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010
健康010

健康010是一個由醫師、藥劑師、營養師、諮商師組成的專業團隊。我們用最淺白的圖文,傳遞健康知識,讓專業的醫學資訊不再那麼難理解!

微解封心臟怦怦跳!你找到這股焦慮的來源與解法了嗎?

我們都知道,當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升溫時容易釀成恐慌焦慮,也普遍能感同身受,但你知道嗎?當疫情逐漸緩解,政府宣布「微解封」後,部分民眾不但沒有喜悅,焦慮感反倒還快速提升了!這是為什麼呢?面對這種惴惴不安的心境,又該怎麼面對與行動?

作者:潘欣平醫師

「微解封」的掙扎與焦慮,你也有嗎?

在防疫的這段期間,大部分的學校、企業與民眾都採取遠距上班上課的封閉作法,用「非必要不出門、減少與人接觸、不在外用餐」的方式來保護自己,雖然偶有不便,但染疫的心理壓力也相對減輕許多,時間久了也就漸漸習慣。

但聽到微解封,要慢慢恢復過往「正常」的生活,上下班通勤、購物,並長時間待在辦公環境,原先採用封閉換得的安全感開始消失,擔心的不外乎是這些情況:

●     染疫人數始終還在增加

●     不確定所到之地安不安全,風險增加

●     不信任其他民眾、店家能做好防疫

●     擔心疫情再度捲土重來

由於擔心現階段的微解封會釀成防疫新破口,但又礙於生計不得不出門,於是部分民眾開始出現焦慮、恐慌症狀。

以為焦慮事小?「生理、心理、認知行為」都會受到影響!

倘若環境與心理上的壓力過大,卻遲遲無法舒緩或排解,久了就有可能患上焦慮症。

而焦慮症狀影響的範圍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

●     生理層面:身體會發熱、出汗,容易感到疲憊,或有呼吸困難、心悸、發抖、肌肉緊繃,甚至會出現睡眠障礙、過度換氣等。

●     心理層面:容易出現緊張、不安、害怕、激動、恐懼、擔心、煩躁、易怒、罪惡、悲傷等情緒反應。

●     認知行為反應層面:思考混亂、注意力渙散,導致腦中一片空白、失去現實感,或覺得自己很傻、好像別人都在注意你,因此不願意出門等。

可別小看這些情緒波動或反應,臨床上不少患者在焦慮的干擾下會出現就醫也檢查不出原因的「頭暈、頭痛、耳鳴甚至是發炎或腸胃疾病」,因此別輕忽,牽扯的生活層面可能比你想像中還要廣!

(至於抗焦慮還能怎麼做?紓解方式與治療手法、藥物介紹歡迎參考:焦慮症、窮緊張差在哪?從持續時間、6大症狀來判斷!

面對微解封,心態上你可以這樣調整

在疫情尚未完全根除的狀況下,在解封的氛圍中同時冒出害怕病毒散播在空氣中的「恐慌」與盼望回歸正常生活的「期待」,雖然兩者矛盾,但卻是很正常的,畢竟每個人的想法、心理特質與所要承受的風險指數都不同,而疫情本身是否曾造成親友、家庭悲劇也會引發不同的態度表現。

而當發現自己的心境或對「安全」的定義與期許跟他人不同時,請不要被情緒主宰,也不要陷入誰對誰錯的爭執,尊重自己跟他人的選擇,在保護好自己之餘,也給自己跟周圍的人一點調整、改變及適應的彈性週期。

從「微解封」重新回到社交生活:給大腦熱機的時間吧!

其實這次的疫情,影響的不僅僅是全球數以萬計人民的身體健康,內心受到強大衝擊與傷害的民眾遠遠多過於患病人數,因此照顧好身心是絕對不能忽視的重要課題。

不論警戒或解封,飽受驚嚇的大腦其實都需要很努力去適應每一段「新生活」,面對生活大小事的改變,建議可擬訂計畫,按照自己喜歡或習慣的節奏按部就班地調整,從消息接收的管道和數量、處事習慣到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從變化比較小的地方著手,慢慢讓自己重回軌道,絕對會比急著復工讓自己承受更多壓力來得更恰當。

雖然社會將逐步解封,但還是要提醒大家,該做好的社交距離、口罩配戴,以及勤洗手、消毒等步驟還是得確實做好,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都能重溫過往自由、不再擔心受怕的日子。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健康知識,可以在健康010的網站上看更多詳細資訊。

攝影師:Andrea Piacquadio,連結:Pexels

其他新冠肺炎疫情相關文章:

遠距醫療現況發展:最新AI遠距會診系統看病免出門!

疫情補助最高拿3萬!紓困4.0個人申請資格教戰手冊

酒精消毒有用嗎?濃度75%怎麼調?超實用防疫6訣竅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