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思鋒
吳思鋒

在社會中劇場,在劇場中書寫。台北人,2007年移居東部。小劇場工作者,主事評論、報導、編輯,兼及製作、策畫工作。劇評人、《劇場.閱讀》季刊副主編。

 牛可以做牠自己嗎?--「牛奔藝術節」的行為藝術

(编辑过)
看新加坡的印度裔藝術家S. Chandrasekaran《多重現實之迴圈 -廟宇作為身體、現實時間的動物以及儀式作為牢籠》 的行為藝術網路直播表演,我感覺到兩點;「刻意的神秘」、「荒謬的嚴肅」,但宗教的神祕往往帶來一種神聖感,這裡的行為的神秘,則是一種「揭露無意識」的力。

在史諾登吹哨的美國國安局偵監計畫中,有一項「奔牛計畫」(Project Bullrun),是與英國政府通訊總部(GCHQ)合作,它的作用是侵入線上交易的加密功能,我們很難想像線上交易的加密與國家安全有什麼關係,可是當時歐巴馬政權的國安局,宗旨為「通通蒐集起來」,積極進行極端的監控作業,包括搜尋伊拉克人民的所有資料,並且開始把「原本用在作戰地區外國人的身上的監控制度,移用到美國公民身上」。


「奔牛計畫」的名稱源自十九世紀南北戰爭時期的一場戰役,從命名到它的監控作業,顯示了一條戰爭—科技一身體的當代生命治理形式,從這個角度來看「牛奔藝術節」,根據牛奔的自我論述,它關注的是當代科技媒體藝術和各表演樣態的跨領域交匯與反思。其核心精神是以具實驗性的姿態來展開對於當代科技媒體和跨領域展演性之間關係的重新想像與提煉。


令人療癒的慢電視「牛奔電視台」,其實是在「緩緩地洩露」監控的生活的無意識,看似一切如常,卻可能充滿日常的非常。之前看陳界仁個展「金融風暴與自動化生產之後……」 ,其中有一件錄像《十二因緣-思考筆記》(1999-2000/重新編輯 2018)拍自千禧年前夕,許多赤身露體的人,身體插上電子零件與線路,在陰濕、晦暗的地下道以各種歪斜、詭異的姿態存在,重要的是觀者必須走進一間彷彿無菌實驗室的玻璃屋觀看這件錄像,空間的設計非常簡單,不過就是多蓋一間透明的放映室,但是詭異、肉身幽靈般的錄像與玻璃屋中的回聲,卻讓你在裡面感到巨大的恐懼,以及無處不在的監控感。換句話說,這些展演揭露了無意識與有意識之間的縫隙、接合與切換。


可是,科技與儀式的區別並不是新與舊、AI與宮廟、現代與前現代的區別,而是科技會把我們每個人的「當下」的時間「多元原子化」,我可以前一秒轉貼某位作家的死訊,下一秒為抽電影票的活動轉貼宣傳訊息,不再需要寫哀悼日記,只要曾經發過哀悼的訊息就可以了,訊息不再是一個結束,也不是一個開始,而是無止盡地堆積成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的訊息迴圈,身體的官能也就越肥大化。


不過,這不是從科技開始的,因為人的每一刻「當下」都是訊息流的匯集、輸出的事物不等同輸入的事物;但是科技擴張、加速了這一點,所以問題不在於網路或科技,而在於我們處於這樣的加速狀態、「多元原子化」的身體與意識的裂變中,無法找到自己存在的方式,無法找到自己與之得以共處的存在姿態。


由此,看新加坡的印度裔藝術家S. Chandrasekaran《多重現實之迴圈 -廟宇作為身體、現實時間的動物以及儀式作為牢籠》 的行為藝術網路直播表演,我感覺到兩點;「刻意的神秘」、「荒謬的嚴肅」,但宗教的神祕往往帶來一種神聖感,這裡的行為的神秘,則是一種「揭露無意識」的力,而這終將給出一種反抗的源初形式。


第一日的直播: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YqLwJ-oCY8

相關閱讀:https://w3.tnua.edu.tw/s-chandrasekaran-2/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