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桥土豆
过桥土豆

公众号:(还没有注册)

教育不是学习知识

创新性思维

公众号:过桥土豆/guoqiaopotato


昨天文被删。


……


今天说说教育。


国内目前是一个急功近利的社会,信奉短期功利主义。


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是国内对教育,从认知到实践,都存在偏差,这个偏差就是把“教育=知识”。


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高考也是考知识,所以知识就成了教育的全部内容。


在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观念下,学生为掌握知识点而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于文科题目,“死记硬背”是传统方式。而理科题目,可以死记硬背公式和概念,但是解题就不容易了。


不过,学生们也开发出一种方法,就是通过“大量做题”来识别题型,记住解题技巧,最终达到解题的目的。俗话说熟能生巧,题目做得足够多,以至于“刷题”,把能够找到的题目都做一遍,这样在考试中遇上做过的类似题目或题型的可能性就大。


但是,人才的教育,仅仅靠知识的积累就可以吗?


教育必须超越知识,这也是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否则国家出台多少政策,都没用。


爱因斯坦他对教育也有很多深刻见解。1921年,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第一次访问美国。当他到达波士顿后,一个记者问他“声音的速度是多少”。他拒绝回答。他说你可以在任何一本物理学教科书上找到答案,没有必要记住。随后就讲了上述这句名言:


“大学教育的价值,不在于学习很多事实,而在于训练大脑会思考。”

(The value of a college education is not the learning of many facts but the training of the mind tothink.)


爱因斯坦这里说的事实就是知识。知识当然重要,但是知识不是教育的全部内容。他在这里提出了有关教育价值的一个新命题,就是教育的价值不是记住很多知识,而是训练大脑的思维。这就提出了教育价值超越知识的另一个维度——思维。而恰恰是在这个维度上,中国教育是薄弱的。学生的思维发展正是教育中的短板。


在今天,很多的知识都可以上网查到。在未来,有更多的知识,可以通过机器帮人们查到。


人工智能,就是通过机器进行深度学习来工作,而这种学习过程,就是大量识别和记忆已有的知识。人工智能将来一定会替代那些通过死记硬背、大量做题,而掌握知识的人脑。而死记硬背,大量做题,正是国内目前培养学生的通常做法。


所以,一个很可能发生的情况就是,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会颠覆现有的教育模式。


而人工智能学不会什么?目前公认人工智能学不会的是人的创造性。


创造性的核心是人的创造性思维。人的创造性思维是指新的思维、与众不同的思维,它是产生创造力的源泉。


创造性思维是由知识、好奇心和想象力、价值取向三个因素决定。


知识,主要的问题是知识结构有问题。过多局限于专业知识,而缺乏跨学科、跨领域、跨界知识,而这些往往是具有创造力的人才的特征。


好奇心和想象力,正是国内教育被忽视的。


如果创造性思维是知识与好奇心和想象力的乘积:创造性思维=知识x好奇心和想象力,那么,随着受教育时间的增加,知识积累变多,而好奇心在减少,作为两者乘积的创造性思维就有可能随着受教育的时间增加先是增加,到了一定程度之后会减少。


这就形成了一个教育悖论,更多教育有助于增加知识而提高创造性思维,而另一方面,又因为压抑好奇心和想象力,减少创造性思维。


价值取向有三个层次:短期功利主义、长期功利主义、内在价值的非功利主义,每一个后者都比前者有更高的追求。


对短期功利主义者而言,创新是为了发论文、申请专利、公司上市,这些能够在短期带来奖励的结果。对长期功利主义者而言,创新是为了填补空白、争国内一流、创世界一流,这些需要长期才能见到成效的结果。而对内在价值的非功利主义者而言,创新是由于一种内在动力,而不是为了个人的回报和社会的奖赏,是为了追求真理、改变世界、让人更幸福。这种内在价值是一种心态,一种永不满足于现状的渴望,一种发自内心、不可抑制的激情。


我们之所以缺乏创造性人才,除了知识结构问题和缺乏好奇心和想象力之外,就是在价值取向上太急功近利,太功利主义。急于求成的心态,成雄败寇的价值观,导致的是抄袭、复制,而不大可能出现真正的创新,更不可能出现颠覆性创新、革命性创新。


……


所以,要颠覆老的教育模式,首先,教育要创造更加宽松的,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在知识方面,积极推动学科交叉和跨界资源整合。其次,在教育中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第三,在价值取向方面,在教育中要引导学生避免短期功利主义。


教育需要从根本上改革,而不是单纯的取消课外辅导班。


……


今日新闻:


1、四川攀枝花出台新政:生育二、三孩家庭每月每孩发500元补贴,直至孩子3岁


2、安徽一教师在别墅补课被现场查处。


发布于:2021年7月28日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