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平
張潔平

希望探索媒介的各種可能,也希望做個一輩子的記者。Matters站長。

2018,港大和台大的新校长,會預示什麼?

2017年底,港大和台大都選出了自己來年的新校長。

香港大學2018年1月就任的新校長張翔,是港大百年歷史中,第一位中國大陸背景的校長。

沒有人會否認,論科研學術,張翔是世界頂尖級的明星科學家(光學、納米技術等領域)。他大概也是80年代出國留學的那批中國學者中,成就最突出的人之一。履歷中幾乎沒有行政管理經驗(哪怕是系主任這樣的角色)是他作為校長職位申請者最大的弱項。

不過,在此時此地的香港,capability已經不是人們關心「誰會出任港大校長」這問題的方式,申請者的動機和這一結果的象征意義才是,雖然前者無法求證,後者只能留給歷史評說。

不論有心還是無意,張翔踏入的是1997以後香港最重要的轉折時刻。在他之前,港大剛剛成為兩股民主與反對運動的最重要策源地,溫和的佔領中環運動由港大法學院副教授發起;與此同時,港大學生刊物最先喊出香港民族自決、開始建立獨立論述,以此為伏線的旺角騷亂事件,主要起事者同樣有港大在讀學生。

社會反對有其複雜成因、往往來自制度不公平、是自下而上自發孕育成形......不過京官往往不這樣看問題。管治者希望尋找外部敵人,試圖通過解決外部敵人解決一切。在這樣的視角中,受英美勢力滲透的重鎮港大,便由此成了香港之亂的禍源之一。你要捍衛學術與言論自由,而他要收復意識形態陣地。象牙塔成了政治漩渦的核心。

而此時,英國校長走了,中國校長來了。

可想而知,這一位希望與中國教育部加強合作、未來申請教育部經費、建立大灣區納米研究中心、認為六四是「unfortunate event」的新校長就任,會對香港社會帶來怎樣的衝擊性感受。客觀上來說,促成香港大學更積極地參與中國的頂尖科研發展,發揮地緣的特殊優勢去展開更好的中國研究,是大好事。但好的意願發生在如今背景下,加之中國對高教體系愈演愈烈的意識形態嚴控,很難讓人不多心與擔心。

再看台大。新任台大校長管中閔以黑馬之姿勝出,是在最新一期QS亞洲大學排名中台灣大學持續下跌,跌低過馬來西亞大學之後。

管中閔是計量經濟學研究出身,與張翔同是中研院院士(張翔是中研院兩位僅有的中國大陸背景的院士之一),他的履歷中最特別的是曾入閣為官。在馬英九政府時,他是國發會主委,這個機構大概相當於中國大陸的國家發改委,主管宏觀經濟戰略規劃。2015年辭官。2017年參選台大校長。他的提案核心是「變革」,認為要推動台大國際化,將台大打造為「亞洲旗艦」,跟歐美名校合作成立分校,同時吸引亞洲的國際學生來讀,增加收入,抵抗少子化之後本地收生不足的危機。

台大的困境——經費資源少、人才大量外流、國際化程度低、圈內近親繁殖、實力下降……種種問題,也同樣是台灣困境的寫照。困境顯然有複雜的結構原因,「亞洲旗艦」的定位是否能牽引突破,一手掙錢增加經費,一手推動開放與人才流動,我也很好奇。就像台灣政府曾把自己定位為「亞洲矽谷」,也要開啟「新南向」向東南亞找尋發展機會。在沉悶的經濟危局中,可以看到台灣一直在努力尋找自己在區域的定位。只是理想和實際是兩回事,「亞洲矽谷」的尷尬,希望台大不要再經歷……

btw,就定位來說,「亞洲旗艦」是要跟港大競爭啊——港大的國際學生相當高比例來自亞洲,全英文環境也的確對國際學生較為便利。

相對於張翔之於香港,我不太熟悉管中閔之於台灣的形象。我看到很多人對他有所期待,但也有人認為他為官時的政策正是台大學術僵化的起點……還想求解Matters的台灣朋友,怎麼看管中閔出任台大校長一事?他提倡變革,但他說對問題了嗎?

一個校長的視野,決定一所大學的視野,某程度上也決定一座城市的視野。選出什麼樣的校長,反過來也同理。

話說到這裡,我突然發現我不知道很有錢的北大校長是誰……

@Jiahe @豬小草 @huyong @欣潔 @oiwan @鄭國威 @IP IAM CHONG @梁啟智 @thschee @Tao @Chyng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