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監察
全球化監察

反對富豪瓜分世界.全球資源人民共享。People Before Profit!

9.16國際保護臭氧層日——人類自我拯救的成功案例

1995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確定每年9月16日為「國際保護臭氧層日」,以紀念1987年9月16日簽署的《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


臭氧層是指地球大氣平流層中臭氧濃度相對較高的部分,在地球各處並沒有一致高度。而所謂的高濃度,其實也只有薄薄一層——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只有3毫米。


臭氧層中的臭氧主要是紫外線製造出來的。太陽光中的紫外線分為長波和短波兩種,當大氣中的氧氣分子受到短波紫外線照射時,氧分子會分解成原子狀態。氧原子極不穩定,極易與其他物質發生反應;與氧分子反應時,就形成了臭氧。臭氧形成後,由於比氧氣重,會逐漸向臭氧層的底層降落。在降落過程中隨著溫度上升,臭氧愈發不穩定,再加上長波紫外線的照射,會再度還原為氧。當這些反應達到「動態平衡」,也就形成了臭氧層。


過量的紫外線對動物、植物和微生物都是有害的。上述化學反應使太陽射到地球的大部分紫外線轉化成了熱量,這就是為什麼臭氧層是地球生命的保護層。


人們在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發現全球各緯度平流層的臭氧含量下降。1973 年美國化學家馬里奧‧莫利納首次提出氟利昂對臭氧層的危害。但各國政府的反應是緩慢的。


1977年3月,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理事會在美國召開了有32個國家參加的「評價整個臭氧層」國際會議。會議通過了第一個「關於臭氧層行動的世界計畫」。這個計畫包括監測臭氧和太陽輻射,評價臭氧耗損對人類健康、生態系統和氣候的影響,並要求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建立一個臭氧層問題協調委員會。


1980年,協調委員會提出了臭氧耗損嚴重威脅人類和地球生態系統這一結論。


1981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理事會建立了一個工作小組起草保護臭氧層的全球性公約。


又經過4年的艱苦談判,1985年4月才通過了有關保護臭氧層的國際公約——《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但這個要等到1988年9月才生效的公約只規定了交換有關臭氧層資訊和資料的條款,對控制消耗臭氧層物質的條款並沒有約束力。


在政府的老爺們慢吞吞開會之時,情況終於糟糕到了令人憂慮的程度——1985年科學家宣佈南極周圍臭氧層明顯變薄,形成所謂的「南極臭氧空洞」;到1987年,空洞的面積已相當於美國的兩倍。


幸運的是,那是一個激進環保思潮和草根行動主義方興未艾的年代。來自許多國家的環保主義者組織了保護臭氧層的國際運動並獲得了廣泛支持。運動的策略包括科學宣傳,罷買含有破壞臭氧層化學品的產品,遊說政府和民選代表,組織遊行示威等。

發生在紐約曼哈頓的一次保護臭氧層抗議,時間大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標語牌上寫著:「光靠墨鏡是不夠的,臭氧層缺失將導致二十萬人死於癌症」,「為什麼杜邦公司的利潤比人命更重要?」,「氟氯化碳(CFC)=企業(Corporate)資助的(Funded)癌症(Cancer)」。(圖片來源:amNY)

帶領科考隊發現南極臭氧空洞、入選《時代》雜誌2008年世界最有影響力100人的科學家蘇珊·所羅門(Susan Solomon)回憶說,美國的消費者早在七十年代就已經開始抵制含有CFC的噴霧產品——那時還沒有國際條約禁止CFC。她還說:「當時圍繞反越戰運動建立起的激進主義整體氛圍尚在,總的來說,大家的想法是必須質疑權威,墨守成規的做法不一定是好的。」


在公眾的推動下,1987年9月16日通過了《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並於1989年1月1日起生效。該議定書規定,參與條約的每個成員組織將凍結並依照縮減時間表來減少5種氟利昂、3種溴化物的生產和消耗。


蒙特利爾議定書實施後的調查表明,根據議定書規定的控制進程及效果並不理想。於是1989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又召開了保護臭氧層倫敦會議與相關締約國第一次會議——赫爾辛基會議,進一步強調保護臭氧層的緊迫性,並於1989年5月2日通過了《保護臭氧層赫爾辛基宣言》,鼓勵所有尚未參加《維也納公約》及《蒙特利爾議定書》的國家儘早參加。


1990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倫敦召開了《蒙特利爾議定書》締約國第二次會議。57個締約國中53國的環境部長或高級官員以及歐洲共同體的代表參加了會議。此外,還有49個非締約國的代表出席了會議。這次會議通過了若干補充條款,修正和擴大了對有害臭氧層物質的控制範圍,受控物質從原來的2類8種擴大到7類上百種。會議還規定:締約國在2000年或更早的時間裡淘汰氟利昂和哈龍;四氯化碳到1995年減少85%,到2000年全部被淘汰;三氯乙烷到2000年減少70%,2005年以前全部被淘汰。


如今,曾廣泛用於冰箱、噴霧罐和滅火器中的氯氟烴和哈龍等消耗臭氧層物質已經被淘汰。2019年,科學家欣喜地發現南極上空的臭氧空洞面積已縮至1982年以來最小的面積。


保護臭氧層運動的成功是一次人類的自我拯救——無數人免於患上皮膚癌、白內障、免疫系統缺陷和發育停滯等疾病,大量人類賴以生存的糧食作物和海洋生物免於被紫外線殺死。


但人類卻並沒有繼承那些成功的經驗。當下我們正面對更嚴重的氣候危機——全球暖化,但各國政府卻行動遲緩,各自算計;企業的利潤依然比人命重要;而民間的呼聲卻無法像三十年前那樣撼動決策者。


值得慶幸的是,以格蕾塔·桑伯格(Greta Thunberg)為代表的年輕一代,正在試圖讓激進的行動主義回歸。這或許是人類再次完成自我拯救的希望所在。

2019年,新一代的環保抗議者,標語牌上寫著:「要體制變化,不要氣候變化」。 (圖片來源:Remko de Waal,AFP)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