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崑.Paulos
李建崑.Paulos

原籍台灣新北市,曾任大學教師。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熱情,甚願與時俱進、謙卑領受。唐代文學曾是個人教研專業,目前仍以閱讀、寫作為生活重心。曠觀寰宇、體驗生命、反思世道、散發正能量,將所思所感、發而為文,是最大的喜悦。拙作有幸得到文友青睞,感到榮幸!敬請多加瀏覽、批評、贊助、指教。

曠野活泉|對基督徒品格的省思

靈修筆記

在基督教的觀念,信徒大都是「蒙恩的罪人」,因著基督的施恩憐憫,得以蒙受救贖、得著恩惠、享有平安。但教會又是罪人的淵藪,基督徒在承受主的恩典時,應如何追求品格的增長呢? 使徒彼得是個漁夫,雖然未受正規教育,也許沒什麼學問,但因謙卑學習,致使他在跟從主耶穌時不斷長進。《彼得後書》中對於基督徒如何增進品格成長,曾有發人深省的教導。

首先,彼得認為基督徒的生命起於認識神,基督徒的生命「與神的性情有分。」(V.4)其次,關於靈命的成長,《彼得後書》有以下著名的經句:

正因這緣故,你們要分外地殷勤。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識;有了知識,又要加上節制;有了節制,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有了虔敬,又要加上愛弟兄的心;有了愛弟兄的心,又要加上愛眾人的心。(V5-7)

也就是說:基督徒為求品格的成長,在有「信心」之後,必須接著有「德行」、有「知識」、有「節制」、有「忍耐」、有「虔敬」,還要有「愛兄弟的心」與「愛眾人的心」。這樣才能多結果子,不致瞎眼失腳,可豐豐富富地進入「永遠的國度」。

這是基督徒品格成長的八階段。我個人覺得最難行、卻勢必咬緊牙關、努力踐行的是:「愛兄弟的心」與「愛眾人的心」。耶穌升天前,給門徒一條命令,正是要門徒「彼此相愛」,彼得在《彼得後書》同樣殷殷勸勉要「彼此相愛」。

11年的教會生活,偶爾看到教會信眾因著彼此日漸熟識,又在各種見證當中聽到不少弟兄姊妹「狗屁倒灶」的事蹟,一旦被提升為小權柄時,不免罪性復發,奇怪地只記住弟兄姊妹往昔為主作見證時所招認的過犯,而非記憶他們為主作見證時榮耀神的部分。於是在某些時機,竟出現傳舌、批評、論斷弟兄姊妹的靈命,致使他們受傷、失腳,卻無從辯解。

這種現象,我期期以為不可。詳讀《彼得後書》第一章1至11節,使人萬分警惕:假如弟兄姊妹仍然很不可愛時,能真心愛他們嗎?當各個族系(牧區)各自擁立權柄時,真的還有「愛眾人的心」嗎?如其不然,就必須回到神面前,重新悔過,深深認罪。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