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过花香
已过花香

关注自由和美好事物

影|《他乡的童年》中国篇

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不能让娃输在起跑线上,除了语数外的补习班,还得额外给小朋友报很多课外活动班,各种乐器、夏令营、琴棋书画,恨不得自家娃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就为了能够在入学时,有一个好的经历,加大入重点学校的几率。虽然这么多年来,一直都在喊给学生减负,但是越减越重,连家长都跟着小朋友从小学开始学起,亲自上阵辅导作业,批改家作,一刻也不能停歇下来,因为内心里会有一个声音告诉你,你耽误不起孩子的时间。于是,晚间总能隐约听到来自家长的叫骂声,孩子的哭闹声,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有时候我还挺羡慕现在的小孩,只要他们想就能够上很多课外班,家长只要负责掏出钱包里的钱就行。我初中的时候,特别想学小提琴,然后和我妈说了很久,她让我去学了2个学期左右,后来因为要准备中考而被迫放弃了学习。虽然到最后我未必会坚持下去,但是只要我还想学就被打断,这成为了我的执念,以至于长大后的自己,会找很多网课去学习,最终也没有坚持下来,长大的人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借口放弃一直做一件事情。有时候我会想,是不是因为是我想学,才会给少爷报那么多班,我也并没有那么多深谋远虑,只是希望他接触到不一样的课程会有不一样的体验,他对编程和围棋课很有兴趣,学习也很快,就让他把这份最初的兴趣转化为他自己能够坚持下去的爱好。阅读和写作是我强制让他学习的课程,希望他能够在他迷茫的时候通过阅读和写作收获到对未来答案,从世俗角度来说,学会表达是一件比学习语数外更重要的技能,只要是在工作就必须得学会使用文字表达,即使是程序员也要知道如何写文档与他人沟通。

其实纪录片内的家庭并没有令人特别意外,因为大家有太多的教育方式可供选择,最终的结果也都是那一个,考上好的大学,改变自己的命运,开始新的生活。外来的教育方式学太多,反而失去了我们自己的传统,比如很流行鼓励教育,怕小朋友受到打击后会接受不了。但是我在《庄子》齐物论篇里学到一个说法,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不愿意听真话,因为真话很难听,而好话大多不是真话。会让我突然有个感觉,是不是有一点像巴普洛夫的狗,只要一摇铃,狗就流口水,只要你一鼓励小孩,他就特别有干劲,但是你不鼓励的时候,他就没办法自己获取能量保持这种干劲。蔡璧名老师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她有一次功课考第一名的时候告诉她的爸爸,他爸爸回答她,璧名,学生也是一种职业,懂吗?爸爸是药剂师,配对药给病人是不是很应该?你会觉得需要鼓励或礼物吗?你的职业是学生,考第一名或成绩好,这都是应该的。然后就变成了蔡璧名老师养成的习惯,当有一天习惯热情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对待自己所做的事情,自己会觉得这就是应该的。人在自己的分内里做好,很喜欢这份工作就把它做好,喜欢数学就把数学学好,喜欢围棋就在围棋领域里做到极致,这不是应该的吗?

其实我想说的是,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也有很多有意思的理念,被现在这个时代杂乱无章的信息所覆盖,外来的未必就是最好,传统也未必就是糟粕,尤其是我学习《庄子》以来,越来越觉得古代那些言简意赅的文字蕴涵了太多的道理,而我们可能穷其一生也无法去参破十分之一,但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学到多少是多少不就好了?在当下我收到了最重要的理念不是也很满足了吗?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