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赤兒 hanaakai
花赤兒 hanaakai

可以錯過了歲月,不可以埋葬了青春

"當代藝術"怎麼了?

11月份是一個比較休閒平淡的月份,濃濃秋意使工作腳步慢了下來,無論作畫及創作,也有點提不起勁似的,雖然滿腦子還有很多點子亂鑽,東奔西竄,卻懶洋洋的任其橫行擾攘,沒有捕入創作的牢籠中。

不投入工作,便為自己找點樂子,走進圖書館打打釘子,在隨意遊走間,翻看了一堆藝術雜誌,其中一本是介紹“當代藝術”的,遂引起了小筆的興頭,吸引眼球的並非作品,而是雜誌談論到市場對藝術家的影響。小筆一向甚少了解"當代藝術"品的市場,才發現,一些塗鴉作品竟可屢創天價,把齊白石這類大家的作品也比下去,連作畫的畫師也揶揄買家是笨蛋,花過千萬去買他的作品,真的使小筆如墮雲霧,百般不解,難道市場的買家真的和荷包過不去?

小筆細心閱讀後,發現內有乾坤,對相關運作有了初步的了解,買家當然不是口中的笨蛋。總括來說是有數個原因的,第一,新晉收藏家的冒起,當中中國北方的收藏家佔了一定的比重。這一點是不難理解的,約8年前小筆到北京的798藝術區,已看見很多破舊立新的創作,使人大開眼界,礙於地域資源,他們的作品完善度不一定是perfect,卻能看出造詣不凡,高手在人間的道理。北方的藝術氛圍往往是遠超南方,從而孕育了一批年資較輕的收藏家(暫且說是),他們不一定具有雄厚的實力,或如資深的收藏家眼光獨到,卻能把吻合時代的藝術創作收歸其下,當中並非瞎子摸象,捕風捉影。

第二,拍賣行的市場規律。傳統的藝術品(或古董等)賣少見少,資深收藏家有入無出,是真正的收起來,拍賣行為了生存,早已悉心鋪墊,花了很長的時間去培植需與求,一邊發掘有潛質的藝術家,為其搭建暴光平台,除了展覽外,其中一個方法是與商界同行並肩,制造品牌效應,其連鎖帶動,把當代藝術推上了另一個層次(或介面),使更多人能接觸藝術,使更多人能有機會嚐試去解讀一件作品,小筆的理解是“時空感應”。新晉的收藏家一經被教育,他們首先會以橫向式收藏,就是收集同類型(主題)作品,當收集至數量差不多時,在拍賣行的協作下,賣出部份獲利,然後再直向式收藏,即是集中收購漲價中藝術家的作品。這種市場操作,不但能維持拍賣行的生存,也大大提升了收藏家的實力,有出有入,裡應外合,在閱讀裡小筆從中窺探了一點端倪。

就以上小筆所說的時空感應,便是收藏家在接觸藝術品的同時,思維探索會與時代同步,藝術品帶出的並非歷史沉澱的訊息,反之是當今(甚或未來)社會的波段,經過藝術品傳送了回來,被所見者所感應。收藏家能通過作品認知藝術家存在的意義,這是與收集己過世的藝術家作品不同的,因為人鬼分隔己不能藉藝術品過電,但當代藝術是可以的。結果是哪怕買家被藝術家視為笨蛋,但也有一種"鬥氣"的成份,使收藏者樂在其中。

第三,不得不說,部份“當代藝術”充滿了對世界反思的訊息,是對時代的控訴。新晉收藏家絕非省油的燈,他們看出了在世界化的推演下,人類社會出現了各種矛盾,在新與舊的交替中,文化差異衝擊使社會出現分裂及變異,並非融和及同化,當代的意義被不同的市場解讀,激發了多元化的創作,在藝術家的眼中,不難找到被共嗚的創作,其中小筆之前舉例的塗鴉例子,充滿了反政府及抗爭的訊息,可見一斑。

但藝術歸藝術,總是有點超脫現實的感覺,市場是活生生地運作,收藏家也要抱著押寶的心態,不知道藝術家的創作,會否被市場所離棄,因為當代藝術中的訊息,往往與社會反思扣上了無形的枷鎖,表述了一個時代的正反價值,一旦價值被否定,或被濫用,收藏價值便大大下降。例如十多年前的環保訊息,廢物被藝術家捧為無價寶,大量收集舊式家電等,至今已被商家濫用至複刻推出,大大削減了收藏價值。

第四,小筆認為是最重要,亦是最危險的,便是市場的操作式升值。玩收藏的都是看作品的升值前景,一千萬買下來,三數年後,當然希望能漲價至二千萬,這是不變的心態。從閱讀中,2020年的藝術品總量拍賣竟已達4.5億美金,在疫情影響的不景氣下,想不到藝術品拍賣交出了一張亮麗的成績表。(一半金額是在香港成交的) 拍賣行的責任便是把手持的作品推高,然後再推高,最重要是當代作品還沒過時,藝術家還在工作室裡埋頭苦幹,繼續創作,形成了投資增值的味道。(很多人說中國的藝術品己出現泡沫,小筆也不太清楚。)

如按操作式升值去運作,藝術品價格只升不跌,對藝術家的創作究竟是一件喜事或是悲劇呢? 市場上看法是兩極的,不論如何操作,藝術家的創作是天馬行空的,沒有軌跡可尋,但總離不開自己沉醉及喜愛的範疇,或逃不出自己的籠子。若把作品賣了,便是收藏家的事,藝術家要管也管不著,市場的運作是不應該影響作品的創作,因為如果作品跟著市場去走,那肯定是商品,不是藝術品。而抱另一端看法的人,認為只要有市場價值便是商品,也無不通。

小筆認為儘管拍賣行希望把藝術品融入商品中,提高藝術家作品的知名度,但真正的藝術品,應該是獨一無二的,小筆相信,藝術家在一個特定的時空下創作了一件作品,那個時空是永遠找不回來的,而藝術品的直正價值是那一個時空內發生的一切,藝術家只是參與其中的一份子,那是一個渾然天成的巧妙契機,才會出現一件被藝術家認為無可替代的作品,而收藏家理應對該時空有所感應,才能體會到藝術品的波動,否則哪有收藏的價值? 如沒有哪那種感應,相信也不過是另一個被市場推著走的投機者吧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