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ūsin Writing
Gūsin Writing

英國/德國/台灣城市鄉村遊居

生活雜談:聽覺的涼爽感

(编辑过)

關於聽音樂的習慣,必須首先直白承認自己非常易於滿足同幾首歌、同樣幾位歌手的作品。非常被動,不會主動搜集某種曲風的歌曲,或積極注意新出或經典的作品。不管是在CD、mp3或串流平台的時代,都經常一張單曲、專輯、或某個現場演唱的曲子loop一兩週、一兩個月,甚至半年。用負面的說法就是,被動到固執的地步,想當然品味也不會太高明。

但我還是習慣在旅途中,一個人的時候聽音樂。至少這兩年podcast流行起來前是的。

有些曾經非常著迷的歌,我無法歸納出他們在音樂上有什麼技術或藝術上的共通點,但是聽的時候經常有種涼爽、冷冽或荒涼的感覺。比如Art of Fighting,何韻詩的Awakening,和盧凱彤的光與光之外。

初次聽到Art of Fighting是非常炎熱的夏天,熱的什麼事都不想做的程度,當發現聽覺中的涼爽感,我就經常放著他們的專輯,然後躺在客廳或臥房的瓷磚地板上。我幾乎沒注意過歌詞,只是覺得主唱的聲音和演奏,似乎並不是在都市公寓中,而是在某個荒野的聲音。但這既不在我所處的地方,也根本是我當時未曾有過的生活經驗。

聽到Awakening時,算是已經經歷過冬天、一點點雪,茫茫固然有冬天的聽覺感,但就算看過舞台劇以前,它的背景和各種雪景的視覺和文字意象都已經太強烈了。即便聽得熱鬧,故事角色那樣多,情感這麼強烈,白茫茫跟蕭條的意象似乎就是預設的基底在那裡。好像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的手機和電腦裡只有這張專輯,其他都是其他。

光與光之外(我幾乎不能把它們當作兩首歌)則是穿越幾個季節,我記得自己清晨穿著羽絨衣在地鐵車廂和撲滿落葉的街道上,夏天沿著墓園的圍牆走著,半夜躺在床上重複著兩首歌睡睡醒醒的情景。形容起來的動機或許庸俗,但是有這樣一段時間,大約是半年左右吧,我幾乎是沈浸在這兩首歌到不知道之後還能接著放什麼的情況下,就只聽著這兩首歌,不然就是到達了目的地或有其他工作,乾脆果斷切掉音樂。後來才陸續增加了幾首盧凱彤的歌。

但是想起來自己都驚訝,持續最久的,其實是某幾首松浦亞彌的吉他伴奏現場演唱。我完全不懂歌詞,甚至查過以後,竟然也還不如生活瑣事地無痕流過腦海。但也許她的歌聲、歌詞的聲調和吉他的契合,從許多年前第一次聽到就留下極深的印象。我完全忽略的以外的事:演唱者是誰,何時、在哪,意義如何,純粹用聲音的形式刻在我的記憶裡。是的,這幾首歌似乎有的煽情有的溫暖,但仍然有某種孤單感,彷彿可以聽見所有的樂器人聲一體後,就是極為乾淨的空白。

也許這之間有什麼淺顯的共通性,不是在創作或表演者那一方,只是作為聽者的我嚮往這種能透過聽覺勾起的涼爽和疏離。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