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桥土豆
过桥土豆

公众号:(还没有注册)

沉默的螺旋

一个传播学理论

公众号:过桥土豆/guoqiaopotato


“沉默的螺旋”是一个传播学的理论。


1965年联邦德国议会选举中发生选民“雪崩现象”,引起了德国传播学者“诺利—纽曼诺依曼”的研究。


她发现:对“周围意见环境的认知”所带来的压力,导致许多人最终改变了投票对象,在此基础上提出“沉默的螺旋”假说。


主要概念是:如果人们觉得自己的观点是少数派,他们将不愿意传播自己的看法;而如果他们觉得自己的看法与多数人一致,他们会勇敢的说出来。而且媒体通常会关注多数派的观点,轻视少数派的观点。于是少数派的声音越来越小,多数派的声音越来越大,形成一种螺旋式上升的模式。


沉默螺旋模式中动力的来源在于人类有害怕被孤立的弱点。


在网络时代,网络传播的匿名性,使得那些网络上的活跃者可以更加肆无忌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不负责任的用极端言语抨击与自己不同的观点。由于沉默螺旋的心理机制仍然存在,更会迫使更多人发生从众行为。


比如,在B站某些视频中,UP主为了互动,常用的语言就是“同意我就把**打在公屏上”。这一行为,就是典型的、放大性的、从众行为。


这导致网络空间充斥着解构、恶搞与怨恨。因此,经常变成倾泻“仇官”、“仇富”等负面情绪的“垃圾箱”。


这种网络舆论,导致习惯性质疑,走向“群体极化”,网络空间由此充斥着带有民粹倾向的暴戾之气。


与传统的沟通交流方式相比,网络上的负面意见气候主要是通过讽刺、谩骂和宣泄等网络语言来显现,更容易形成强大的舆论场。温和和理性的观点要么被淹没在口水中,要么在群体激昂的公众的谩骂和攻击声中走向沉默。


决定网络公共事件走向的是情感而非理性。公众关注的焦点是身份的归属、情感的认同、屁股歪不歪,而不是事实本身的对错,尤其是在“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强大示范下,以势抗争、以死抗争,往往取代依法抗争、以理抗争。《“阿里女员工”的大瓜熟了


因此,在网络公共事件中,存在有强烈的泛道德主义倾向,理性思辨往往被情感动员所压制,甚至“谣言”都被视为弱者反抗的武器,一切与抗争目的不同的声音要么被同化,要么受到攻击陷入沉默,舆论最终走向了“沉默螺旋理论”所揭示的寡头化和集中化。


……


如何打破这种沉默的螺旋?当然是不再沉默。充分发声。


各种自媒体的出现打破了“沉默的螺旋”的现象,人们介入传播的渠道愈来愈多也愈来愈便利,几乎可以自由的表达意见。


但是也要接受发声后承受的代价。


……


今日新闻:


1、中疾控专家:多起本土疫情证实新冠可由冷链输入 华南海鲜市场疫情也有可能


2、中纪委机关报发声:斩断娱乐圈乱象背后的资本链条


3、深中的老师真是不得了


发表于:2021年8月31日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