧作品《進食禁食》(2021) 於「橋洞 Bridge Hole」藝術計畫。照片提供/趙永寧

混搭

趙永寧出生於沙烏地阿拉伯,同時在阿拉伯及台灣成長,目前於荷蘭攻讀碩士學位。大學就讀實踐大學的工業設計系,但大三時就決定沒有要專攻產品設計,倒是有固定接他感興趣的平面設計案(但也不算很認真的接,因為不喜歡被公司綁住的感覺)。後來,當在台北合租的工作室還有閒置空間時,朋友問起他要不要做私廚,天時地利人和,在私廚還不盛行的那個時代,永寧便在做設計之餘同時經營私廚。後來還應其他朋友之邀做了共六、七年製片的工作。2017年時,臺北市學學實驗教育機構開辦,他們著重於多元的體驗及學習,並強調五感的聯覺,永寧就此開啟了後續四年帶高中生做午餐的教育經驗。他帶領同學們練習基本的料理程序及工法,並秉持善用手邊可取得資源的態度,教學核心在於使學生們不論未來在在哪一洲,都可以活用料理技能面對生活,生存下去。後來在荷蘭的永寧更加活用了在學學教學時開發的料理「混搭」手法。而也是在教學現場時受到學生的啟發,接觸到小誌 (zine) 這樣的創作形式,醞釀出後續 ANANAS 系列刊物的發表。

ANANAS - FENGTIAN SPECIAL 1 / 豐田特輯 1
ANANAS - FENGTIAN SPECIAL 1 / 豐田特輯 1

當不斷遷移及跨越邊界是生命的樣態,「家」是什麼?

當「做刊物」成為永寧發想創作的固定路徑時,他思索是不是也有其他的工具及媒介可以轉譯他想做的事?於是他申請了荷蘭的研究所,也就是現在就讀中的Critical Inquiry Lab master program of Design Academy Eindhoven。

與永寧進行訪談時,他人在阿拉伯,於兩天中將提出他的論文。台灣與阿拉伯有五個小時的時差,荷蘭與沙烏地阿拉伯是兩小時時差,而台灣和荷蘭則是七小時時差(冬季時間)。當不斷遷移及跨越邊界是生命的樣態,永寧的論文關懷著 「家」 的議題。像是當他在荷蘭持續主持的 「帶狀節目」,每一週,永寧邀請一位學校裡的陌生人到家中共進一頓餐點,並請每一次到來的人推薦下一位人選。因為大部分的來客來自異國而非本地,永寧會先詢問對方的飲食文化與習慣,並依據獲得的資訊準備一頓餐點,在這樣的行動之中,他試著用食物建立「家」的感覺,對他而言,「家」是某些特定元素給的提示、感覺,而他也在不斷探索這個命題的同時以多重的方法實踐著。不論是事先的聯繫或是用餐中的交流,飲食的動作以及食物則作為介質,成為開啟對話的線索。

永寧與飲食、料理的淵源也來自家庭。小時候好客的爸爸會帶朋友來到阿拉伯的家中,媽媽則負責準備一桌的料理,永寧也會在一旁幫忙切菜等周邊工作。他獨自完成的一道料理是國中時期做的「葡國雞」,而自行準備一桌菜的初體驗則是大學時期。那時的「需求」來自於每學期評圖完與同學的聚餐,考量到回教徒的飲食文化,同學們決定讓永寧挑選餐廳。在吃過一輪選項後,忽然有人提議不如乾脆到永寧家聚餐,需求因此演變為同學間的新傳統。兩年後,永寧便在與朋友合租的工作室中開始經營私廚。

趙永寧與Hummus。照片提供/趙永寧



在地與不在地之間的轉譯

2020年,永寧受移居花蓮豐田的朋友(是不是朋友很多)邀約,另類進駐了當地組織牛犁協會提供的工作室,在當地進行密集田調(也就是吃吃喝喝無限循環)以及「半調子的阿拉伯餐會」後,接著舉辦了聚集想(享)吃想(享)喝的當地群眾的美食比賽 − 豐田宇宙熱量高峰會。永寧觀察到豐田這個發源於日治時期的官辦移民村,日本人離開後則是原住民、閩南人、客家人的到來,近年也迎來許多新住民與移工們,並且不同族群的分佈與比例堪稱平均。習慣的「口味」跟著從一個地方來到另一個地方,口味的追求也會因為當地食材的生產及可取得之便利性而變動調整。就像前述提及的「半調子阿拉伯餐會」,之所以為半調子,是因為永寧在那時給自己的設定是盡量取得當地食材,並據他所說,只用了平常做阿拉伯料理約三成的香料!這般需要進行轉譯的情境似乎也不斷的出現在他的創作之中。

ANANAS - FENGTIAN SPECIAL 2 / 豐田特輯 2
ANANAS - FENGTIAN SPECIAL 2 / 豐田特輯 2
ANANAS - FENGTIAN SPECIAL 2 / 豐田特輯 2

2022年,受獨立刊物組織傻瓜書日之邀,身在荷蘭的永寧準備為一場在花蓮的活動發想策劃。搭配傻瓜書日策劃的東南亞攝影書展,他以「打包你的獨立卷」為題,以米紙料理譬喻獨立出版。對他來說,一張空白的紙,重的是其被印刷的內容、乘載的各式資訊。像空白的米紙,可卷進包羅萬象的食材,透過不同的技術、時空和環境等,則會印出 / 包出不同的思想 / 飲食產物。無法在現場的永寧於荷蘭發想並測試食材,他必須尋找同時能在台灣及荷蘭獲得的食物元素,同時考量各食材與東南亞的連結。在他選擇的十多種食材之中,每一個食材雖然都是來自當地,但同時也現形了殖民的後果。而透過全球化及資本主義,我們在異國他鄉也隨時可以買到這些食物,將它們通通捲起來,一起吃下肚!永寧的創作透過食物與行動,轉化、翻譯了獨立出版甚至許多領域中,既抵抗又依賴的當代議題。


繼續混搭、拆解再重組

問及永寧未來的創作方向,他內心及腦袋正醞釀著一部圍繞家族料理的小說。他觀察到的家庭料理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個人由家族所接收、被給予的,另一種則是自己建立起來的。在這樣的動態關係之中透露許多細膩且複雜的現實與感性,像是身為穆斯林的永寧在台灣,因為文化、飲食等因素,令他感到永遠無法全面的理解或是體會台灣,甚至「成為」台灣人。而因為家族的歷史以及兩地政治的敏感度,也意味著這本小說將面臨一段艱辛的旅途。想到永寧在我們相談甚歡中提到的一個現象,他說自己一開始在台灣會很執著的想要做阿拉伯菜,但他發現,只要不是在阿拉伯,就註定會失去道地感。因為可取得的食材就是不一樣,於是成果會是各式的 Fusion,就像來自甘肅後移居至阿拉伯的母親,做的是混合甘肅料理的阿拉伯菜,又或是她個人版本的台灣料理。

各種組合的身體移動情境被混進食物之中,而永寧在做的事可能就是不斷的拆解、重組、循環料理及飲食可以輻射出的各種的可能性。

在荷蘭準備「打包你的獨立卷」工作照。照片提供/趙永寧
在荷蘭準備「打包你的獨立卷」工作照。照片提供/趙永寧



好看好聽備註區:
1. 趙永寧網站請進
2. 同場加映:㊣豐田電台㊣EP_05【陶石問路|豐田宇宙熱量高峰會偕同發起人趙永寧 】
3. 傻瓜書日 Fotobook Dummies Day
4. 橋洞計畫
5. 豐田移創指導所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