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石西恩
滾石西恩

「透過閱讀更新、改變自己」力求忠實呈現作者觀點,並從中發展自己的想法,因此文章有書摘,也有書評,分享時間管理、個人成長、邏輯思考等面向的觀點,歡迎互拍交流。

【超閱讀觀點】用信賴感為自己的第一印象加分--《聊不停有什麼用,說得讓人相信才重要》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那種第一印象跟後來相處的感覺差很多的朋友呢?

比如看起來很高傲,相處起來才發現根本少一根筋之類的。

但不可否認,第一印象一旦定型後,要再改變就有一定的難度。畢竟朋友還有機會跟時間可以深入了解(當然也可以選擇不繼續深交),但在職場簡報、面試、會議等場合,第一印象的好壞,就直接判生死。

心理學家施耐德提出「對人認知六個階段」:注意到對方存在、第一印象、從對方行為產生印象、推測其他特徵、形成整體印象、預測將來的行為。也就是說,整體印象的構建,從還沒開口的外表觀察,到開始語言交流與肢體動作等,都會影響。

《聊不停有什麼用,說得讓人相信才重要》的作者矢野香,以NHK主播角度,談NHK信任說話術,其中有部分雖然是在講新聞播報的標題字數等一般人比較不會用到的內容,但還是有很多地方值得參考借鏡。

用眼神提高評價

我們很常在演講場合,看到演講者為了顧及全場,邊講話邊移動視線,從左到右再從右到左。

心理學顯示,講話看著對方會讓人感覺是誠實的人,因此,如果要運用眼神交流,關鍵在於講話時要以一句話一個方向為原則,不要移動視線,比如講第一句話時看左邊,第一句話的句點時,再移動視線看中間,再接著下一句講完,移往右邊。至於從哪一邊開始,都沒關係。

那如果是個人對個人的談話呢?

矢野香也分享,如果覺得看對方眼睛很尷尬,那可以改尋找對方的眼睫毛,這樣一來可以消除自己心中的障礙,二來對方也是覺得是在看自己,同樣可以達到效果。

I-You-We法則

演說場合,如果先從We開始,可能會造成跟觀眾間的隔閡。

使用「I-You-We法則」,先從我(I)向你(You)搭話,再慢慢把話題擴散至(We),更能吸引聽眾。在脫口秀裡很常看到脫口秀演員,先跟一兩位觀眾問答,吸引大家的好奇,然後再開始進入脫口秀的表演,就是運用「I-You-We法則」。

開口前就成功的秘訣

在演講或簡報前,如果在正式上場前能先跟觀眾有眼神的接觸與交流,那麼「正式上場」就不算是是第一次上場,因為自己已經先跟觀眾有過兩三次的眼神接觸,不僅能增加自己的自信心,也能在觀眾心中先建立良好的印象。

不過對於某些人來說,要在眾人面前做眼神交流或許有困難。

那麼可以把「直視對方」,改成「尋找觀眾」。對自己發問「坐最後面那個人是幾歲呢?」「做最右邊那個男生穿什麼顏色衣服呢?」藉由尋找答案過程中,若能和對方對眼,就能達成眼神交流的目的;實際上,你是在找答案,但聽眾卻會擅自腦補「他在看我,感覺很有自信」等訊息。

最強一分鐘自我介紹法

PREP

運用Point(結論)、Reason(原因)、Example(舉例)、Point(結論)順序一次只說一個重點,做自我介紹。

整體架構如下

  1. 我是...的想法
  2. 為什麼我這麼認為呢?因為...
  3. 舉例來說...
  4. 因此...

PREP.LP

則是運用Point(結論)、Reason(原因)、Example(舉例)、Passion(熱情)、Let's(邀約)、Please(拜託)。

在Example(舉例)的前三個步驟都一樣,後面開始的Passion(熱情)以「我一直認為...」去帶出自己的看法與熱情所在,Let's(邀約)以「一起來~」邀請對方一起完成某件事,最後的Please(拜託)以「請您務必」打動對方同意請求。

西恩後見

《聊不停有什麼用,說得讓人相信才重要》有日本書一貫淺顯易懂易懂的風格,雖然部分內容因其新聞播報的專長,例如標題字數長度等,一般人比較不會用到,但主播跟一般人職場運用或生活人際溝通等,所要營造的信賴感是一樣的。

西恩覺得書中最棒的小撇步是以尋找眼睫毛,有時候異性對談,直視眼睛交流太久,難免尷尬,用了尋找眼睫毛方式後,發現尷尬程度大幅降低,因為又不是在看眼睛,而是在看眼睫毛XD

而一分鐘的自我介紹法則是提供一個架構,能讓自我介紹快速引出重點,避免自介太過於冗長,或參雜太多與主題無關的訊息。

如果文章喜歡或是覺得有幫助到你,可以日行一善,幫我按五下拍手鼓勵(化讚為賞幫助我)、留言(交流內心想法),一起用實際行動,營造正向力量:)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