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dmetal
hardmetal

看两边

堵与拖——如果中西方走上不同的防疫道路

这两天,英国人提出的一个极其大胆的防疫思路震惊了世界。这个思路叫做“群体免疫“,就是让6成英国人染上病毒,产生抗体,从而达到全民免疫的目的。对这个大胆的想法,有人震惊,有人反对,更有人嘲笑。关于这个想法是否可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现在依然争论的厉害。不过,英国人提出的这个思路对中国人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警示,这就是中西方要开始走向不同的防疫道路了。

中国的防疫思路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字,堵。从封城封省,到封小区不让人们出门,目的都是要堵住病毒的传播途径。这种防疫方法所基于的思路是,当把病毒的传播途径全部都给堵死以后,病毒就死了,最终达到让病毒从这个世界上消失的目的。2003年应对非典的时候,基本也就是这样干的。最后SARS病毒也的确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没有再来。可采取这种堵的办法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要保证真的把病毒给堵死了。万一没彻底堵死,或者表面上堵死了,可是解封之后病毒在短时期内又死灰复燃了,那么之前在堵上面付出的所有心血都付诸东流,前功尽弃。很明显,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能采用中国的这种封堵办法。所以中国也因此很得瑟,鼓吹自己的制度优势,嘲笑西方国家的制度劣势。

可现在这个问题麻烦了。西方国家也知道自己的制度很劣势,中国式的封堵方法他们学不来。所以,他们必须要基于目前的形势,采取适合他们自己的防疫方法。在当前疫情已经全球大流行的情况下,西方学术界普遍认可的一个基本判断是,病毒已经彻底堵不住了。也就是说,这个病毒有很大的可能会与人类长期共存。面对一个堵不住的病毒,西方国家的防疫思路就变成了另外一个字,拖。采取一切办法把疫情爆发的峰值往后拖,避免对医疗资源和社会资源造成瞬间剧烈的冲击,同时也要尽量在防疫与经济发展之间找到最佳平衡。如果能一直拖到疫苗或者特效药问世,那就大功告成。在现在没有疫苗的情况下,英国人就提出了这个让尽可能多的人染病,从而自然产生抗体的简单粗暴的办法。其实现在很多欧洲国家都在采用这个拖字诀,比如德国总理默克尔也同样表示德国的策略是尽力减缓病毒传播速度,避免医疗体系不堪重负。虽然她没有明说要让德国人群体免疫,但她一样类似的提到了可能会有多达70%的德国人染上病毒。

如果“拖”成为西方普遍采用的抗议策略,这对中国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一旦西方国家一直这样拖下去,就意味着病毒一直会在世界上扩散,这种时候中国怎么办?还要不要继续堵?目前输入病例占了中国新增病例的大多数,只要西方国家一直拖,中国的输入病例就会源源不断。这实际上宣告了中国现在所采取的堵的策略的死刑,因为堵是不能持续的。永远堵下去是不现实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资源总有一天会被拖垮。如果有一天中国的策略也不得不开始由“堵”向“拖”转变,那么之前付出了那么大的代价去堵,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在目前这个阶段,堵已经不是最佳选择了。在疫情大爆发的初期,也就是去年的12月份,最迟到今年1月初,才是堵的最佳时机。可是中国并没有在那个时候成功堵住病毒,既没有把病毒堵在武汉,也没有把病毒堵在湖北,甚至都没有把病毒堵在中国,而是让病毒流向了全世界。最终搞到今天这样一个全球大流行的状态,彻底宣告人类已经完全没有可能再堵住这个病毒了,反而与这个病毒长期共存成了人类必须要面对的一个现实。西方国家基于这个判断,选择了拖的策略。中国如果要继续堵,就得考虑与世界隔绝。中国能做到与世界断航吗?当然不可能。对中国来说,眼下要做的事情是尽最大努力减少输入病例,才能不让之前的“堵”功亏一篑。可搞笑的是,党的宣传机器居然开始玩了命的宣传欧洲和美国是多么惨,只有中国最棒棒。结果是把一大票海外华人吓得不轻,屁滚尿流的坐上回国的飞机。一旦输入病例造成疫情二次爆发,前面辛辛苦苦堵了一个多月的成果,都会付诸东流。

如果中西方走上不同的防疫道路,对中国来说就是噩耗。中国的宣传机器总是一刻不停的宣扬自己的制度优势,鄙视西方制度劣势。可是中国所谓的制度优势从另一个方面说,就是这世界这么多国家,只有中国与世界格格不入。正是因为与众不同,中国才可能得瑟自己制度优势,别人都是制度劣势。中国的制度的确没有一个国家能学的来,可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所有的国家都必须采用与中国截然不同的防疫策略。面对病毒这个全人类共同的敌人,在全球人员和物资流动这么频繁的今天,如果世界上除中国以外的国家都采取大体相同的防疫策略,可中国由于制度优势而采取了一种与大家都不相同的策略,到头来倒霉的恐怕就非中国莫属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