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牛書店
汗牛書店

【它不像書店,像書房】-東方美術專門書店。

魅感的表面:明清的玩好之物(精裝) CR090471 定價NT$1,050------優惠價945,會員價840。 【美】喬迅(Jonatnan Hay)、劉芝華、方慧 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17年4月/18x25cm/440頁/簡體中文/彩色插圖280幅/ISBN 9787511732699/重量1530g

原作名: Sensuous Surfaces: The Decorative Object in Early Modern China/by Jonathan Hay (Author)/ Reaktion Books (1 March 2010)

 奢侈物品魅感的表面同時帶有隱喻的(metaphoric)和觸動人的(affective)可能性;這一可能性借助於我們對器物的愉悅體驗被實現。就這一點而言,器物可以說是具備了物質地思考(thinking materially)的能力,只要我們記住它們的思考方式與人類的思考方式是不同的,物質地思考需要有人類觀者的參與來促使它發生。奢侈物品物質地與我們同思,是為了讓觀者產生愉悅感,完成它們作為裝飾的最基本的功能。我認為這一功能從視覺上和物理上將我們與周邊的世界聯繫起來,製造出一種有意義的秩序,摒除了隨意性,並將我們編織入周圍的環境中。------------喬迅

 在【魅感的表面】中,喬迅對明清時期中國的裝飾藝術進行了系統的介紹,展示了明清時期中國裝飾藝術從個人物品到整體住宅室內佈置的各個層面,建立了在非宗教性的奢侈裝飾背後一個鬆散變化的、不成文但仍不失連貫的體系。

第一部分【玩好之物】,首先介紹了生產和消費奢侈物品的社會環境。

第二部分【表域資源】,考察了單個器物所利用的表面處理的主要形式資源。

第三部分【從表域到物境】,描繪了單個器物的表面組合在一起時營造出的室內整體物境。

 本書關注的時間段跨越了將近3個世紀,主要側重于重建裝飾藝術不斷變化的、深層次的認知框架,同時也不會忽略討論時代的差異。

 奢侈物品物質地與我們同思,是為了讓觀者產生愉悅感,完成它們作為裝飾的最基本的功能。這一功能從視覺上和物理上將我們與周邊的世界聯繫起來。意識回饋了感知的體驗,如果讀者觀察得足夠細緻的話,將會從而獲得對裝飾品的嶄新的、感官性的體驗。當人們在裝飾物品中獲得愉悅時,到底與其發生了什麼樣的精神和身體的互動?本書有志于成為讀者在體驗明清時期的玩好之物時用來參考的系統工具書。書中約有280幅彩圖,將帶給任何對裝飾藝術、對中國藝術感興趣的人士一種前所未有的愉悅體驗。

※喬迅(Jonathan Hay)1956年出生於蘇格蘭。1978年獲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中國考古學學士;1981年入美國耶魯大學,隨班宗華教授(Richard Barnhart)學習中國藝術史,專攻晚期中國繪畫史、物質文化史。1989年以論文【石濤晚期的作品(1697-1707);一副主題的地圖】獲博士學位。現任美國紐約大學美術史研究所艾爾薩梅隆布魯斯講座教授,藝術史期刊《人類學與美學》特邀顧問(1990-1999)。喬迅的寫作主要討論中國藝術的現代性、主體性與世界性等問題;研究領域設計藝術的理論與方法、中國明清藝術、唐代墓室壁畫、宋畫及當代中國藝術。

目 錄

序言

第一部分玩好之物

1裝飾就是奢侈

品位的政治

生產的地理

顯示管侈

2與我們同思的器物

「器物—身體」和表域

超越結構—紋飾二元對立

裝飾品如何與我們同思

關聯的思考

3表面,觸動,隱喻

表面的體驗

觸動和隱喻

表域的資源

第二部分表城資源

4單色的光滑

內顯的色調

外顯的色調

5物質的紋理

天然紋理

人造紋理

6特意設計的紋樣

借鑒於紡織品的紋樣

石制品的紋樣

仿古

跨文化的紋樣

7圖繪

圖像

浮雕雕刻和模制

造型的圖繪

圖繪和主體性

8銘文

文人性的銘文

非文人性的銘文

9虛擬的表面

戲劇化的虛幻

錯視

10多元化的表面

壓縮

分配

所有者對於表面的轉化

第三部分從表域到物境

11重疊的層次

房間的功能

等級的區分

共鳴的層次

12器物的景觀

景觀的展示

景觀性單元

作為景觀的室內布置

13表面的氛圍

有生命的物品

時間、溫度、光照

香味和聲音

特殊的場合

14裝飾的魅惑機制

注釋

參考書目

術語表

致謝

致謝圖片提供者

索引

原文摘錄

我們生活在一個設計已經取代了裝飾藝術的時代。現代對於設計的概念是作為機械化的副產品出現的;機械化產生了設計者,設計者替代傳統工匠(傳統工匠的生存本身正被機器所替代)負責構思和執行。在我們今天對“設計”這個術語的使用中(如室內設計、產品設計),設計是設計師的工作。在器物被投入機器生產的狀態下,現代設計有著特定的特徵一一執行是從屬於構思的。當然,機械化在工業生產的歷史上是非常晚近的發明,肇始於18世紀晩期的歐洲,普及於19世紀。裝飾品的工業化生產在中國和其他地方則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機械化之前,這種生產是基於工匠的分工。雖然在工業的環境下,執行與構思是分開的,但二者都是出自工匠之手。從西漢的第一個手工業作坊直到17世紀,中國將近兩千年都是如此。甚至當明代宮廷要求坐班匠為瓷器設計圖樣時,這些坐班匠仍不是現代意義上的設計師,而是作為高水準的工匠被納入整個生產過程的。然而,18世紀前半葉,一批優秀人才被任命負責清代宮廷裝飾品的產。儘管機械化並沒有開始,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這些人對於匠生產的熟練控制使他們的角色更接近于現代意義上的設計師。他們所處的情境與現代設計師所處的情境的區別在於他們追求的不是經濟效應,而是創造奢侈、新奇和精緻之物,是為了具體呈現王朝的威權。總而言之,清代宮廷的裝飾不是我們今天所理解的設計,而且現代設計這一概念與1570年至1840年間生產的99%的奢侈裝飾一一無論是手工的單個生產還是工業化的大批量生產一一的關聯更小。在所有這些手工藝品中,構思和執行都是密不可分的。—— 引自章節:序言7

裝飾所提供的愉悅,源於人工環境在追求完美的過程中的最終不可能性。這種說法可能一開始看起來是匪夷所思的,因為我們對生活中的那些通過服飾、紡織品、壁紙、建築紋飾和上百種其他將裝飾興趣具象化的裝飾是如此的習以為常。但是裝飾品是一件高度編碼的物事。裝飾靠一種高度密集的資訊系統運作,與作為干擾或者噪音的非編碼物事截然不同。裝飾插入或者懸置了粗糙的人工環境中間的雜亂或者噪音。……通過形式的共鳴,裝飾就像建築一樣,利用這些模範,可以保證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的關聯,以及保證其自身融入自然環境中。這是裝飾的關聯性的一個更深的層面。然而,與此同時,裝飾將人類觀者與自然環境分別開來,因為它所製造的感官的完美是一種只存在於裝飾的形式中,並且只能在一個人工環境中被人類觀者實現的完美。—— 引自章節:關聯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