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展
學展

學展,政治工作者。台灣中壢人,是七年級也是90後,關注數位產業、台灣政治、媒體、兩岸議題。

就算是替代役也要接受「訓練」的,只是一點意義都沒有

前一篇是很鉅細彌遺的介紹,我在「下單位」之後的日常生活。

在上一篇評論區, @Beryl 以一種......覺得替代役應該要很專業(?)的預設,問「替代役有沒有訓練或課程」,關於這個問題,我回答起來都覺得害羞。

替代役有訓練,但真的跟「工作」本身、或「個人能力」的提升一點關係都沒有......

除了在前一篇留言下面提到,我「下單位」(到基隆市教育處)之後,會有幾個月一次的「法治教育考試」,在「下單位」之前,每一梯的菜鳥役男都要先經過「軍事基礎訓練」和「專業訓練」。

******

去年的這個時候(對!!就是這個時候!!!),我正準備進成功嶺(位在台中高鐵站附近的軍營),在進成功嶺的前一個月是狂爬PTT的替代役版看學長們的心得分享,進成功嶺該準備什麼(例如唯一能帶的零食是喉糖,送禮自用兩相宜,是成功嶺內唯一的合法貨幣),進成功嶺後該注意什麼,每個項目的計分方式如何,這些分數會如何影響未來「選單位」的結果。

要取得替代役資格,假如我是個今年6月準備要畢業的大學生或碩士生,我需要在4月時向國家提出申請,如果開出的名額比報名還多,那就是通通錄取,如果較少,就在6月時由每個像鎮市區公所「現場抽籤」,本人沒到可以由家人代抽、沒人到場則由公所人員代抽。

每年的錄取比例不定,有超過100%的,也有幾年是只有50%的。我那年算幸運,有92%。

收到公所拿來的「徵集令」後,大約兩週左右就要進成功嶺。一群人在中壢市區的公園裡,頂著光頭,或自己來、或由家人/女朋友送來,準備被送上通往地獄的巴士。

進了成功嶺,就是把大腦拋棄的時候,如果不拋棄,下場可能更慘。

例如,第一天晚上,我們有一大堆表格要填,但填表格可不是紙筆發下來、填完就了事,過程大概是這樣:

「現在先填上你的姓名」

(有人開始動筆)

「你幹什麼!有叫你動作了嗎?」

(眾人默......)

「好,動作」

(眾人填好「姓名欄」)

「接著,填上你的出生年月日」

(有人開始動筆)

「你幹什麼!有叫你動作了嗎?」

(眾人默......)

「好,動作」

(眾人填好「生日欄」)

這個場景對我來說是非常劇烈的culture shock。原來人一輩子之中,可以有這種生活方式。

******

在成功嶺的16天,是所謂的「軍事基礎訓練」,但替代役是從頭到尾不會摸到槍砲的。

「課程內容」就是早上0600起床跑三千公尺,早上下午加起來4堂課,有「大餐課」(3、400人坐在餐廳裡上課,是成功嶺生活最輕鬆的時刻),或是「基本教練」(就是立正、稍息),或是體育課(由一位在替代役界赫赫有名的「戰鬥阿嬤」來帶健身操)。

成功嶺的評分項目有筆試(跟大餐課的內容有關,但也沒這麼相關,大家基本上都是從PTT印考古題帶進去讀)、基本教練、跑3000公尺、生活內務(棉被摺得好不好、吃飯有沒有發出聲音、排隊時眼睛有沒有亂瞄等等)。其中,內務的評分方式著實讓我摸不透。例如,衣櫃中有規定擺放方式,還要準備一包未開封的抽取式面紙固定放在那邊檢查......

這就是第一部份的「訓練」。

******

在成功嶺最重要的事情,除了祈求身心健康的走出成功嶺之外,就是「選役別」。

替代役分成10幾種:警察役、消防役、教育役、社會役、矯正役、環保役、體育役、公共行政役......等等。

由於教育役算是「再差也不會差到哪去」的役別,所以學歷較高的人都會擠來教育役,申請人數一定都會超過開缺名額,在選役別的當天,就是以學歷為標準做篩選,「博士畢業的起立」「碩士畢業的起立」「大學畢業的起立」......如果是在所謂的「畢業潮」,即7-10月,就算是碩士學歷也不見得選得到,就看現場抽籤的運氣。抽不到的人就真的超衰,因為其他比較好的役別也差不多已經選完了,還有空缺的就註定是比較賽的役別了,例如要留在成功嶺的「公共行政役」,或是在監獄管受刑人的「矯正役」。

******

經過16天的地獄生活,還有下一階段的「專業訓練」。專訓的生活沒有成功嶺這麼緊,但上的課程對未來的服役工作其實也沒什麼用,更多的是每個講師來都在洗腦「要去偏鄉服務小朋友」「在替代役的期間也能學到很多東西」「要拿出態度,這對你未來工作也很有用」

專業訓練就是每個役別各自辦理,教育役一梯大約200-400人。(一梯的意思,就是同時被徵集進成功嶺的那3、4千人,替代役一年大約有12-13梯。從2000年開始算第一梯,我是173梯。)

教育役的專業訓練為期兩週、在台南的康寧大學(一間學生人數不到200人的學校,所以有一整棟宿舍提供給替代役訓練使用),內容基本上也是上上課、立正稍息、教你用滅火器等等。最後的評分方式,同樣包含筆試、立正稍息、生活內務(但比成功嶺真的輕鬆多了),以及成功嶺的分數。

這些分數,真的是分分計較,計較到小數點後兩位都不誇張。

因為在專訓的倒數第二天,就是「選單位」的時候,從第一名排到第2、300名你跟前面的人可能真的只差0.01分,而這個數字可能就是台北跟雲林的差別。

雖然一梯3、400個人、就對應到3、400個缺,而且就算在替代役的板上,也很難真的找到有價值的資料,判斷哪個國小比較輕鬆。(教育役多數都在國小當警衛兼工友,大約10%像我一樣在行政部門。)

可是即使無法判斷單位的爽度,但至少還能查到每個學校離市區多遠。我當時是把200個單位都查了一輪,然後在google map上釘了200個星星,然後根據交通位置排了1-200的志願序。

我那時在成功嶺因為腳受傷,所以在成功嶺和專訓時都沒辦法跑,分數硬是低了別人一截,好險最後還是成功留在離台北搭火車只要40分鐘的基隆。同梯的最後一名,去了馬祖。

專訓結束後,基本上就可以回到「人」的生活了。具體過得好或不好,真的很看緣分,看學校管理人(通常是總務主任)的個性、其他老師的個性、工友會不會也聯合起來使喚你......等等。

******

要說軍事訓練和專業訓練到底給了我什麼嗎...... 不帶偏見的回答,就是「沒有」。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