哞拉圖
哞拉圖

哞?!

我相信艺术、音乐与科学

前阵子我疯狂着了魔般,

开始进行自我审判,不断内心各种角度批判自己,就像是活生生掀开了自己的皮曝晒于艳阳下;而且我还刻意让自己在脸书坦承许多自己童年的事情,硬逼自己不断的述说深层童年种种、青少年种种、后青少年种种。

以现代网路媒体那么发达,人人都缺个话题娱乐情况下,我这根本无疑是自杀;事实上.我就是抱着完全洗清面对,从小我知道我对自己严格的程度世界上是没人能超越我的,我依旧想找出我人格最深层扭曲认知没有妥善建构完成形成有人性该有的感情那块。


常言,执著成魔。

然此是谁语?亦,魔为何物?吾心坦然, 暂解魔为神神为魔;亦为神魔也为魈,窘今天下万佛皆变旨,然…

我才发现我们文化古文中只有接近个人自由而讲"由己"或"自主",而没有【自由】这种属于全体人共同的自由。这些越想越不开心,我持续找答案过程的所有涂鸦,也从原本十几岁亮色系活泼转变为灰暗诡荡了,我原本做策展的人的用意是散播幸福现在却散播情绪瘟疫,我更加沮丧。

很难想像我2012年间可以画出这么清爽的涂鸦

家人我妈和我姊担心我,都很反对我如此找答案下去,就是要我别想了,随便找份工作什至便利超商都可就会忘了。

可惜我依旧认为这逻辑根本不通。老实说,我自己自主做纪录,起码有念过研究所稍微懂得研究方法以质化研究方式去探讨,结果最后也被解读成想要do something and be somebody,吸引他人注意、博取认同感、讨拍拍等等。

很伤:-(

我家非常的传统,传统到我是不敢表达想法,都在想法与长辈期待中妥协。

转去国艺会开启的另一扇窗

这段期间加减被推荐去协助艺术家们去进行数位典藏或研究报告撰写。其中最近协助的艺术家是汤皇珍老师,有兴趣朋友可自行google或百度多点资讯。

汤皇珍老师是台湾行动艺术的先驱,现在的华山艺文中心以及台湾艺术家工会都是由她争取而来,可惜艺术在台湾发展真的是非常的困难与阻碍,因为我们人民都被金钱诱惑绑得来不及思考。

艺术只是小朋友才艺,音乐钢琴也是,台湾教育体制将这两者压的如此下等,我们过去的美术课和音乐课最常就是拿来补考数学或其他科目,有督学来时才画画或唱快乐颂。

我看汤老师过去花了15年时间完成「旅行」。虽这样讲好像很自大,但我觉得我好像在走她过去的路。

我作为策展人主要职责就是协助艺术家将作品具现化且能量化个经济效益好跟政府交代,我不会跟艺术家门谈太多私事或私交是我一贯风格;毕竟我得保证艺术家门的作品是他本来样子,我只是协助者而已。

但看着汤皇珍都已经61岁,现在却还在持续进行她的行动艺术计画试图呼吁大家该睁开眼看到某些事情。我顿时觉得,我整天在这耍忧郁抽烟做什么?我从汤老师身上看到,我其实也真的很想成为艺术家之一,但我没那勇气去跟家族说出真心话。

我终于知道该干嘛,就坦白一点吧:我才30岁,虽然过去过劳烂了一半但还来得及修补,我个性就是有点孤僻,且对钱过敏有点厌恶,甚至觉得台面上谈钱是俗气到不行的事。因为表现出来就会有很多奇怪人围绕会干扰我思考。

我们对钱过度在意拥有而非存有了。

这样想后,我的画风转变了

我突然没那么想再使用3D作为媒介作画,我直接用绘图板开始画,随意的抹抹涂涂。涂完我想我没什么好担心的,我知道自己可以会的事情不会太多,能做的事情表面很多却被社会他人标签局限住,且我30岁了能够在重新开始的机会更少了,但我面对自己承认我自己是很热爱相信艺术、音乐与科学远高于凌驾金钱之上,可惜年轻时间那么短,我不可能念完三个科系,且我超恨微积分和高等物理数学…的上课方式。

那么我就试图以自己的方式好好的整合,就将艺术典藏与普及教育这条路一路走到黑,做到好,我知道未来还有更多更大困难与现实,且尽管家人朋友一一离去不理解地看戏,认为我根本傻子。

但我相信艺术、音乐与科学。

我这生是有其他事要做,为了钱晕头转向娶妻生子买2400万的鸟笼缴贷款到75岁并非我的事。至少我也花了20年去学习讲人话,或许可以协助大家看懂艺术就是我们自己。

对我而言艺术、音乐与科学都是神给予我们人类的恩赐。

艺术扫除心灵的尘霾

音乐让我们能以灵魂对话

科学让我们更能赞叹神的天工与智慧

(也得先感谢牛顿、伽利略、哥白尼等古典物理学、天文学家)

我分享以下中西两个例子:

这是去年耶诞节北爱尔兰青少年国乐团中间串场的表演。

演出柴可夫斯基的«ПРОГУЛКА ПО КАМНЯМ -在小石路上舞蹈»

里头有些芭蕾元素,舞蹈者的清一色是10–16岁左右少女(东正教可能则是10–14),在欧洲基督教文化因人为误解圣经造成黑暗时代来临前,人们很自然会让自己的女儿们聚在一起去玩耍跳舞,

到了节庆女儿们一起跳舞,女孩们脚尖是如此踮起,芭蕾中角间垫起越高有越接近赞叹神的意味,这样就是对神的敬仰表示之一。且以父母的眼光,看自己女儿在上面跳也是多开心的一件事哪!中古欧洲长年动荡,见这那些吃饱没事干的国王也自然不会因小事发动战争了。

那我们自己熟悉的文化呢?

澳门我在之前闲晃过,居民也是非常辛苦的地方,但是在那么多拥挤的民楼内却藏有无数间录音室,甚至在去年新乐府团队以电音重新诠释粤剧【帝女花· 香夭】

我们文化在唐朝曾是黄金时代,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四大美人杨玉寰、一夫一妻制、尊重多元等概念普及,然而到了宋朝因为巩固帝制因素,透过儒学囚禁华人妇女近千年,啥一夫多妻、夫唱妻随等都那时出来的。

然而我们的爱情在过去祖宗为首情况下,表达就变得更是哀凄走向,虽然老实说我们文化中很多戏剧都经过帝制修改,【帝女花· 香夭】其实也是赞颂清庭当朝,但我们艺术可以理性分析择其善来看。

至少《帝女花》在1934年10月25日首演,大家也知道当时日本发展出自己的「亚细亚主义」急着解放所有我们这些亚细亚人杀红眼,至少一部戏可以抚慰逃离战争与家人失散疲惫的人们。

我想也许最后简单介绍两部,大家也能体会艺术、音乐能多丰富我们精神,帮助我们多面相思考而变体贴,也更能找到各自属于自己的真理。

科学绝对也行,但现在各种歪风让人生活越过越紧凑,甚至越来越空虚,纵情表面浮华享受渐渐麻木绝非对的方向。

虽然应该不会有,但假设就算我有小孩我也绝对不会让小朋友拥有足以判断哪些东西是扭曲前碰网路或太多电子产品,尽管我的专业在这。

最后回到首张图,我为什么这张这么画?

一个男人对着百老汇常用的镜子看着转向镜头?我自然都这样画。

大约100多年前欧洲爆发了大规模阶级抗争『波西米亚革命』,这场革命倒是真正改变了普罗老百姓生活,赞颂着「爱、自由与真理」,要不更早些义大利文艺复兴说实在是中产阶级以上菁英份子生活有具体改变,一般老百姓压根没影响。

(以下引用刘纪蕙所著◎Writer:Joyce Liu Translator:Dominique Huang English Revisor:Khaled Shukri Dancer:Shu-Yi Chou Photographer:LAN CHI-SHENG

先来读— 波西米亚(Bohemia, Bohême, Böhmen),Google看波西米亚风格可以看到极其浪漫,穿衣风格称为Boho style,但实际上波西米亚,这个词或许是当前流行的多元民族风混搭的时尚服饰风格,刺绣蕾丝、皮质流苏、串珠坠饰、大耳环、一圈又一圈的手环、层叠的披肩加上宽松多折的大摆裙,或是带有神秘色彩、 居无定所而狂放不羁的流浪艺人

强调心灵自由而叛逆的艺术家与知识份子。

波西米亚(Bohemia, Bohême, Böhmen),在去查查字根呢,会发现内在矛盾的组合词。

这个名词原本意思是「波伊人之家」(Bohemia, Boiohaemum,Boi-Heim, home of the Boii)

波伊人的字根,Boii,原指只有牛群而不拥有土地与恒产的人。既有其不被拘束的生命状态,又有其所属之居住地,表现出波西米亚透漏着一股生命矛盾。我也默默了画一好几幅含有波西米亚元素的插画或是人物隐藏其中。

我曾发表一篇「现代巨大图腾清道夫」其中女孩就是标准BOHO融合了都市传说Slender man,这女孩靠啃食在都市中迷失的人心而活,她生命内在的移动变化状态,无法被固定形态或是固定财产所绑束,但是生命又必然藉由形式呈现自身,代表自身,有所归属,有所承诺。这个形式上的束缚,使得内在生命力的动荡不安显得更为强烈与迫切。

为什么艺术家比较会面对波西米亚式的生命矛盾与内在冲动?原因或许是艺术家有较为敏锐的感受力,因此无法让这些形式代替自己的感受与表达。

生命动力本身就是多变的,生命随着生活处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持续透过心灵流动而迸发。心灵要冲破这些有形无形的囚笼,便需要向既定形式与规范挑战。

我们茫茫大海寻找属于自己生命的艺术形式

有人挑战当直播主、有人当网红、有人当部落客、有人当自由业Soho者、有人成为知识分享者。

都是以便让自己的生命情态得以绽放。

「艺术家」,并不是指特定社会阶层或是社会身分。

坦白说只要是人都会有艺术家心灵,因为生命本身便具有艺术感受与创造性的能力与迫切。只要是活着,便有这种感受的能力与创造的渴望。但是,无论是感受力的强度、情感的萌发、创作力的迫切、思想的探索,都必然需要透过各种形式的中介而出现,也必然立即承受此形式之局限与无力。

「波西米亚」便是这种处于形式与生命之间无法妥协的张力。

初音未来的确是日本和世界上许多人心中慰藉,但她(还是它?)内在也许更是摆荡

波西米亚可以唤醒我们的,大概就是在此张力所触及的极限处,我们会寻找到自己的形式,碰触到自己的生命。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