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帽子
好帽子

是一個 CS 研究生。 因為關注區塊鏈而來到了 Matters ,也想寫點文章和社群交流一下。

「閱讀」心流

心流是指人類意識的「最優體驗」,簡單來說就是人類能達到最美好最和諧的境界。心流並非吃大餐、開豪車,藉由物質層面來獲取的快樂,而是一種「深層」的體驗,人們必須在過程中放入注意力,有意識地在進行活動,最終進入心流。

心得

這本書已出版三十年了,作者是擁有芝加哥大學心理學博士學位的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書中闡述一種被稱作「心流」的體驗,是人類意識上最和諧的狀態。此書被視為正向心理學的經典,是米哈里集結自己的研究,針對大眾所寫的科普書,沒有過於艱澀的心理學詞彙,閱讀的過程很順暢,但仍能不斷接受到書中蘊含的大量知識與智慧。

何謂心流?

心流是指人類意識的最優體驗,簡單來說就是人類能達到最美好最和諧的境界。心流並非吃大餐、開豪車這種藉由物質層面來獲取的快樂。攏統地講,心流是一種「深層」的體驗,人們必須在過程中放入注意力,有意識地在進行心流活動。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過心流的體驗,那是一種美好的感覺,整顆心浸淫在當下所做的事情,沒有太多關於自我的感受,但也並非感到迷失,而是和諧的融入了宇宙,甚至對時間感產生錯覺,彷彿時間變慢(或者變快)。

書中常用攀岩當作例子,攀岩時必須全心全意的專注,正確地配置身體的姿勢、控制肌肉、選擇路徑等,其餘不相關的資訊都會屏蔽在意識之外,一心只想著征服岩壁,這就是一種心流。除了攀岩外,只要我們能將注意力放在當前環境,即使只是一本書、一幅美景、一場遊戲,都有機會使人進入心流。

以我自己體驗過的心流,大概是閱讀和寫程式的時候吧。

心流的前題是全然地控制自己的意識

人類發展出了一個其餘物種沒有的東西,名為「意識」。意識非常神奇,它讓我們跳脫了基因的控制,讓我們有思考以及選擇的能力。在科學上,我們對於意識的了解還不深。

現有的科學知識推測,我們的神經系統同一時間可以處理的資訊量,頂多是七位元。一組位元轉換到另一組為元最短時間是十八分之一秒。一個人一秒內可以處理的資訊量大約是一二六位元。

上述節錄自書中,說明了人類的意識是有限的,一次能處理的資訊就那麼多。我們的注意力會篩選進入意識的資訊,也就是說,**注意力形塑了我們的意識,因此我們應該審慎選擇進入我們意識的資訊。**這是掌控意識的第一步,也是進入心流的最基本的條件。明確地知道此時此刻自己在做什麼、想什麼,就不會任由意識隨意遊走,而成為自己的主人。

但是,意識其實非常難掌控!我們的腦袋幾乎不容許放空,在無所事事時,我們的意識會胡亂的飛舞,某個愉快的回憶、剛剛電玩遊戲畫面、早餐吃什麼,一秒鐘就有一堆雜訊在腦中閃過。只要任由意識遊走,我們很容易就想到令人煩躁的事物,因此能夠吸引注意力的活動就成了避風港。於是電視節目、社交軟體成了人類放置意識的地方。然而,以上活動對於使用意識的要求非常低,往往我們沒來由地給自己的腦袋餵食沒意義的資訊,確保我們的意識不會亂跑。但這根本是暴殄天物!就好比有一台性能頂規的電腦,卻只用來處理文書、播放影片,浪費了它的能力。

好在人們的意識而且是可以被訓練的。歷史中早已發展出許多訓練控制意識的活動,如冥想、瑜珈、武術等,這些活動都會讓心平靜下來,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覺察腦內每一個想法,身體每一個知覺。經過訓練的意識,較不會受到外在刺激的誘惑,而能夠選擇注意力應該處在何處,也會比較容易進入心流。

心流的條件

如果說心流是人類的最優體驗,那人類應該演化出輕易進入心流的能力。然而,我們並沒有。這是因為心流的效果和演化的條件並不吻合。《自私的基因》說明了基因是演化的最基本單位,它並不會循著對物種最佳體驗的方向變化,而是以「最穩定」的方式存在。換句話說,基因不能給我們帶來心流體驗,我們必須從生理層面往上進入到精神層面,才有機會產生心流。而到底是哪些特點,讓我們能夠滿足精神層面的需求?以下是產生心流所需要的條件:

  1. 熱愛所做的事情 這是基本。
  2. 要有適度挑戰性 不能太難,否則會讓人洩氣;也不能太簡單,否則就會太無聊。另外,這項挑戰要能夠讓人成長,並且隨著成長的步伐,挑戰的難度也要變高,才能維持心流。
  3. 有明確目標與立即回饋 這點非常重要,如果沒有明確的目標容易迷惘,沒有立即回饋則會缺乏黏著力。
  4. 要對自己的行動有掌控權 心流一大特點在於,人們會覺得自己是身命的主宰。

從這些條件,我們可以來檢視為何有些活動較為容易產生心流。身為一個資工背景的人,我會以解演算法題為例:

  • 我喜歡解有趣的問題。
  • 再者,這件事很有挑戰性,但是有可能做到的。
  • 解完題可以帶來美好的回饋。
  • 程式都是自己寫的,當然有掌控權。

自得其樂

即使我們沒有進行任何特定活動,也是可以引發心流,只要能夠「自得其樂」。書中舉的例子是,囚犯在狹小的監獄,透過觀察鐵窗、床鋪的構造,也能進入心流狀態,這呼應了控制意識這項心流條件,再怎麼無聊的東西,還是有能夠讓我們思考的空間。這種好奇心引發的心流,就是自得其樂。

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可以輕易進入心流的人生階段,也就是幼童時期。對幼兒來說,幾乎每天都是全新的體驗,所有事物都能引發強烈的好奇心。地上的螞蟻、水果的紋路、天空的白雲,都曾經是我們心流的泉源。也許我們該問問自己,為何這些事物不再為我們帶來心流?

小結

剛開始閱讀時,可能會覺得這本書怎麼有點心靈雞湯的味道?心流就是要做喜歡的事情,只要抱持正面的心理,任何事都能帶來心流。但隨著作者從歷史、宗教、運動等面向援引各類例子,就能漸漸體會到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心流體驗。回想起自己在寫程式作業時,常常忘了時間,只想把問題解出來,或許這就是一種心流體驗吧!包括自己在這篇心得時,或多或少也有進入一點心流的狀態。

我想「心流理論」的最大貢獻,在於定義了這美好的體驗。在我們理解自己的快樂泉源來自於這樣的狀態之後,就有明確的目標能夠依循。下次,我們又沒來由地滑手機時,會意識到自己偏離了軌道,於是放下手機,去從事能夠引發心流的活動,就算只是個等捷運的空檔,也能自得其樂地觀察周遭環境。

最後,心流體現出人類是犯賤的,單純的享樂無法帶來最優體驗,反而是工作、遊戲,或任何有困難度的事情,才能夠讓腦袋思考,帶來心流。以前總會思考人生的意義卻遍尋不著,現在似乎有了解答:人生最大的樂趣,就是活動我們神奇的腦啊!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