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監察
全球化監察

反對富豪瓜分世界.全球資源人民共享。People Before Profit!

是時候讓金融業為資助生物大滅絕負責了……

來源:Portfolio Earth

日期:2021年1月7日

編譯:全球化監察


年初時,我們介紹全球塑膠污染與銀行融資貸款的報告內容。這次我們介紹其姊妹篇金融行業與破壞生物多樣性的報告內容。如果你想先瞭解報告的詳細內容,歡迎按此下載報告閱讀。


目前,我們正身處於地球第六次物種大規模滅絕。1這場滅絕被稱為「人類世滅絕」,是首個由人類引起的滅絕。人類的影響幾乎已經到達地球的每一個角落,並且正在接近地球的安全界限,地球從中恢復可能需要數百萬年時間。2在這一問題上,政府和企業一直是受關注的焦點,但金融活動大多躲過了監管。直到最近一份報告揭露了銀行如何資助破壞自然的活動,這種情況才開始改變。

報告封面圖 。圖片來源:Portfolio Earth

這份名為《全球生物滅絕背後的資金推手》的報告由Portfolio.Earth發布。這是一個致力於讓金融業對其破壞自然的行為負責的跨界合作項目。


該報告稱,2019年全球頂級銀行向政府和科學家視為造成生物多樣性破壞的主要行業投資超過2.6萬億美元(相當於加拿大的GDP規模)。重要的是,在報告評估的銀行中,沒有一家建立起完善的制度以監測或衡量其貸款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也沒有一家制定過全面的政策來阻止這種影響。金融體系肆無忌憚地破壞生物多樣性,而銀行則在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在當前監管機構和規則的保護下,銀行不用承擔任何後果。


金融業在破壞人權和原住民主權的同時,也正在為造成大規模滅絕危機的活動提供資金。因此該報告呼籲:


  • 銀行應披露並大幅減少對自然的影響,停止為新的化石燃料和造成毀林、過度捕撈和生態系統破壞的專案提供資金。
  • 各國政府應停止為銀行破壞生物多樣性的角色提供庇護,並重新制定金融規則,要求銀行對其貸款造成的損害承擔責任。
  • 各地民眾應擁有對自身資金投資方式的發言權,並有權阻止銀行對民眾和地球造成嚴重傷害。


此項研究的重要意義


我們的生命和生存取決於我們身處的環境。新冠肺炎疫情表明,大自然是確保人類身體、社會和經濟健康運轉的基礎。健康的環境和物種多樣性遏制了此類疾病發生的風險。3當我們徹底改變大自然時,就有可能為疾病全球大流行創造條件。


我們不應再將環境破壞視為經濟發展必然帶來的不幸副產品。實際情況恰恰相反——由於人類對自然的肆意破壞,導致全球經濟損失高達8萬億美元,4並造成失業率上升、社會不平等加劇。近期研究表明,新冠肺炎疫情在短短25周內就使全球發展議程倒退了25年。5


如果我們保護自然,自然就會保護我們


全球一半的GDP都來自於自然6及其提供的服務——如授粉、水質和疾病控制等。另外還有許多行業對自然的依賴性隱藏在供應鏈中。


儘管如此,全球經濟依然肆無忌憚地破壞自然。


針對政府和科學家視為造成生物多樣性破壞的主要行業,該報告首次嘗試量化分析全球頂級銀行向其提供的貸款和承銷。


該報告評估的大部分資金(66%)與直接造成生物多樣性流失的活動有關(如商業捕魚、採礦),另外34%的資金投資於間接造成生物多樣性流失的公司(例如通過商品零售、加工和貿易來增加供應鏈各環節的需求——如通過發展建築業創造原材料需求)。


對銀行生物多樣性政策的分析表明,沒有一家銀行建立起完善的體系以衡量、報告並大幅減少金融活動造成的環境影響。簡而言之,銀行不願意、也沒有做好準備應對生物多樣性危機。


該報告對銀行評估得出的其他主要結論包括:


  • 報告涵蓋的50家銀行都與具有生物多樣性風險的融資有關,提供的平均融資額為520億美元,其中最高為2100億美元,最低為13億美元。

    生物多樣性風險最高的10家銀行中,前三家總部位於美國。這50家銀行的所有貸款和承銷中,約有26%與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花旗集團(Citigroup)和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有關。同樣來自美國的富國銀行(WellsFargo)是生物多樣性高風險行業的第五大投資者。

    報告評估的前十大銀行中,還有三家日本銀行和三家歐洲銀行。前者分別是瑞穗金融(Mizuho Financial)、三菱金融(Mitsubishi Financial)和三井住友銀行(Sumitomo Mitsui Banking Corporation);後者分別是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滙豐銀行(HSBC)和巴克萊銀行(Barclays)。

躋身世界頂尖銀行之列的數家中國銀行則排名稍後。

32%的貸款和承銷與基礎設施有關,25%與金屬和礦物開採有關,另外20%與化石燃料有關。


  • 雖然投資總量中僅有10%與糧食生產(農業和漁業)相關,但該行業對全球生物多樣性的影響最大。7

為避免生物滅絕,銀行必須停止提供資金。


科學家和政府均認為8,全球糧食生產體系、林業、礦業、化石燃料、基礎設施、旅遊業以及貨物和人員遷移都是造成全球滅絕危機的主要因素。儘管很多活動由相關公司開展,但金融業為此類活動提供資金才使之得以開展。


銀行做出決策,並向政府和科學家視為造成地球和社會破壞的主要行業投資。最近數個醜聞9表明,全球一些頂尖銀行會暗中投機取巧。其他金融行為體也可能與銀行沆瀣一氣,共同為破壞自然的活動提供資金。


各國政府和科學家一致認為,要制止和扭轉目前的生物多樣性危機,必須開展根本性變革10。銀行、監管機構、其他金融行為體、司法部門、政府、公民等所有政治經濟的組成部分必須採取切實行動,包括治理者和推動者在內的金融體系所有成員必須行動起來,建立正確的規則、責任和文化,制止和扭轉自然的衰敗。


受當前氣候、新冠肺炎疫情以及生態危機的影響,全球社區和環保人士變得日益激進,針對金融業及其他經濟行為體破壞自然行為的監督日益增強。在少數案例中,銀行和金融業已通過衡量風險敞口做出回應。近期,許多關於披露生物多樣性流失11的新方法和新倡議紛紛出臺,其中包括生物多樣性承諾融資(Finance for Biodiversity Pledge)。12這些動向正受到人們的關注和謹慎歡迎。但是,這些方法和倡議不能取代銀行及其治理體系必須採取的緊迫變革行動。


Portfolio.Earth是一個新的跨界合作專案,旨在讓金融業對其破壞自然的行為負責。越來越多的人們關注到,金融業從未認真對待人類引起的第六次大滅絕,並依然積極向政府和科學家認為會破壞生物多樣性的行業提供資金。該專案希望通過聚焦不同聲音和新方式來論述這些議題,向資助生物多樣性滅絕的金融業施壓,讓金融業對資助環境破壞的行為負責。


參考資料:

1. Ceballos, C.等(2017年)。《脊椎動物數量流失和減少釋放第六次大規模滅絕信號,由此造成生物滅絕》(Biological annihilation via the ongoing sixth mass extinction signalled by vertebrate population losses and declines)。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第114頁(30)E6089-E6096。https://doi.org/10.1073/pnas.1704949114

2. Barnosky, A.D.等(2012年)。《地球生物圈狀態接近改變》(Approaching a state shift in Earth’s biosphere)。自然雜誌,486,52-58。https://doi.org/10.1038/nature11018

3. Keesing, F.、Belden, L.、Daszak, P.等(2010年)。《生物多樣性對傳染病出現和傳播的影響》。自然雜誌,第468頁,647-652。https://doi.org/10.1038/nature09575

4. Givetash, L.(2020年7月23日)。《科學家稱,為預防下一次疾病全球大流行每年需花費222億美元》(Preventing the next pandemic will cost $22.2 billion a year, scientists say)。美國國家廣播公司新聞報導。https://www.nbcnews.com/news/world/preventing-next-pandemic-will-cost-22-2-billion-year-scientists-n1234688?cid=sm_npd_nn_tw_ma

5. 《蓋茨基金會: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衛生進程倒退數十年》(2020年9月15日)。https://www.euractiv.com/section/health-consumers/news/covid-19-has-set-global-healthprogress-back-decades-gates-foundation/

6. 世界經濟論壇(2020年1月19日)。《新報告表明,全球一半GDP適度或高度依賴于自然》(Half of World’s GDP Moderately or Highly Dependent on Nature, Says New Report)[新聞稿]。https://www.weforum.org/press/2020/01/half-of-world-s-gdp-moderately-or-highly-dependent-onnature-says-new-report/

7 注:由於一些行業與造成生物多樣性流失的多種因素相關,因此這些行業的總投資額高於實際總融資額。

8. Balvanera, P.等(2019年5月31日)。第二章:現狀和趨勢;《直接和間接變革推動因素》[草稿]。《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臺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全球評估報告》(草稿)(IPBES Global Assessment on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ervices [draft])。

9. Smith.E.(2020年9月22日)。《專家稱:美國出現金融犯罪執法網路檔洩漏事件,應指責金融體系而非銀行本身》。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

10. 10Diaz, S.等(2019年)。《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臺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全球評估報告政策制定者總結》(Summary for policymakers of the global assessment report on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ervices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Science-Policy Platform on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ervices)。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臺。https://ipbes.net/sites/default/files/2020-02/ipbes_global_assessment_report_summary_for_policymakers_en.pdf

11. 自然相關財務資訊披露工作組(Task Force on Natur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2020年)。https://tnfd.info/

12. 生物多樣性承諾融資(Finance for Biodiversity Pledge)(2020年)。https://www.financeforbiodiversity.org/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