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書
家書

文學硏究者,喜歡讀書、看戲、旅行。

跨越——鄧樹榮的新版《馬克白》

鄧樹榮執導的新版《馬克白》沿用初演的夢境框架和中國古裝,增添了歷史時空置換、性別對換,以及語言對話,比舊版更形複雜。[1]

歷史上的馬克白於一零四零年登基,時年三十五,傳說謀弒了比他大三歲的昏君鄧肯而篡位,統治蘇格蘭十七年,安定太平,卻無子嗣,但沒有史料證明他曾受夫人慫恿或被女巫蠱惑。一零五四年,流亡英倫的鄧肯兒子馬爾孔攻回蘇格蘭,三年後手刄仇人。 [2]鄧樹榮對《馬克白》的考古並沒有突出上述史實,而是另闢蹊徑,在重演中加插了發生於一六零五年的火藥陰謀事件。《馬克白》寫成首演就在次年。事件中一群天主教徒密謀炸毀英國國會大樓,暗殺國王詹姆斯一世及其他新教貴族,企圖恢復天主教統治,但火藥被及時發現,主謀被捕處死,政變流產。

若說加入火藥陰謀的歷史事件乃為交待《馬克白》的寫作時代背景,則插入毛澤東一九四二年《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又把搬演莎劇放進現代中國文學藝術發展的脈絡。這種後設的歷史考掘開拓了該劇古今中外的時空置換,從十一世紀的蘇格蘭和十七世紀的英國政變,到二十世紀的中國整風,在二十一世紀的香港演出。馬克白夫婦謀朝篡位,天主教徒陰謀暗殺,毛澤東確立權位——時移世易,手段不同,野心一致。約翰遜(Samuel Johnson)說:「野心的危險在此劇中有很好的描寫。」 [3]鄧樹榮則把野心呈現為跨時空、跨國族、跨性別、跨語言。

莎士比亞編造馬克白夫人夢遊及馬克白大宴群臣時幻見班戈鬼魂的戲劇場面,在鄧樹榮手上戲劇性地實驗了男女主角的性別對換。從劇情來看,既然馬克白對鄧肯下毒手是夫人唆擺使然,後者事後因而內疚難眠,角色互換,讓「夫人」統治蘇格蘭,「馬克白」畏罪自殺,合情合理。心理上,婦人的蛇蠍心腸早已化身馬克白,而馬克白始終像哈姆雷特那樣優悠寡斷、猶豫不決。於是,讓女演員黎玉清反串馬克白,男演員梵谷飾夫人,便順理成章,也富有效果。其效果是把這齣經典悲劇風格化為荒誕的悲鬧劇,而反串風格產生的疏離效果使觀眾從現代的角度審視爭名奪利之不近人情,最終註定失敗,毫無意義。人生無益的明爭暗鬥古今亦然,亦不以性別為轉移。從男演員飾的三妖婆到馬克白夫婦的兩性對倒,戲劇跨越了性別「倫常」,直面人性錯亂。

於是,最後一幕高潮中的經典名句由黎玉清反串馬克白說出:「明天、明天、又明天⋯⋯」(Tomorrow, and tomorrow, and tomorrow ...)操的是蘇格蘭英語,別有風味。重要的是,這段台詞與用普通話加插的《延講》形成中、英之間的語言對話,並一再干擾了粵語演出,其政治含義耐人尋味。

1. 關於舊版《馬克白》,見拙作〈釋夢——鄧樹榮的《馬克白》〉,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2016年4月12日,http://www.iatc.com.hk/doc/79371

 2. Rex Gibson, ed., Macbeth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 164.

3. 轉引自梁實秋譯序,《馬克白》,《莎士比亞全集》第31冊([台北] : 遠東圖書, 1968-76),8。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