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匠
金匠

文字構築的教育、日劇、電影與雜談 用樂高麻痺苦悶的生活 https://www.instagram.com/goldpenguin72/

從日本女籃亞洲盃五連霸看中華女籃的原地亂舞(下)

前面談完日本隊,現在我們來談談中華隊。

雖然找來錢薇娟擔任總教練,但中華隊仍無法擺脫與前一屆相同的第6名窘境,攤開面對前五強的比賽數據,輸澳洲11分、輸南韓6分、輸紐西蘭15分其實都不算多,只有面對中國輸了74分比較難看些。

就比賽內容來看,台灣球員的個人能力其實並不比前五強遜色,尤其是在後場部分,林育庭、劉希曄等都是運球突破及外線投射能力兼具的優秀球員,還擁有極為出色的單打動作,面對進攻輪轉不順時,中華隊還是能靠個人能力搶下一些分數,而鋒線球員雖然身高不足,但靠著衝搶也得到好幾次二波進攻的機會。

那中華隊的問題出在哪呢?

最大的問題非「團隊進攻」莫屬!中華男籃同樣有這個問題,大轉身過人、翻身跳投、拉桿上藍等高難度個人動作非常帥氣,但不會因此讓球隊更容易贏球!

空檔的中距離簡單跳投是2分,空中連閃過5個人的神蹟上籃也只會算2分。

在前六強中,中華隊顯然是團隊進攻最糟糕的球隊,這狀況明確地反映在助攻數據上,撇開沒有對戰的日本隊,中華隊4場球下來比對手少了58次助攻,場均15次助攻大概只有對手29.5次的一半,會產生這樣的結果,主要由於中華隊團隊進攻多半以簡單的擋拆為核心,但擋的人執行掩護並不確實,所以無法造成對手錯位防守或者漏人,自然也無法做後續的發揮,反觀體型與中華隊相仿的日本隊,在執行擋人時,幾乎都逼近到肩碰肩的程度,這讓她們空手跑位的射手或持球選手,後續都能得到施展動作的有效空間。

再者,或許是因身材遜於對手而影響視野,中華隊鋒線球員的傳導能力明顯不足,這讓空手跑位的球員即使跑出空檔,也很少接到及時送來的球,更遑論禁區高低位配合等其他攻勢。

中華女籃U19代表隊的總教練時超傑,日前在結束匈牙利女籃世界盃之行後有感而發:「….感覺世界列強越來越重視個人基本能力,很多時候拿到球,就是一對一直接處理掉!就算是小組配合,最多到3個人就要想辦法把球送進籃框,不再像過去一定跑完整個戰術系統,現在球員不只要能一對一,甚至連一對二都要有能力突圍。」

8月13日,U19世青女籃排名賽,中華隊以42比111慘輸日本,日本球員的個人能力是否真比台灣球員出色那麼多?顯然,個人能力不是69分差距的唯一解釋。

上述時教練這段話在U19層級或國內HBL或許適用,但擺到成人級別的比賽恐怕就要打些折扣了,無論是東京奧運或亞洲盃,除了像李月汝、韓旭等有明顯高度優勢的選手,或者美國隊幾位完全不同級別的選手外,極少能看見一對一連續吃掉對手的畫面!簡單的擋拆或雙人配合確實是現代籃球的主流進攻趨勢,但前提是要能夠確實完成每一個動作環節!

第二個問題是換防。

可能正因為前述自身掩護不確實的習慣,導致中華隊在面對真正扎實的掩護時,很容易順著對手擺布而交換防守對象,或因交代不清而失位,且面對攻防轉換或二波進攻時,隊員間的防守也常因欠缺溝通而漏人,由於中華隊身高本就居劣勢,故失位後遲來的補防,很難影響到對手出手,進而造成丟掉分數的結果。


最後是選材問題。

近年來籃球越來越強調球員的機動性,中華隊當然也不例外,攤開陣容看,這批球員的活動力確實都很好,但卻明顯有功能重疊的問題,在後場,每位球員都能切能投,但卻缺乏主要的進攻發動機與穩定輸出的遠程砲台,在前場,每位球員活動力都相當出色且勇於拼搶,但進攻手段和傳導能力相對不足,在面對比自己高大的防守球員時,顯得完全沒有威脅性;在先發與板凳等主要輪替球員功能相仿的情況下,身為總教練的大廚自然也難變出什麼新穎的菜色!

當然,台灣球員就這些,以禁區球員來說,攤開WSBL精美的球員名單,身高超過180公分者寥寥可數,又怎能期望從中挑出各種功能各異的禁區球員呢?

要解決選材問題,恐怕只能期待台灣有更大的球員基數與更完善的球員養成制度。

每逢國際賽失利,一定就會傳出缺乏歸化球員的呼聲,男籃如此,女籃也一樣,沒錯,合適的歸化球員當然能有效提升戰力,但歸化球員也非能治百病的萬靈丹。

讓我們回顧一下東京奧運,奪下銀牌的日本隊中主要有2名非純日本裔球員-歐可耶桃仁花和馬瓜伊芙琳(Evelyn Mawuli)其實都是從板凳出發,前者主要負責禁區的防守、籃板等垃圾活,後者則擔任打爛仗的搶分部隊,這2人雖然吃下一定的上場時間,但重要性顯然遠不如先發五人,因此要說日本隊全靠歸化球員,拿掉歸化球員就等於拿掉日本隊的奧運銀牌!恐怕是太過偏頗了。

換個角度思考,多給中華隊2名歸化球員就能達到日本隊的等級嗎?答案恐怕也是否定的。

日本女籃突飛猛進的主因,很大一部分必須歸功於日本籃球協會早在2002年就制定出一套包含「強化日本代表隊」、「指導者育成」、「基層選手發掘及育成」三大面向的20年長程計劃-「JABBA變革21」(有興趣者可以上日本籃協的官網查看完整內容),這裡頭鉅細靡遺地規劃了各層級球員及教練的培訓方針、計畫、日程、甚至培訓課程內容等項目,而歸化球員正屬於前述大計畫的一環,日本這幾年不僅致力於傳統歸化模式-吸收日本職籃表現出色的洋將,更四處挖掘具日本血統、有運動天賦的混血球員,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在NBA第九順位被選中的八村壘,父親是西非人、母親為日本人的他,現已成為日本男籃的看板人物。

那中華民國籃球協會呢?它是否有什麼長遠的規劃或目標呢?官方網站上看不出來,長期關注籃球的筆者也沒聽說過,依現行的組成和運作模式來看,似乎也不需要抱太大期待。

由於身體素質及體型上之劣勢,亞裔國家要在國際賽場上獲取好成績本就不易,但與台灣條件相仿的日本做出了示範,日本女籃的成功,某種程度上也在提醒台灣毋須放棄女籃這個戰場,只要確立目標、擬定計畫,且按部就班確實執行,必能克服先天之不足。

希望台灣女籃可以早日展開復興之路,步出那漫長的漆黑隧道。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