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ūsin Writing

@gimmick018

生活雜談:有限的緣分

這幾年的夏天總是要送走一些朋友。有一些緣分比較特別,雖然是極端老套的劇情,時間越有限、越驅使人去嘗試跟安排一些事,但卻是真的。跟W其實認識好一陣子,直到另一位共同朋友的關係、加之知道接下來幾週之後大家又會各分東西,才默契的多見面聊天。環境允許、意願驅使,當然還有W的個性的關係,才發現是值得深交的朋友。

生活雜談:Julia謎團

追蹤的粉專這兩天說了在歐洲住久竟然變得臉盲的事,稍微一想,好像我也有類似的症狀,但些許不同。最近的語言老師叫做Julia的俄羅斯裔年輕女生,而她已經是我在這裡認識的第四個Julia,還不包括一些因為沒有深交已經不復記憶模糊掉了的Julia們。

生活雜談:語言競爭

這是一篇由語言課產生的酸葡萄半抱怨半觀察。最近報名了一堂不分程度的語言課,人數不多,但也有各種各樣的人。也許在所有的語言課都一樣,老師儘量設計簡單讓所有學生都能練習的內容,但程度好、願意說的人在團體練習時通常更有自信。氣氛似乎也會因此變成微妙的競爭氛圍,並且很容易看出每個人的個性。

夏日煙火

安倍遇刺案隔天,正是城裡的煙火慶典。即使前一天整日的同步新聞推送,走到街上還是會毫無隔閡融入愉快的氣氛裡。據說小城的煙火源於紀念戰爭對城堡的破壞,所以在煙火秀的開頭,城堡會象徵性地打上全紅的燈光,彷彿當時陷入火海的情境,再由城堡中點起首發煙火,接著才是河面上的主秀。

思考習題:文化品味和留學

不久之前,在長輩的的社群平台上看到批評大眾品味的文章。雖然一讀當下相當不舒服,覺得似是而非,但是稍微消化一下,似乎也是不錯的思考練習。我想與其將之當作嚴肅的批評, 首先,考慮一下文章的推論過程:從批評近期對台灣美術的高度評價,其實來自整體品味低落。

生活雜談:聽覺的涼爽感

關於聽音樂的習慣,必須首先直白承認自己非常易於滿足同幾首歌、同樣幾位歌手的作品。非常被動,不會主動搜集某種曲風的歌曲,或積極注意新出或經典的作品。不管是在CD、mp3或串流平台的時代,都經常一張單曲、專輯、或某個現場演唱的曲子loop一兩週、一兩個月,甚至半年。

內卡史坦納

沿著河往上走,會看到更多城堡的遺跡。這附近似乎有無數大小的城堡和遺跡,在公車上就能看到山坡上的尖塔和小聚落,然後決定下車的目的地,適合不需要計畫太多便能實現的午後郊遊。雖然想的是看城堡,卻是過了簡便的鐵橋,穿過森林一路向上攀升,突然的一段健行。

生活雜談:火車/移動/停滯

不同的生活景況下,有機會在一個區段間重複往返。但是經過多少次,我大概還是無法在遠程火車出發前十分鐘拖著行李箱走進車站從幾十個月台中從容上車的類型。所以我站在旁邊的三明治bar乾等時,看到因故很久不聯絡的朋友一身俐落深藍風衣的商務裝扮,拉著登機箱在last call中上了車。

生活雜談:居住空間

大學畢業之後,就在各個城市的租屋處搬來搬去,要是平均下來可以算是一年一搬,幾乎沒有所謂會在某個住處「定下來」的感覺。這些房子中,租房跟宿舍幾乎是一半一半。其中居住時間第二長,但是環境最惡劣的莫過於在臺灣的大學宿舍。除了毫無隱私可言,後來要用一句話跟其他國家的朋友形容,都說就像是經...

內卡格蒙

現在住的小城再搭十分鐘車可以到一個古老的小鎮,週末有免費的交通。這樣所謂附近的小鎮似乎住在任何城市都會聽說幾個,但說什麼封城都是藉口,實話就是一個人懶得去罷了。小鎮在上游,據說比我們的城市還老,只有一條主要街道,(其實也就是方便汽車行駛的單向道而已),上頭有兩三家咖啡店跟旅館,跟許多週末也沒開的商店。

甲方

前陣子看了一輪伸張乙方權利的文章,而我過往幾乎在所有工作經驗總是扮演乙方,也就自動帶入乙方的角色,字字句句都看得很痛快。在臺灣的工作環境,這不是一種極容易喚起的共感嗎?然而,誰知道,忽然就為久遠前的作品授權當了一回甲方,才知道不付錢的乙方更兇狠,更讓人傷感。

没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