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思鋒

@hello2046

後殖民日劇與純愛:《First Love 初戀》

只是這一次是宇多田光,還有不值一提的青春。好啦,還有滿島光。

聲之善惡

「内曜者,破瘰暗者也;心聲者,離偽詐者也。人群有是,乃如雷霆發於孟春,而百卉為之萌動,曙色東作,深夜逝矣。」── 魯迅,〈破惡聲論〉

 牛可以做牠自己嗎?--「牛奔藝術節」的行為藝術

看新加坡的印度裔藝術家S. Chandrasekaran《多重現實之迴圈 -廟宇作為身體、現實時間的動物以及儀式作為牢籠》 的行為藝術網路直播表演,我感覺到兩點;「刻意的神秘」、「荒謬的嚴肅」,但宗教的神祕往往帶來一種神聖感,這裡的行為的神秘,則是一種「揭露無意識」的力。

游牧的藝術評論者

現在最好當的知識份子是永遠站在少數中的多數,尤其在數位時代,技術的便利使得我們的照片隨時可依新議題的出現迅速更換或加入特效、寂寞變得短暫,同一化的大頭貼取代了溝通與對話,這是一次又一次V怪客式的變臉行動嗎?還是不甘寂寞的同溫迴圈?還是無路可出的形式替代?

開場白:精神的沙漠

民間、批判氣質濃厚的香港學者許寶強、羅永生、馬國明曾合編一書《寫在下一次金融海嘯之前》,於2008年金融海嘯後兩年,與關懷社會的作者群「重寫」金融海嘯的文化深層因素,反思社會的根本問題。羅永生即於該書〈後語:寫在下一次金融海嘯之前〉道:「『金融海嘯』非只與『金融』有關,也不局限於...

没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