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莉 Hallie 閱讀筆記
海莉 Hallie 閱讀筆記

哈囉,我是海莉 ! 著迷於透過閱讀慢慢成長、認識自己。我喜歡將書中的內容整理成好吸收的閱讀筆記,並分享自己親身實踐的心得和收獲。讓閱讀成為我們創造理想生活的加速器吧 !

《最聽話的人最先被淘汰》心得 : 給有一點點叛逆的你

停止忍耐,用渾然忘我力活出精采人生

你是否曾對教育體制抱持著懷疑呢? 或是你對於現狀並不滿意,想要轉變卻沒有足夠的勇氣? 我們從小養成忍耐、服從的性格,安然的走在社會為我們鋪好的道路上,但作者崛江貴文認為 : 脫離別人準備好的軌道,往未知的世界衝撞,才是真正學習的開始


這本書在說什麼?

你一定會想,怎麼會有作家這麼狂傲? 除了爭議性十足的書名,書封還畫著一個人把畢業帽丟掉,副標寫著「學校教的九成都是洗腦」。但一看推薦名單,竟然有《人生路引》的作者楊斯棓醫師,和知名作家、教師歐陽立中等人,這些明明是在教育體制中成就非凡的人,甚至根本就是教育機關中的人,怎麼會推薦這樣一本書呢?

看完後我發現,答案並不是他們也鼓吹「不要去上學」,而是我們能看一個從東大輟學,然後成為傑出企業家的狂人,如何檢視學校的歷史,和學校帶來的風險。了解到如何不要再盲目追求學歷,而是學會追求自己的幸福。每個人都能用渾然忘我力,掌握人生的主導權,活出最喜歡的自己。


學校讓我們養成忍耐?

1.學校的起源

學校起源於工業時代,它的興起有兩個主要原因,一個是要保護兒童,避免童工因為不完備的訓練,在工作期間意外死亡,另一方面,是為了培育出符合期待的員工,來應付龐大的供應需求。簡單來說,就是要培養出好管理、耐操勞的工廠勞動者。除了讓寒毛直豎的起源背景,作者接下來更大膽說: 學校就是一種忍耐。

2.儲蓄型的思考

你一定都曾聽過這樣的話 : 「錢要省著花,以備不時之需。」「錢要留給未來的自己,退休後再享樂。」儲蓄在生活中不可或缺,能應付突發狀況,但我們要存多少呢? 而且連學歷、證照都非存不可嗎?

作者把人的思考模式分成兩種,一種是儲蓄型的思考,一種是投資型的思考。他認為儲蓄型的思考是忍耐的持續,是為了以防萬一、為了之後可能會用到,而處處節制,忍耐著不花錢,也不冒任何投資風險。

在生活上,就是不去投資你的夢想,去被動的學習未來不知道派不派得上用場的學問,用保證不會出軌的自我投資,像是囤積學歷或證照,只為獲得安心和虛榮心。但不只效果有限,更放棄了自己的夢想,想像一下,這背後的隱性成本有多巨大? 作者更不諱言,他說 : 「百分之九十九的忍耐,只不過是停止思考而已。」

相反的,投資型的思考,是帶著期待和目標在學習,主動的探尋並突破能力的邊界。投資型的學習者,會大膽地去嘗試,不花多餘的時間瞻前顧後,而是把握住每一個機會。這些人從失敗中不斷修正,每個選擇都忠於自己,牢牢的把人生的主導權握在手心。

跟大家分享一個我很喜歡的 Podcast 頻道,叫電扶梯走左邊 (Left Side Escalator),這個頻道邀請來自各行各業的人來分享他們的故事,我發現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不安於現狀。就算要放棄原本平坦光明的前途,還是選擇更大的挑戰。主持人Jacky曾說 : “Always choose the most interesting path.” 讓生活充滿未知,每天充滿動力的醒來,我想就是投資型學習的最佳解釋。你可以選擇不要再無止盡的忍耐、儲蓄、規避風險,而是往未知的世界衝撞。

百分之九十九的忍耐,只不過是停止思考而已。

3.體制內或體制外

如果不要再為了學歷或證照等等而儲蓄,那麼是要鼓吹大家要趕緊逃離體制嗎? 我認為作者在這方面的言論過於偏激了。

我喜歡《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作者的解釋,他說一個人在體制內或體制外,並不是狹義的取決於他在什麼樣的機構中,或是否為自由業者,唯一的區別在於「這個平台能否充分釋放你的能力和潛力。」在體制內或體制外都沒有對與錯、好或不好,只有是否能充分展現自己,並且是內心真正想要。

我認為體制內和體制外,唯一的區別在於這個平台能否充分釋放你的能力和潛力。

渾然忘我力

考上一流的大學,進到好的公司上班,買車買房、生兒育女,最後享受退休生活,這是社會從小灌輸給我們的觀念,彷彿是通往幸福的標準答案。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我們都發現從好的大學進入好的公司,早已不能保障幸福,那麼,究竟我們要如何發現並追求屬於自己的幸福呢?

除了要用投資型的方式思考,我們還需要一個網路世代的關鍵競爭力,也就是渾然忘我力。

1.什麼是渾然忘我力

為什麼而做、採取什麼方式去做,都由自己決定,自己負起責任、勇往直前,這個要享受新時代並生存下去的能力,我稱為「渾然忘我力」。

渾然忘我力可以發揮在任何事情上,不管是繪畫、寫程式、演奏樂器、料理,還是玩遊戲。它就如同一個人進入心流一樣,會主動的做一件事,興奮的學習,在渾然忘我中不斷突破自己,並感到樂此不疲。渾然忘我力,能推動一個人超速前進。

2.如何找到渾然忘我力?

作者用一個很特別的比喻: 不是有個貼著「渾然忘我」標籤的寶物,等待著在某一天被你無意地發現。事實上,順序剛好相反。徹底致力於眼前的事物,在不知不覺中,才發現自己對這樣的事渾然忘我。換句話說,要用行動來創造自己的熱情

但對於要做出什麼行動,作者彷彿看穿了大家的內心。「其實老早就注意到坐上現成軌道毫無意義,然而卻未能握住方向盤。不知道自己究竟想做什麼、對什麼是能夠全心全意地投入,像這樣陷入『尋找自我』的人,我實在看多了。」這些人往往涉獵許多書籍、參加座談會,甚至考取證照,但始終沒有一項能夠堅持到底,做出興趣和成績,這是為什麼呢? 作者認為他們有以下的想法和特徵:

  • 個性三分鐘熱度
  • 我沒有錢做想做的事
  • 我現在還不夠有實力
  • 害怕失敗、逃避挑戰,想要明確的指引才剛始動作
  • 做這個沒辦法變成工作,很可能沒辦法養活自己,我只是個平凡人
  • 通才是現代社會需要的人才,我每個都做一點點,就能拼湊出完整的自己

上述這些描述有個共通點,那就是都沒有達到渾然忘我程度,對事情只做到「達成」。事實上,每個人都能夠達到渾然忘我。如果你說服自己我無法做到,那就等同旅程還沒開始,你就在幫自己採下剎車,放棄前方路途的景色。

如果是遲遲不為夢想付出努力,可以問問自己 : 「我是不是不夠喜愛、不夠想要?」 歐普拉的《關於人生,我確實知道》這本書中,有一段話我很喜歡的話 : 「不論眼下能做什麼或夢想什麼,放手去做吧 ! 勇氣本身即蘊含了天賦、能力與實現奇蹟的力量。下定決心,然後看著人生往前開展。」掌握渾然忘我力的人,不管是知識或人生視野都將更加廣闊。


重新定義工作

在工作方面,你很可能跟我一樣,在看完學校的起源後冒出許多問號,懷疑自己就是體制下的工廠勞動者,或未來員工。想著自己是在屈就,還是確實的在發揮自己的潛能? 那麼作者提出以下觀點,讓我們和舊有的觀念互相比對,重新定義工作這件事。

1.人生不是只有工作,然後等待退休

將人生依年齡切分成大學、就業、養老的思維模式,非常直覺,也很實際,其中的就業工作更是人生的軸心,但他認為這樣的人生未免太過侷限,現代人壽命越來越長,你大概不會想日復一日的做一樣的工作,直到到60、70歲吧? 賺的錢夠不夠支援和工作時間一樣長的退休生活,也是一大問題。我們應該主動開拓人生更多的可能

以知名唱片公司經理人「田定豐」為例。很多人在事業上打響名號,賺一大筆錢、開始過上優渥生活的時候,就是他一生的高點,之後即便沒有下滑,仍舊無法突破之前的成就。但田定豐和這些人不同,他在音樂事業達到巔峰時,反而思考人生如果從零開始,有沒有第二個可能? 於是他開始學習攝影,到台灣各個角落挖掘風景和故事,在摸索中逐漸打出知名度,不僅舉辦了多場展覽,更開拓了他的寫作生涯。光是這樣還不夠,在去年2021年,他竟然創辦了Mr.豐田蔬食電商,又開闢新的人生道路。(我跪。。)

2.在工作中玩樂,在玩樂中工作

書中有個觀點很有趣,那就是不必在意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我們從學生時代期待著趕快下課,到職場中還是期待著下班給自己犒賞,就像把人生分成「想做的事」和「不想做的事」一樣。但作者突破盲腸,他說: 為何我們不在「想做的事」上全力以赴就好呢?

你有沒有聽過這樣的警告 :「不要把興趣變成工作」,「如果把興趣當工作,興趣會變得不那麼有趣,你的熱情最終會被消磨殆盡」等等。的確,有這個可能,但也因為這樣勸世的言論,不知道讓多少人不敢去做夢。

曾看過這麼一句話: 「寧可有失敗的遺憾,不要有未曾嘗試的後悔。」成功或是失敗,只有親自嘗試後才能知道,在什麼事都還沒做之前,別因他人的幾句話而打退堂鼓。在工作中玩樂,在玩樂中工作可以不只是夢想,而是在運用渾然忘我力後,成為理想的生活模式。

不過,若是未能將興趣結合工作,《內在原力》中的三個「工作組合」,同樣能讓我們感到快樂和滿足,同時兼顧金錢、興趣、和自我實現。

3.不要再利用過去

我們不只是要當投資型的學習者,也要勇於放手。例如我很喜歡的部落格閱讀前哨站的站長瓦基,就是不利用過去的典範之一。他告別了薪資、待遇優渥的台積電,放棄可期的升遷和自己熟悉的領域,轉而成為自由工作者,迎向未知的人生。

不是因為耐不住艱辛而放棄,而是就算前途一片平坦,還是聽從內心的呼喊,去追求真正想要的生活。雖然我們都想要善用過去的資源,不想浪費自己一路上辛苦積累的成果,但有個故事是這樣說的 : 只是因為有土地才想蓋飯店的人不會成功,反而是因為想蓋飯店而找土地的人,因為發自內心的熱愛,得以實現夢想。


結語: 不要當太聽話的人

我很喜歡作者崛江貴文在前言中拋出的問題 : 「我們究竟要透過忍耐獲得什麼?

老實說,崛江貴文的文字讓我在閱讀的過程中,下巴開開合合。他除了有《快速致富》的作者直率的風格,更狂到有點犀利。我的驚嚇程度從需要放下書乾笑緩衝,逐漸變成充滿好奇的狂翻,就是因為這樣的當頭棒喝,我感覺甩掉了一直以來帶在身上的包袱,獲得了內心真正的解放。

過多的忍耐,反而掩蓋了我們未來的可能性。忍耐才會成功的準則,不應該再被吹捧。引用《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的這段話:「有些鳥兒是永遠關不住的,因為它們的每一片羽翼上都沾滿了自由的光輝。總有些人,他們一輩子註定要活到極限,一輩子都想觸碰自己能力的邊界。」

原文連結 海莉 Hallie 閱讀筆記

你可能也會喜歡...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