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寫字人_賴殖康
讀書寫字人_賴殖康

A Poet and something else. 男人。兒子。父親。詩人。讀書人。寫字人。他人。

文明的背後——讀大衛·格雷恩《失落之城Z》

大衛·格雷恩《失落之城Z》讀後感


文明的背後——讀大衛·格雷恩《失落之城Z》

探險曾經作為人類探索地球未知領域的活動,於航海時代起便一直是人類的“大事”,有的為了成名,有的為了完成地圖的繪製,知識的滿足,也有人為了一些執念,要尋找自己堅信的傳說。

《失落之城Z》讀起來像小說,但它卻曾坐在《紐約時報》非文學類暢銷榜第一名。像小說是因為全書情節跌宕起伏,驚險處處,完全就是一部可大賣的商業電影(果不其然,在寫完這篇讀後感後,發現這部書已被拍成同名電影,在2017年上映);讀罷全書後才會赫然發現,這是屬於主人公的傳記——那個被稱為“最後一位個人探險家”的佛斯特上校(Percey Harrison Fawcett)的故事。

作者用了古今穿插的手法敘述他的尋找佛斯特之旅,而佛斯特則在百多年前尋找他堅信的黃金之城Z,並且失踪在亞馬遜的叢林裡,隱匿成了另一部傳說。

Z,作為作者與佛斯特地圖裡的一個符號,存在著兩個名字——失落之城與黃金之城。後者乃是航海時代的傳說,那是個有高度文明的國度,遍地黃金,取之不盡;前者乃是諷刺這傳說的荒誕,加上佛斯特失踪後的“尋找佛斯特熱”所引發的一連串失踪與死亡事件而新獲的黯然之名。

在佛斯特的年代,地球上仍有尚未探索的領域,其中就包括了亞馬遜叢林,那些地圖上的空洞,是展示男子氣概的最佳獵場,只要能捕回一絲或一片亞馬遜的拼圖,便會被冠以各種偉大的形容詞(佛斯特樂在其中,雖然他極力否認)

他的獨特探險風格也在同代人中獨樹一幟:輕裝、小型隊伍、不依靠新型科技(他的經濟也負擔不起)不對叢林裡的印第安人使用武力以及似乎與熱帶病絕緣的體質,皆讓他成了超人一般的存在,失踪前早已被柯南道爾作為原型寫成小說人物。

正是這一連串的契機與際遇讓他對Z城念念不忘,即使同代的環境學家指出亞馬遜的惡劣環境乃是作為“偽天堂”的一種存在,斷然不會發展出深刻以及高超的人類文明。

佛斯特駁斥了這種說法。探險的意義於他而言是身體力行的活動,他那多次出入亞馬遜叢林的身體以及經驗便是最佳證明,他無法忽視在叢林裡發現的零碎文物。

然而,探險的意義在佛斯特失踪後起了變化,事件的轟動使“尋找佛斯特”成了一種時尚與幻想。同時代的探險家進入叢林的理由千奇百怪,而創作者也把他的失踪與傳奇寫入各種小說與劇本,最著名的便是Indiana Jones 電影。

來到廿一世紀的今天,作者也踏上了一探佛斯特上校失踪之謎的路。他在前後章節穿插自身與佛斯特的經歷,亦古亦今的閱讀體驗讓人覺得作者根本就是一個一無所知的肥宅,忽然跑到森林中進行慢性自殺。

作者在出發前為了讓太太安心,在Google Map上指出他要去的地方,那裡還是一片綠油油,除了懸浮在熒幕上的地名呈現著不同的顏色。

現在還有必要去尋找那百年前的人和傳說嗎?作者太太冒出了這個問題。我們如今已儼然上帝般凌駕於地球上,Google Map 讓我們隨時在全球各地旅行,地球仍未被探索的領域近乎零。各種旅遊博客也競相介紹如何“七天六夜亞馬遜歡樂遊”的方法,體驗鋼骨水泥以外的天堂。如今,人人都可以體驗七天六夜的探險家生活,以舒適的方式,走佛斯特走過的路。


作者的最後一站是鳩古洛人的部落——或許知道佛斯特下落的印第安人。經由某位在當地生活了一段時間的考古學家帶領下,發現部落裡的規劃儼然一座大城般有序,道路與護城河的痕跡、歷史悠久的陶瓷與花紋、遠古儀式典禮,鳩古洛人不知道當中的意義,只道那是祖先流傳下來的東西。考古學家說印第安人被早期接觸的歐洲人奴役與屠殺,造成部落的遷移,因此才造成了文化知識上的斷層。

作者最終也沒發現佛斯特的下落,但卻在鳩古洛人的部落裡,看見了被歐洲文明世界摧毀,迫使搬遷的Z城——那個佛斯特念茲在茲的黃金之城。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