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云幻瑶
排云幻瑶

原生家庭的PUA,比渣男更可怕

PUA,原指一套渣男對女人的精神控制方法。

是以愛的名義,不斷嘲諷、打壓、否定,從而達到控制對方的目的。

一直以來,很多人簡單地認為PUA只發生在兩性之間。

卻很少有人發現,原生家庭,才是PUA套路的集大成者。

以下三句話,相信99%的孩子都聽到過:

“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我都是為了你好”

“你知道我養你多不容易嗎?”

中國的父母好像總喜歡全方位無死角地針對你,灌輸你:

“你不行”

“我是對的”

“你得聽我的”

各種負面的言論,讓家庭環境變得無比糟糕。

也容易讓孩子產生自卑、社恐、懦弱、暴躁,甚至厭世等心理問題。

嚴重的,還會困在這種情緒中,一輩子也走不出來。

那麼,為什麼中國的原生家庭這麼喜歡PUA?

因為PUA出來的孩子最聽話。

為了讓孩子長記性、聽話,中國父母總是想方設法,用盡各種手段。

他們樂於聽到別人誇讚“你家孩子真聽話!”

好像“聽話”就是一種多麼優秀的品格。

在我看來,每件事都順從父母的孩子,會逐漸無法擺脫家庭的桎梏。

所謂的聽話,不過是以情感之名,行虐待之事。

打壓式教育,摧毀自尊心

PUA裏有一招,通過打壓讓對方陷入自卑,從而被馴服。

中國的父母也有類似的行為,叫“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我們從小就不斷地被拿來與“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優點和努力常常被忽視甚至否定。

“你看看人家,為什麼數學成績那麼好?”

哪怕你的語文英語成績已經名列前茅。

“你看看人家,鋼琴都考過10級了”

哪怕你剛在校運會100米專案上獲得了金牌。

還有很多的“你看看”。

都說人外有人,只要肯比較,就一定有更優秀的例子,你永遠不可能比所有人厲害。

更何況,“別人家的孩子”根本不需要是同一個人,而是一個學習好、聽話、不讓家人操心的理想形象。

就像魔咒一樣,在生命裏如影隨形。

殊不知,父母的指責、評判,尤其是比較,都會讓孩子陷入不自信的境地。

小時候,我曾經大聲控訴自己的媽媽:

“你怎麼總是拿我跟其他同學比較,為什麼我的努力,你從來都看不到?”

結果,她冷冷地回應說:

“其實我一直在不斷打擊你,以你的性格,不打擊會飄。”

我爭辯道:

“你就不能適當表揚和鼓勵一下我嗎?”

媽媽卻依然堅持自己的想法:

“當你很強的時候,我覺得我要拍一下,當你很弱的時候,我覺得要推你一把。”

無論怎麼說,都無法勸服媽媽。

多少孩子,就是這樣被父母從小打擊到大。

也許父母的初衷只是為了給孩子樹立榜樣,激勵奮發努力。

但肆無忌憚地打擊、嘲諷甚至謾罵,終究只會使自己滿目猙獰,讓孩子懦弱自卑。

心理學的暗示效應告訴我們:

父母的否定、打擊、批判,會給孩子消極的心理暗示,並轉化為孩子“內在的批判聲音”,形成強大的“反自我”意識。

他們會習慣性地自我批評和否定,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即便成年後批判的那個人已經不存在了,這種批判態度還會保留在心裏,時常苛責自己,久久無法解脫。

以愛之名,模糊行為對錯

在PUA的套路裏,打壓通常要以愛的名義施行。

因為這樣會讓接受者無力反抗。

很多父母都曾對孩子說過:

“我都是為了你好”!

可這些“為你好”,卻是滿滿的束縛和壓力。

正如卡倫·霍妮所說:

“愛,就是施虐者的偽裝。”

這種“情感暴力”的方式,會讓孩子變成他們的奴隸。

曾經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提問:

“我女兒有一個很厚的筆記本,從初一開始她就在裏面記一些東西,也不讓我看。

但現在已經高三了,還整天拿著這個本子寫寫寫。

最近她成績有點下降,還拿著本子在寫我就有點不高興。

和她吵了一架,頭腦一熱就把本子給燒了。

她當場什麼都沒說,轉身進了屋子,我想讓她反思就沒有管,結果直到現在都沒有再吃飯。

我燒完也有點後悔,但是沒想到她居然到現在還在跟我抗議。

她以前說過這個本子是她最重要的東西,可不管我罵她還是求她,她都不願意搭理我,問她本子裏記了啥也不說話,

後面我拿手機威脅,才告訴我本子裏記了她這麼多年積累的小說靈感,打算等高考結束就動筆寫。

然後我再怎麼跟她說話,吼她也都不理我了。

我知道我做的不對,但我也是為她好,這也是她成績下降了還記記記的原因啊,我該怎麼辦?”

通篇看下來,這位媽媽在犯錯後仍對孩子保持高壓、威脅的態度,並沒有一絲一毫的內疚和悔改。

在她眼裏,只要出心是為了孩子好,做任何事情都沒錯,錯的都是孩子不懂事罷了。

卻完全沒有想過,這樣的行為會給孩子造成多大的傷害。

雖然只是一個本子,但裏面可是多年來付出的結晶。

就像你辛辛苦苦奮鬥10年的血汗錢,被一把火燒了一樣。

在這樣的家庭裏,家是牢籠,愛是枷鎖,血親成了劊子手。

心理學上,這種“單方面施與”也被稱為“非愛行為”。

對最親近的人只有掠奪,沒有平等和尊重。

一味塞給孩子自以為好的,卻不願傾聽孩子的心,這其實是家長的一種自我滿足而已。

誇大付出,道德綁架

在PUA過程中,最不可或缺的一環,還有“苦情式綁架”。

“你知道我為你付出了多少嗎?”

“我這麼辛苦,還不是為了你!”

“我每天起早貪黑送你去上補習班,你考這麼點分對得起誰?”

苦情教育的本質,其實就是控制欲。

通過對孩子抱怨生活的苦,訴說自己的不容易,刻意讓孩子產生一種愧疚感,來讓孩子聽話、順從、便於管理。

在綜藝節目《放學後》裏,4年級的女孩吳歡芮就是一個被苦情綁架壓得死死的孩子。

吳歡芮的媽媽是一個印刷廠工人,為了讓女兒更有出息,每天逼著她努力學習。

即使吳歡芮已經是全校前三名,媽媽還是不滿意,非要考第一不可。

就連課外的舞蹈訓練,也必須練到最好。

有時為了不耽誤時間,還要求一邊壓腿一邊看書。

吳歡芮只要稍有反抗,媽媽就開始“倒苦水”:

“媽媽一天上班,辛辛苦苦的為了什麼?就是為了供你,讓你有出息!”

後來吳歡芮不勝其煩,帶著哭腔喊出了自己的不滿:

“不要再這樣對我了!”

誰知媽媽竟離家出走了……

這逼得吳歡芮不得不低頭認錯,承諾以後會聽話,好好學習。

媽媽的目的是達到了,但孩子的內心卻無比委屈壓抑。

為了回報父母的“厚愛”,她只能放棄自我,為父母而活,不敢有任何行差踏錯。

這個片段看得很多人傷心落淚。

從頭到尾,父母沒有一句安慰鼓勵和關心,有的只是抒發自己的難處,然後責備和命令。

潛臺詞就是:

“我們為你付出了這麼多,你不聽話就是沒良心。”

有人說,家庭教育中,有兩種極可怕的東西,叫做付出感與犧牲感。

當父母經常用它們來道德綁架,去約束孩子的行為。

孩子在面對父母時只會產生強烈的不安、焦慮與愧疚。

久而久之,將漸漸缺失所有的安全感,不斷壓抑自己的需求,難以建立起完善的自我。

這樣的情感綁架,比“為你好”更難掙脫。

原生家庭的PUA,或多或少都會對孩子造成深遠的影響。

總體來說,主要有3種後果:

1. 人身捆綁

由於長久以來被禁錮在父母的陰影下,有的孩子會對自我身份認知變得模糊,不懂得區分自己的需求和父母的需求,無法擺脫對原生家庭的依賴。

就像在《奮鬥》中飾演“華子”的朱雨辰。

在媽媽多年來令人窒息的控制下,幾乎沒有任何自理能力。

今年42歲的他,還過著單身生活。

他不是自願單身,而是逃不過媽媽的超高要求。

朱媽媽對兒子的每一段感情都清楚,每一段感情都有干涉。

朱雨辰也試圖反抗過,但最後都拗不過媽媽,被一步步同化變成媽寶。

在朱媽媽眼裏,兒子就是自己的私人財產,這輩子怎麼活應該由她來決定。

2. 情感疏離

也有的孩子在原生家庭的PUA下,爆發出驚人的逆反心理。

在電影《伯德小姐》中,伯德終日被媽媽打罵,忍無可忍之下對媽媽說:

“你說吧,養我到底花多少錢?我長大會賺很多錢,開一張支票還你錢,再也不用跟你說一句話。”

為了擺脫控制,他們會敢於對“親情”這場交易明算賬。

把父母與孩子的關係異化成了赤裸裸的金錢往來,再無情感可言。

3. 危害社會

曾經有個少年犯接受採訪時說:

“我12歲的時候,爸媽就離婚了,我媽每天罵我,說我沒用,說我是廢物,從來沒有誇過我。”

這樣的遭遇,讓他憎恨自己的母親。

但因為無法報復母親,只能把憤怒和羞恥投射到社會,瞄準比自己弱的人,抽刀捅向更弱者。

企圖通過極端的行為,找回屬於自己的力量感和主宰感。

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裏,父母就是整個世界的中心。

一旦父母的教育出現偏差,就會埋下一顆扭曲的種子,最終長向何處,無人能預知。

新生兒剛來到這個世界上時,沒有自理能力,沒有想法,處於任人擺弄的狀態。

很多父母對孩子的印象也固化在了這個時期。

以至於幾年後,忽然發現孩子有了自己的思想,開始不受控制,就會產生一種心煩的感覺。

於是他們便不和孩子建立積極的親子關係,只按照自己的意願一味控制。

甚至瘋狂PUA,榨取情感補償價值。

但事實上,孩子是獨立的生命個體,他們不是父母的私人物品,他們需要有自己的生活。

畢竟父母總有離開的一天,只有獨立的孩子才能照顧自己,完成人生的下半場。

心理學家斯考特·派克說過:

“懂得分離的愛,才是真愛。父母必須主動與孩子分離,才能促進孩子的人格成長,最終成為一個有獨立人格的人。”

要想體面地完成分離,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把孩子當“外人”。

想想對待外人的時候,是不是有一定的界限感,會傾聽對方的感受和理由。

只有這樣,才能夠走進他的內心,和他建立平等交流的關係。

對待孩子也是一樣的道理。

即使,你帶給了他生命,養育了他,也不代表可以支配他的人生

在子女能夠把握自己生活的時候,就應該及時放手。

最後,以紀伯倫的一段詩作為結尾: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借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 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像他們一樣,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因為生命不會後退,也不在過去停留。”

關於 作者: 文章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易簡讀書”(yijiandushu)。 在這裏,每天早上8點發現好文、好書、好物,用閱讀對抗無趣,讓靈魂安放。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