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平
張潔平

希望探索媒介的各種可能,也希望做個一輩子的記者。Matters站長。

從「黑米」開始摸索,發現一個適合社交恐懼患者的「內向」網站

自從聽 @豬小草 講曾經發生在Hemidemi的台灣傳奇,我就一直在幻想這網站到底長什麼樣。很遺憾,它的網站上現在只剩這行字:

於是我開始搜索這網站成立的故事,評論它的文章,甚至還搜到了創辦人演講的PPT

大概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我開始著了迷一樣搜索這網站成立的故事,那些評論它的文章,甚至還搜到了創辦人演講的PPT 。接著發現,原來就像知乎源自Quora,黑米正是來源於del.icio.us,web2.0時代很火的網絡書籤服務(2003年創立,2005年被雅虎收購,2011年雅虎又把它賣給了youtube的創始人)。然後我意識到,自己的網絡經驗里,完全錯過了這一大波被叫做「書籤服務」的工具!

基於每個人網絡收藏夾的管理和分享,發展出工具、內容和社群——介於當時純社交的MSN/QQ與純內容的BLOG之間——這主意真妙啊!雖然它的社交功能被後來整合了一切(也因而無比混雜)的Facebook覆蓋,工具功能則大部分被read it later類工具接手,因而慢慢沒落。但回頭想來,每個人分享出自己精心挑選的收藏文章,並基於此進行八卦、學習、討論、組織、甚至行動(樂生@黑米),這種自我整理、從人際推薦吸取可信資訊、和社群交往的分寸感,真是剛剛好。

重點是,我在失落的到處搜索之中,意外發現了一個新網站,介紹它的文章標題一下子吸引了我——「反社交的書籤服務」:

https://pinboard.in/

它是在其它書籤服務網站已經盛極而衰的時候出現的,2009年,並且一直堅持到了今天。

當時,一個在yahoo工作的波蘭移民工程師覺得Delicious越來越偏向社交了,令內向的他覺得很煩。於是他把那些花花綠綠的功能都去掉,寫了個適合自己用的網站。網站的自我介紹也很內向:「這是一個給內向的人用的書籤網站。」 它說我不想要那麼多社交,想要「很有用但不煩你」,更重要的是,你收藏的那麼多link經過幾年都死掉了,它想要「長時間留住它們」。

它的網頁設計果然很內向,而且一直到今天都長這樣:

但功能很強大,尤其是它堅持用全文存檔的方式留住你收藏的link,也就是說,即便link的來源網站刪掉了文章,在pinboard上你還能找到!

在用戶達到1200人時,內向的工程師辭掉了yahoo的工作,開始全職做這網站。就這樣1個人做了8年,Pinboard還活著。

在2016年,工程師低調曬出了這些年的成績,成績單和他的網站一樣內向:

恩,你沒看錯,0 funding,而revenue的單位是k(美元)。

據說當時因為這張成績單,全世界的創業者都不淡定了,在Hacker News還引發了one man band到底能不能活的大討論。

我花了11美元註冊了這個神秘的網站,目前正在獨自探秘、驚喜發現的過程中。收費制,正是它存活的基礎。而且它的收費制很有趣,從第一天它就收費,費用隨著使用人數增加而增加(每新增400個註冊用戶,註冊費用就會上升一點),從最初的2美元,漲到現在的11美元。

用的人越多、價值就越高,這是這種收費方式的基本邏輯。當然,更根本的邏輯是,Don't be a free user。(此處 @鄭國威可能有不同意見!XD)

恩,不如換一個角度,對一個內向的工程師來說,事情搞大了,來那麼多人,當然要收更高的費用啊!不然,人太多了,怎麼辦!

好了,跑題文結束。推薦大家試試Pinboard,緬懷一下黑米時代……

萌萌的內向工程師Maciej Ceglowski ⏬⏬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